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双创教育
2018-12-04高雪平
高雪平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它代表着重塑结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开放生态。“互联网+”是一个人人皆可获得商机的概念,但是,“互联网+”不是要颠覆,而是要思考跨界和融合,更多是思考互联网时代产业如何与互联网结合,从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一、重新认识了创新与创业
什么是创新与创业?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业是指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条件而追寻机会将不同的资源进行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说,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关注机会,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并且这些是可以学习的。自古以来,创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对于创业者要求很高的活动。但创业并非是不可学习的,可以通过学习与教育提高相应的创业技能,并且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重要的是一种创业思维的培养。由此我们引出了创新与创业的分类:技术驱动型创业与创意驱动型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与我们的创业教育
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可以分为:①生存的需要;②积累的需要;③自我实现的需要;④就业的需要。大学生们创业的形式分为:在校创业、休学创业、毕业创业。其中,在校创业优势是压力较小。但是劣势是兼顾创业、学业难度大、创业项目成熟度低。休学创业的优点是创业大学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业。创业者创业失败后还有另外的選择;劣势是休学创业的模式可能会受到父母的不理解与反对,以及周遭环境的压力、创业投资问题。毕业创业,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方式,它的优势比较明显:第一,对高等教育没有冲击;第二,大学生在接受完大学教育之后,自身的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有利于提高创业的可选择范围与成功率;第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第四,这种类型的创业企业的平均技术含量较高。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
从狭义上来看,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从广义上来看,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创业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广义的,不应局限于商业领域。
三、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开设创业课程也较少,并不能形成一套体系。很多学校的创业课程还是以专业化背景创新创业为主,特别是工科专业、生物医药专业等,对于经济、管理、人文类专业的创业教育中多半属于创业有余,创新不足。没有形成一个普遍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且课程设置以讲授创业过程、创业知识为主,课程体系比较单一。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形式依旧以讲授知识为主导。实践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很有必要,但是由于场地、师资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创业教育课的授课形式单一,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迸发以及行动积极性。
3.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创业活动形式单薄。目前高校的创业活动主要依靠学生社团,以及各级别的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活动在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中整体普及面不广、标识度不鲜明,缺乏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许多学校学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的概念仅仅停留在模糊的学生创意集市项目、学生创业园区开设的商店等等。这与我们所推广的创新创业差距是明显的。还有部分对创新创业有一定认识的学生往往将目标锁定在比赛获奖上,而未能真正将参赛作品和创业想法付诸实践。
4.缺乏孵化机制,缺乏开展创业活动的平台。从知识获取看,大学生接受的创业知识仅限于课堂及校内外竞赛;从知识实践看,我们的很多创业仍然处于虚拟环境,缺乏开展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平台,很多在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创意与计划多数只能 “纸上谈兵”。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双创活动缺乏孵化保障机制。
5.创业教育本身存在客观难度。创新中的“新”就意味着项目是没有成熟经验的,缺乏前人的类似成功案例的引导,也没有现成的运营管理模式借鉴,对于高校的创业导师来说,很难让学生们形成具象,而学生们对创新创业没有清晰认识,对创业过程没有具体的感知,那么缺乏创业热情是自然的结果。
6.网络诚信环境的因素。互联网+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是海量的,这其中自然就出现了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在网络诈骗、网络陷阱手段层出不穷的时代,大学生们的创业自然也要遭遇诚信的考验。创业者们在初期难免会遭遇来自网络方方面面的质疑,和是否能熬过这样一个艰难的“破茧期”。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要点建议
1.明确“互联网+”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以及公司价值的系统。它包括四个环节: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实体店与互联网结合,通过O2O平台进行下单付款,然后线下进店消费。O2O的两个O分别是线上和线下,本质是连接,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他的特点:把信息流、资金流放在线上进行,而把物流和商流放在线下。他的优势:第一,将线上的价格优势和线下的产品、服务优势集于一身;第二,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快捷;第三,销售数据全面量化。典型案例:携程、大众点评。
平台商业模式:平台是指将供应商和消费者联系起来,成为连接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平台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作为市场的中介,将市场中的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吸附大量市场信息,快速高效沟通买卖双方的关系,从而促进交易的达成。典型案例,就是阿里巴巴。
“工具+社区+变现”模式:工具的主要作用就是发现痛点,导入用户。例如微信、唱吧。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是以社区为中心。这样就会出现社区商业:内容+社区+商业。例如小米论坛。这种模式的盈利模式,可以有广告、流量分成、数据服务,到现在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等。
免费商业模式:所有的免费最终都要通过其他渠道实现盈利,免费商业模式的盈利方式总结起来可以分为:直接交叉补贴,如中国移动;第三方市场,如手机游戏;免费+收费,如360安全卫士。免费模式打破了固有的“交易”一次的概念,体现了互联网的一个核心观念——用户体验至上,创造机会让用户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价值,把商业价值建立在用户價值至上。
2.明确创业核心三要素:创业者、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①创业者及团队。创业者需要动机明确,是为了赚钱还是好玩或者找不到工作,这对于创业未来的路如何走,都是有影响的。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责任心、积极向上、视野广阔、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勤奋务实、冒险精神等。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应该既有专业又有管理,既有营销能力又有社交能力。
针对以上创业者及创业团队的特点,我们作为高校创业教育者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忌:做测评,给创业者贴标签;二忌:以管理思维代替创业思维;三忌:凭感觉,以自我判断代替实践。
②创业机会。创新创业项目来源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发、科技成果转换、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互联网+新技术、师生同创+大手拉小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政府公共采购与社会公益服务、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上十个方面,均是我们指导学生创业的方向,我们可以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观察、共同寻觅,扩大同学们的创业机会。
③创业资源。从创业老师的角度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的重点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给予不同的指导与支持。创新型创业、网络型创业、专业型创业。老师在指导时有的侧重于技术支持,有的侧重于资源支持,有的则侧重于创意、管理思维方面的支持指导。
3.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指导。对任何一种类型的创业活动来说,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创业计划书都是必须的。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中,包含商机及产品介绍、环境分析、综合分析、企业战略、营销策划、营销组合、生产运作、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上各个方面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完整的创业计划书的调研、撰写过程,就能够让创业学生们完整地梳理自己的思路、了解未来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可以制定未来的计划。
我们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在指导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创新创业思维、了解创业团队、针对不同创业类型给予差异化的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