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桥
2018-12-04杨柳
杨柳
其实,攸县向来都称“仙人桥”。但我去了后,感觉应该是“仙人·桥”。
先说“仙人”。据传这仙人桥本是一块巨石,阻住桥下的水,漕泊因此成了一个大水湖,連年水患成灾。而下游却滴水不见,土地干旱,民不聊生。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至此,怒不可遏,用铁拐往石锋上一戳,戳出了一个大窟窿,满湖之水顺着山势流到了穷苦人住的兰村满江。满江,也因满江溪水而得名。也许是为了纪念铁拐李的缘故吧,在通往仙人桥的路上,人们看到的一座雕像,便是仙人铁拐李。
“两峰对出碧云中,一水潺潺路绝通。好似女娲留片石,补天未已补山空。”清朝进士洪浩在此赞叹不已。
“六丁挥霹雳,群虹驾岩峣,绕仙垂长隐,袅动若相招,怪石堆丹篆,灵涧泻云韶。”明朝东廓先生镇守益中,路过此地时,顿生隐意:“终当结草庐,赤脚踏逍遥”,最终弃官归隐了。
六十年前,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陈健民,也在此留下了“提篝悄悄游,空空天外浮,疏疏龙脉漏,一路冷湫湫”的诗句,并在仙人桥附近的天龙岩闭关修炼,终成中国佛教西传第一高人。洪浩、东廓和陈健民,他们也都是“仙人”。
后说“桥”。攸县县志中记载:“仙人桥,非桥也。绝壁千仞,下临峭壑,石泉潺潺,远望隐约桥梁,就视则平地平壁也,危险难渡,且荒榛虎豹,探奇之士无由投趾。康熙甲寅,济上人自匡庐来,从而辟之。”因此,人们就有了传说:能过此桥者,俱可成仙矣。人们来到此地,一是当然想目睹桥的芳容,更重要的是:到桥上走一走。至于能否成仙,应该是游人不太关注的问题了。
遗憾的是,我们都未能如愿上桥。小溪一侧,有一条羊肠小道,可直达桥头,但路面陡峭、湿滑,长满了青苔。另外,桥面狭窄,无护栏,周边灌木丛生。为确保游人安全,防止游人频繁踩踏,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景区一律不允许游人上桥。
上不了桥,就听导游介绍吧:这座天生的石拱桥,是由岩溶塌陷形成。桥拱高约60米,长5米,桥面两头宽1.5米,中间窄小处仅有0.6米。正中有一裂缝,能穿过细小的麻绳。桥的两端是悬岩绝壁,桥身凌空飞架,极为险峻。桥下有深潭,溪水注入潭中,潭口小,潭底深且宽旷。桥边两岸,森林茂密,怪石嶙峋,花草相间,流红溢翠。立足桥上俯视桥下,高而险要,心惊胆战;仰望四周,群山飞舞,峰峦起伏。山顶古松挺拔,山腰青杉缠绵,好一个人间仙境!
因为有了仙人和桥,于是,便有了“仙人桥”。一条全长十六公里的峡谷,一年四季涧水长流,山谷两边树木成林,除了天上鸟儿自由翱翔外,能连接两岸交通的唯有此桥——飞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峡谷日照仅两小时,其余时间,茂密的森林,将紫外线和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尤其是夏天,空气格外清凉,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漫步于峡谷两边的游览通道,精神倍爽,疲劳和酷热顿时烟消云散了。
责任编辑: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