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与创新探析
2018-12-0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经济建设、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互联网+”在思政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路径和模式。金树、潘亿生和董方侠共同编著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2001年1月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综合了大量思政课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针对思政课程中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模式来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改进。
大学生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的两大重点研究方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的环境变化来进行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十分必要。因此,为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数据的传播,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对教师整合各项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接收的信息远远大于以前,也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思政实践教学的课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分析线上线下的信息数据和舆论风向,对网络平台上的关键词、热点和话题进行深挖,以大学生常见的、身边的、鲜活的案例来讲授思政课的理论,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更加贴近,更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当前的时代变化,并在错综复杂的舆论世界中坚持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主体,教师是思政课实践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对互联网信息阵地的重视,有意识地去训练和提升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能力,并善于将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互联网信息文化的互动传播联结起来,让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轨同步。
第二,互联网拓宽了大学生思政实践课程教学的渠道和平台,对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平台中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活动同样也能够成为巩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具有开放共享、高效互动的特征,它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让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的方式传播到各个角落,给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思政教学平台中接受更广泛的思政网络教学资源,校园实践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在互联网思政教学实践平台上得以共享和分享,让实践的经验和成果能够被更多的学生所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大學生也可以在互联网这个价值观高速碰撞和融合的地方积极学习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成果,让思政课的理论体系得以更加高效、便捷地被应用在实际场景中。与此同时,互联网拓宽的渠道和平台相对多元和分散,被应用到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中时,教师应当注意统筹局部和系统的关系,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的系统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对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大学生在信息多元复杂的互联网时代能够端正思想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理念,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对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
第三,“互联网+”正在改变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创新。长久以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学生单方面实践和思政教师的单向指导来进行的,最终的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方式日益多样化,教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也日益多元化,面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高校也应当相应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互联网+”时代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要重点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实践的网络实践能力和水平监督、观察和总结,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化的数据和信息来综合分析学生的思想舆论变化,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是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和结果客观性被弱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积极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不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而是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和过程评价,切实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反思。
互联网科技时代的蓬勃发展是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契机和助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在信息资源共享、实时互动交流和技术创新升级上的进步和发展,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多元开放、趣味生动,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思政课理论内容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温道军/硕士,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