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民本情怀去干事

2018-12-04蒋光宇

共产党员·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疾苦关情潍县

蒋光宇

郑燮(1693年—1765年),字板桥,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1742年,49岁的郑板桥步入仕途,出任范县知县。

1746年,潍县相继发生水灾、旱灾和虫灾,粮田绝收,百姓只得吃草根、树皮等,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面对重灾,潍县原知县竟然弃官逃走,朝廷便将郑板桥由范县调到潍县担任知县。

眼看着灾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多次上奏朝廷建议开仓赈济却始终没有回音,郑板桥不顾副手县丞和主管典吏的提醒和阻拦,冒着私开官仓犯死罪的风险,毅然开仓放粮;他大兴工役,修城凿池,以工代赈,让饥民就食赴工;他下令不许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不许高价出售粮食,并让富商大贾轮流煮粥救助灾民……这些举措救活了数以萬计的灾民。

郑板桥居官谨慎、为政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一心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借竹抒怀,表达“出仕为官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饱含着对黎民百姓的关爱体贴之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753年,60岁的郑板桥却被朝廷以“擅自开仓、贪污国库钱粮”的罪名罢官。消息传开,百姓含泪挽留,并自发地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难能可贵的是,因赈济百姓而被罢官后,郑板桥依然无怨无悔,表现出为百姓办事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他与潍县父老分手的时候,拿出自己画的一幅墨竹和一幅菊花,送给了两位老人,并在上面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临终那年,郑板桥在画竹时还说:“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他浪漫率真地表达了鄙视官场腐败、淡泊个人名利的凛然正气。这在贪官成群、污吏横行的当时,确实是不可多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赏郑板桥的为官之道和诗作。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本”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是为民服务的永恒追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关键节点,格外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日复一日的砥砺修炼中净化思想、洗涤灵魂、明确方向,时刻永葆那份对民族自豪、对国家忠诚、对人民热爱的赤子情怀,带着民本情怀去干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疾苦关情潍县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一枝一叶总关情
娘—
郑板桥巧解对联
郑板桥智断案
潍县城隍庙戏楼和郑板桥的戏剧思想
一枝一叶总关情
总理环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