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永恒:周恩来与他不变的初心
2018-12-04付闪
付闪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自幼年就樹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周恩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光辉的典范,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为了中华之崛起
幼年的周恩来由于家道的衰落,早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此,周恩来曾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到周恩来12岁那年,他的伯父周贻赓因为十分喜爱他的才学,也很同情他的处境,写信要他到东北去,跟随自己生活。1910年春天,周恩来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随后又进入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此时,怎样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解救出来?怎么使中华民族得到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连串的问题,就一直沸腾在周恩来的心中,推动着他不断奋斗求索。
进入东关模范学校读书的第二年,有一天上课后,学校的魏校长走进教室给学生讲修身课。讲课当中,魏校长意味深长地问在座的学生:“请问在座的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中有的回答为光耀门庭而读书,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当问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站起来郑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为了中华之崛起!”从此成为周恩来在心中立下的誓愿,并为之奋斗终生。
1939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周恩来一方面要参与组织领导党内抗日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与国民党各方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日夜操劳。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在到中央党校去作报告途中,因为延河水涨,周恩来骑的马受惊,把周恩来摔了下来。他的右臂撞在石崖上,造成粉碎性骨折。警卫人员赶过去时,周恩来已经自己站起来了,用左手扶着骨折的右臂,痛得咬紧牙关。当警卫人员扶着周恩来步行到中央党校会客室后,中央卫生处立刻派几个大夫赶来,给他先作了简单的包扎。随后,印度援华医疗队又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当时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巴苏大夫后来回忆给周恩来做治疗的情况时说:“我们看到他正在用左手练习写字,坚持工作,因为他知道很长时间他将不能用右手写字。”同时在场的柯棣华大夫后来也回忆说:“当我们看见他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你猜他在干什么?他正伏在桌上用左手练习写字,坚持工作。骨折以后是很痛的,他的脸上都是汗。当我们给他脱下衣服检查时,看见他的内衣都湿透了。想想看,他是用多么坚强的毅力在坚持工作啊!我们心痛地责备他不应该这样不爱护自己的身体。可你知道他说什么呢?他说:‘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应当为党工作。在八路军里,我常常听到同志们说这句话,可在当时,我却忍不住地掉泪了。”
周恩来在延安做了一个半月的治疗。在治疗期间,他仍然不停地工作着,吃力地用左手批改文件,起草电文等,包括8月初他在政治局所作的报告,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写出的。8月18日,3位印度大夫再次对周恩来的胳膊进行检查,发现臂骨的愈合很不理想。由于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中共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到苏联去治疗。
1939年8月27日,周恩来离开延安去苏联治疗,住进克里姆林宫医院。苏联政府对周恩来的病情很重视,专门请了一批医学专家给他治疗,会诊了3次,讨论治疗方案。每次讨论,周恩来都参加。医生们提出两个方案,供周恩来选择。第一个方案是把肘骨拆开,重新接骨,好处是愈合后胳膊可以运转自如,缺点是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痛苦太大,而且比较冒险,有做不好的可能。第二个方案是不开刀,好处是治疗时间短,缺点是将来胳膊只能在40度至60度角以内活动。周恩来听后,断然说:“国内工作很忙,不允许我长期在国外治病。”于是,他选定了后一个方案。
虽然采用第二个方案,治疗的过程仍是异常痛苦的:第一步,麻醉以后,用强力把胳膊扳到一定的伸缩角度,然后加以固定。麻药效力过后,疼得他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第二步是按摩,使萎缩的肌肉恢复生机,但也痛苦难忍。对这些,周恩来都以极大的毅力忍受过来了。在治疗过程中,他心里惦记着的还是工作。他经常不顾医生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劝阻,忍着疼痛在病房里起草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国问题备忘录》。有一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的秘书师哲去看望他,劝他说:“你是来医病的,还是先把病治好为宜。”周恩来说:“工作比医病更重要嘛!”“我这是外伤,影响不了我的思路和工作。”就这样,周恩来只在医院里住了两三个月就要求出院了。一出院,周恩来又投入为民族解放事业的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中去了。
不靠关系自奋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政务院总理一职。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对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除了关心爱护,更多地是严格要求,从不允许他们搞特殊。
1958年11月,周恩来的侄媳蔡淑清从广州到北京参加会议。有天下午,蔡淑清去看望周恩来。之前,她曾听北京饭店的服务人员说周恩来去理发,很多时候都不愿意进为中央首长专门准备的理发室,而是去普通理发室,排队理发。蔡淑清得知这事以后心想:伯伯是国家总理,尚且不要特殊照顾,自己作为亲属,更应该向他学习。因此,她没有乘坐专门来接她的小轿车,而是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前往中南海看望周恩来。周恩来知道蔡淑清是自己坐公共汽车来的后,非常赞许她的这种做法。
1964年,蔡淑清又去北京看望周恩来。这一次,她还见到了邓颖超。在得知这一年蔡淑清已从广州调到湖南工作后,邓颖超问她:“你们调到湖南以后,领导上知不知道你们与总理的关系?”蔡淑清回答:“有人知道,多数人不知道。”邓颖超于是说:“不要讲出去,特别要教育小孩子也不要讲出去。讲出去,人家就会照顾你们,那样不好!”这样的话,不仅邓颖超讲,周恩来更是经常讲给自己的亲属晚辈听。周恩来经常提醒大家:“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自立自强,不靠关系自奋起,做自己人生的开拓者。”同时,周恩来还特别叮嘱他的亲属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但在为国家做工作的时候,却要考虑和我的关系,那就是只能在工作上做出特殊成绩来。”所以,在周恩来的侄子辈及第三代的社会关系登记表里,都找不到与周恩来的“关系”。亲属晚辈去看望周恩来时,都想和他照相合影,周恩来一方面总是尽量满足他们这种愿望,但另一方面,当照片洗出来以后,周恩来却往往只给他们一张照片,并说:“照片给多了,你们就会拿去送人,就会无形中炫耀自己,所以只能给一张。”
1964年8月,周恩来的一些亲属恰巧都因公在北京。周恩来抓住这一次难得的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抽空开了两次家庭会议。这两次家庭会议,周恩来除了关心大家的工作学习外,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大家的严格要求。周恩来严肃而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親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要大家一心一意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不要搞特殊。周恩来还向亲属提出了10项要求: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来北京看他;亲人来北京一律住招待所;一律要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看戏必须买票;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汽车;生活要艰苦朴素;个人生活上的事情不能让别人代办;任何场合不要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10条要求,后来成为了周恩来对家人的10条家规。一个国家总理,只为人民谋幸福,从不让亲属沾光,可见周恩来始终未忘他的初心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
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等错误,开始出现全国范围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摸清情况,扭转困难局面,这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1961年确定为“实事求是年”。1961年上半年,周恩来带领几位工作人员和妻子邓颖超赴河北进行了四天四夜的调研。
4月底至5月初,周恩来先到河北邯郸,听取河北省委负责人的汇报。随后,在5月3日至8日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进行深入调查,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视察了生产队的集体食堂,还到公社商店了解商品价格。周恩来在社员家中看到的情况令他十分震惊。他后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除了树叶、咸菜、野菜以外,就没有东西了,硬是没有存粮。”抗日战争时期,武安曾是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当地群众为支援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和邓小平曾在这里指挥了上党战役。看到这里的乡亲们生活仍旧这样贫困,周恩来感到十分痛心和内疚,夜不能寐,几乎很少休息。
在伯延公社,周恩来找了公社、大队、小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谈话,召集各级干部和社员代表召开了7次座谈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座谈会有4次。在5月6日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讨论到公共食堂问题时,由于担心说实话会受到公社干部打击,多数社员都违心地说了公共食堂好的话。周恩来对此表示怀疑,他鼓励社员要敢于说实话,说错了也不要紧,不能追究说话人的责任。在周恩来真诚的鼓励下,与会的一个叫张二廷的社员直率地告诉他:“这两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又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周恩来问他原因,张二廷解释说:“因为我们当然首先要顾自己,你们征购不到,还不是没有吃的?”张二廷的话引起了在场的地委干部的不满,他们认为张二廷是个落后分子。周恩来制止了干部们对张二廷的指责,对与会干部说:“这样看问题不对。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一个农民把我们看作他自己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针见血的话。”“这句话对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动。”周恩来还说,张二廷是他来河北调研遇到的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他要和他交朋友。会后,周恩来来到张二廷家做客。面对和蔼可亲的国家总理,张二廷将伯延公社遭受的灾情和公共食堂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如实地告诉了周恩来,希望周恩来以后还能来伯延。周恩来表示,有机会一定来,如果自己来不了,也一定会派人来。周恩来没有失信,直到“文化大革命”前,他年年都派人到伯延调查,并且代他看望这位敢说真话的农民朋友。
在伯延公社调查过程中,周恩来发现,社员最不放心的是多征购粮食,害怕挤掉他们的自留地。社员们要周恩来当场保证:“分下去的自留地再不要收回了,再不要拿自留地顶口粮指标了。”周恩来认为:“既然摸点,总要摸出个情况来,总要给他一点合理的保证。”所以,他当着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的同志说:“我可以保证。”社员们又要求周恩来以后能够每半年来一次。周恩来回答说:“我个人能否半年来一次,不能保证,有时可能忙于什么事情来不成,但是工作组总是要来的。”
通过对伯延公社的调查,周恩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他发现中央有关文件中关于开办食堂和保持部分供给制的规定,并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应比较强烈的两个问题。5月7日凌晨3点30分,他请秘书孙岳用保密电话向正在上海的毛泽东汇报了调查的情况,汇报中说:一、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解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现在社员正在展开讨论;三、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办法: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四、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不收,棉花和秋季作物还有希望。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
周恩来的汇报,毛泽东十分重视,连夜批转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周恩来的这次调研,真实地反映广大农民的呼声,也为中共中央进一步修改《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做了重要准备。
5月8日,周恩来要离开伯延公社返回北京了。行前,他亲自告诉社员一个决定:伯延公社解散食堂,并通知食堂做好发给社员口粮的准备,将农民生活安排妥当。
一张特殊的大字报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国家振兴日夜操劳,夙兴夜寐,身体一直处在超负荷状态。“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由于长期紧张繁重的工作,加之红卫兵、造反派无休止的纠缠,一直有如“铁人”般的周恩来也感觉身体坚持不下去了。1967年2月2日,他突然感到身体非常难受。经医生会诊,发现他已经患有心脏病,医生要求他一定要注意休息。虽然如此,周恩来还是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已经大乱的全国局势,尽管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妻子邓颖超一再提醒他注意休
息,但周恩来还是始终在为自己的国家忘我地工作。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同志担心周恩来的身体受不了,再也忍不住了,经过商量,決定公推秘书赵茂峰执笔,采用“文化大革命”中最常见的形式,给周恩来写了一张大字报,张贴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的办公室门外。这张大字报这样写道:
周恩来同志:
我们要造你一点反,就是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久一些、更多一些……从党和革命的最高的长远利益出发,强烈请求你接受我们的请求。
这张大字报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个个都签了名。第二天,当周恩来看到这张特殊的大字报时,苦笑着说:“你们都劝我休息,但我能休息得了吗?”不过,周恩来还是表示要考虑大家的意见,并在这张大字报上写下了“诚恳接受,要看实践”8个字。随后,当邓颖超看到这张大字报时,又特意在大字报上的“身体变化”的“变化”二字下面用红铅笔画了个四圈相套的圆圈,提示周恩来自己要注意自己已经患有心脏病,并写了几条补充意见,贴在这张大字报上的空白处:
(一)力争缩短夜间工作时间,改为白天工作;(二)开会、谈话及其他活动之间,应稍有间隙,不要接连工作;(三)每日节目规定应留余地,以备临时急事应用;(四)从外面开会、工作回来后,除非紧急事项,恩来同志和有关同志之间希望不要立即接触,得以喘息;(五)学习开会要开短些,大家说话简练些。
恩来同志坚持努力实践,凡有关同志坚持大力帮助。
以上几点希望。
邓颖超
1967年2月5日
愿望是良好的,但不久后狂热的红卫兵要砸烂广州的广交会,谁都劝不住,最后周恩来只能亲自出面做工作,轮流找红卫兵代表谈话,一连30多个小时不睡觉,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没得到好好休息,终因过度劳累与睡眠不足引发心脏病。从此以后,周恩来每晚睡觉前都不得不吸氧。尽管如此,但因为“文化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全国各地陷入夺权、武斗等一片混乱之中,在这种严重的局面下,周恩来苦撑危局,虽然他自己也多次受到围攻,但他仍然费尽心力地去接见和劝导红卫兵,去保护老干部,甚至为了保护老干部而亲自陪斗。在这期间,周恩来还要撑起整个国务院系统的运转和协调,真可谓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虽然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的光辉事迹却会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