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官员档案造假花样百出
2018-12-04王奇
王奇
前不久,重庆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杜晓阳被开除党籍。
在通报中,杜晓阳被指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群众纪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当作自己的发财路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多名下属礼金。
她还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借向主管单位移送个人档案之机,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32处。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官员为获提拔、享受更高待遇,“粉饰”自己的履历,从年龄到学历乃至工作经历,无不作假。而最终等待他们的,不仅是沦为公众笑柄,更有来自党纪国法的严惩。
有人除了性别全是假的
曾有媒体统计,官员档案造假主要集中在“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身份信息。尤其是年龄、学历等“硬杠杠”,因为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作用较大,更是需要重点盯防,以免有人档案造假。
新疆“首虎”、乌鲁木齐原市委书记栗智是首个被指年龄造假的省部级官员,中纪委通报其“档案造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
“五假副部”卢恩光在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造假,甚至连卢恩光这个名字都是自己后来改的。
河北省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了性别是真的,其余信息全是假的,里面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自2014年以来,中组部出台了多项制度,并开展专项核查,整顿干部履历问题,防止“带病提拔”。
仅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通过调取原始户籍材料、学历学位认证、物证鉴定等方式,查核了64.5万人的信息;针对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的问题,补充完善了2549万份材料。
据《人民日报》消息,在共计12轮中央巡视中,抽查2.5万多份干部档案,查核5.3万多名干部的提拔任用材料,对499名存在档案造假问题的干部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截至2017年的数据,仅河北省衡水一地,就有97人因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未予批复,69人因“三龄两历一身份”存疑、档案涂改涉嫌造假等原因暂缓批复或未予批复;33名干部因举报反映被暂缓提拔。
原副省长街头买“北大毕业证”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第八条第四款明确提出,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这条规定的出台,让部分官员将粉饰履历的内容从修改年龄、注水工作经历,转移到在学历、职称上动歪脑筋。
深圳市前副市长许宗衡,接受调查后被发现是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而这是个十足的“野鸡大学”文凭。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东窗事发后,学历造假的真相也随之公开,其档案中的“北京大学函授毕业证书”和“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原来是从街头小贩处购买的,北大还曾专门为此澄清过。
曾经的明星市长、广东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在2009年落马后被媒体曝光,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却拥有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文凭。从她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来看,只要不是秘书起草的讲稿,她都语无伦次,经常不知所云。
山西省河津市住建局原局长薛新民11次篡改档案,在招工、转干、入党、升职和户口登记等过程中,先后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和参加工作时间,只是小学毕业的他伪造学籍档案,谎称本科毕业。
帮他人编造履历,给自己添罪证
2017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杨栋梁因贪污受贿,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在此半年前,中组部通报了五起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典型案例,杨栋梁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曾插手两起档案造假案。
2012年,杨栋梁应私营企业主叶宝林请托,将其儿子叶玉鹏从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借调到安监总局值班室。
2014年2月,已经调离天津、担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杨栋梁,在明知叶玉鹏档案中年龄、履历造假的情况下,“派人多次赴天津协调处理叶玉鹏档案问题”。
最终,叶玉鹏档案的出生日期被明确为1976年,入伍经历被删去,其档案履历伪造为天津政法学院学生、天津市交管局交警、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三部分。
2015年10月,中纪委在通报杨栋梁被“双开”的消息时,也提到了“违规选用秘书并收受财物”。
此外,从2000年7月开始,杨栋梁受原同事周梅谦请托,向时任天津市经委副主任的狄俊霞等人打招呼,将周梅谦的女儿周涤安排到华泽公司财务部担任会计,并指使狄俊霞伪造周涤担任华泽公司财务部部长任职经历,违规将时为普通企业职工的周涤调入天津市国资委。
2015年12月,狄俊霞、周涤因档案造假问题,被天津市纪委立案调查。
“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信息公示带“猫腻”
近年来,随着官员信息公示的逐步落实,也让眼尖的网友发现了猫腻,例如“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之类的蹊跷,即便在官方给予“录入错误”的解释后,也难以平复公众的质疑。
2017年11月19日,山西省太原市委组织部在《太原日报》发布68名拟任职干部任前公示。其中显示,太原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新闻宣传处处长张立军10岁参加工作、14岁入党,引发社会质疑。
当日下午,太原市外宣办工作人员表示,此系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电脑信息录入错误,已经改正并重新公示。
2017年7月31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副县长殷雪明简历被网民截图发到网上,出生年月显示为“1969年2月出生,1984年1月参加工作”,根据换算,殷雪明参加工作时只有15岁,用人单位也因此被调侃“涉嫌使用童工”。
郸城县政府办公室解释,个人简历是由殷雪明本人提供的,不排除在录入时出现差错。随后,殷雪明在政府官网上的出生年份被改为1967年。
干部任前公示,作为组织面向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信息公开,本是一件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细致谨慎,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而对待履历存疑的官员,绝不能轻松地以“录入错误”进行搪塞。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以及负责干部任免的相关机构应严格审查,一旦发现履历造假,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若仅是录入人员的疏忽,也应依照作风懒散、工作不仔细追究相关责任。
只有在信息公示这件事上严格把关,并用完备的制度形成震慑,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履历造假的发生,以防后患。
(摘自七一客户端/《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