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赵丹:通过角色向世界发言

2018-12-04方朔

文史春秋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训盛世才赵丹

方朔

赵丹(1915-1980),是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表演艺术大师。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他主演的多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赵丹一生对事业真心投入,历尽磨难,仍矢志不渝,生命旅程令人感叹不已。

误入虎穴 被捕入狱

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赵丹主演了《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等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成为耀眼的明星。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叶露茜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三队,从上海沿沪宁线到苏州、镇江、南京、武汉演出。1938年,赵丹一行来到重庆,参加《中华儿女》一片的拍摄。

没想到历史跟他开了一个悲惨的玩笑。一天,23岁的赵丹偶然看到杜重远写的一本新书《盛世才与新疆》,一心想开拓艺术新领域的赵丹,以为盛世才真的“开明、思贤若渴”,便通过邹韬奋先生的帮助,与茅盾、杜重远、张仲实取得了联系。人在新疆的茅盾深知盛世才虽打着“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的幌子,实行的却是独裁专制统治,由于在回电文中不能直说,只好借故提醒“新疆生活艰苦,望慎重考虑”。而当时的赵丹却不理解残酷的政治背景,于1939年6月与好友徐韬、王为一、朱今明、易烈等,带着爱人叶露茜和孩子奔赴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

茅盾在新疆主持文化工作,二人相见分外亲切。茅盾悄悄地告诉赵丹: “盛世才这个人捉摸不透,非常多疑,你们要谨慎。既然来了,先安心下来,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找机会回去吧。”

刚到新疆,赵丹就排演了一部抗日题材话剧《故乡》,原作背景在东北,后来演出时把背景改在无锡一带。盛世才是东北人,看过后心里很不高兴。一次,赵丹在另一个剧中扮演一个丑角,因这角色的形象与盛世才的岳父非常相似,这便再次引起盛世才的不满,弄得赵丹有口难辩。不久,杜重远被软禁。盛世才以组织“阴谋暴动集团”的理由,把杜重远以及从内地来的人都牵扯进去。1940年5月,赵丹和徐韬演出《夜光杯》一场戏后,即被逮捕锒铛入狱。

在狱中,赵丹遭受了各种酷刑拷打。有一次,在天主教堂被审讯,让他招供“阴谋罪行”。赵丹气愤之极反问: “我从内地来新疆演话剧,是为了宣传抗日救国,有什么罪?抗日无罪,救国无罪,谁破坏抗日救国才有罪!你们说我参加‘杜重远阴谋暴动集团,杜重远是有名的爱国人士,他为反日坐过监狱,他来新疆是盛督办请的,怎么会搞阴谋?只有你们才是在搞阴谋,不准我们抗日救国,你们才真正有罪!”他这一说,把审讯的人给惹火了,气急败坏地动用各种刑具。赵丹多次昏过去,又一次次被浇凉水惊醒过来。后来,看他实在不招供,就不再审讯,将他拖回第二监狱长期关押。

狱中的赵丹平日里说话幽默诙谐。他不但会讲,还会唱京戏西皮二黄,唱外国歌曲。有时弄到一个铅笔头,他就在纸上、木板上画山水,画人物。每天不是说就是画,实在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乐天派。一天中午,一位炊事员提着一竹筐馍馍,另一位炊事员拎着一铁桶菜汤,放到铁门口。牢房里的人,拿着大瓷碗出来盛汤。赵丹拿着监狱发给的大泥碗,念念有词地说: “人生能有几多时,何日出牢不可知。每天拿着大泥碗,铁门里边讨饭吃!”他还把孟浩然《春晓》诗改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狗咬。夜来汽车声,不知抓多少?”

有一天,门外的看守送来一个难友被检查过的行李。其中有几本鲁迅、林语堂的书,还有几本外国小说。赵丹一本一本地翻阅起来。天晚了,监号的灯光很昏暗,他借着微弱的光线,聚精会神地阅读。当窗外的天完全黑了的时候,铁门外甬道里的电灯突然灭了。赵丹看不了书,就在黑暗中同难友谈论起抗日战争、苏德战争,一直谈到夜深。

他们哪里晓得,这是一个危险的夜晚!据说,盛世才为了杀人灭口,命令他的党羽把各新疆各监狱要杀的人,事先都集中到这个第二监狱。当天,用卡车运进十几大桶汽油和几十箱手榴弹、炸药,还从督办公署卫队团派来两个机关枪排,准备把关在这里的1000多人,在夜深时,全部葬入火海。幸亏这一阴谋被泄露出去,有人跑到当地新来的国民党驻军营地报告。驻军头目立即派来一营兵力,撤换了监狱管理人员,派了一个连的士兵在狱外武装监护。狱中的人才逃過了这场生死劫难。

赵丹第一任妻子是叶露茜。1936年4月,在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有3对影剧界的明星结婚轰动一时,其中一对就是赵丹和叶露茜。另两对夫妇是蓝苹(江青)与唐纳,顾而已与杜明洁。沈钧儒先生是证婚人。他们“在西子湖的碧波上先乘画舫游湖,后到黄龙泉用餐,最后到六和塔。郑君里主持婚礼,3对新人绕塔一周,后在一纸上签名宣布结成伉俪。”

3对新人相聚后各奔前程。赵丹赴新疆不幸被捕后,他的妻儿与王为一妻子俞佩珊、徐韬妻子程婉芬、朱今明妻子陈英同住一个“叛逆家属”大院。同命相怜,大家互相关怀、帮助,成了患难之交。盛世才不准“叛逆家属”探监,也不准她们离开新疆。叶露茜和孩子在痛楚的时光中煎熬着日日夜夜。1943年春天,盛世才派人通知叶露茜等人,用汽车把她们送回内地,谎说“赵丹和王为一他们都已经被释放了,在路上等着你们一同回去。”那些天,叶露茜和儿子苗子非常高兴,以为很快就要和亲人团聚了。未曾想到,她们是被骗走的!叶露茜、俞佩珊在路上没有见到赵丹和王为一,以为他们已不在人世,非常绝望。

叶露茜离开新疆先后到了重庆、昆明,后改嫁他人。俞佩珊留在成都,程婉芬和陈英不知去向。这段妻离子散的痛苦情感,在赵丹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创痕。

患难之交

铁链锁起的《四友图》

后来,盛世才失势离开新疆,第二监狱新来了一个监狱长。因为要组织人力创作,就把狱中一些能写文章、演话剧的人提到优待号。这样一来,赵丹他们就被提到了优待号。住优待号的人有家可以回家,有亲友可以探亲访友。然而赵丹他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这天,赵丹和王为一、徐韬、朱今明,来到狱中难友、我父亲方未艾的家里聚餐。赵丹喝了几杯酒,感慨地说: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饮酒吃肉,但我们不是酒肉朋友。我们是天涯患难友。将来谁也不要忘了今天!来来来,大家共饮一杯,就等于发誓,我们永远不忘!”

1945年春,赵丹与王为一、徐韬、朱今明出狱后无家可归,就住在汉文化促进会里。为了向新疆人民告别,他们又出演了被捕前演过的那出揭露汉奸卖国贼罪恶的话剧。他们四人都参加排演,還亲自动手画布景。

在他们住所的墙上,挂着一幅赵丹画的《四友图》。奇怪的是,画了一条铁链,把4人的身子锁在一起。有人问赵丹: “画这条铁链的用意何在?”他说: “这是表示我们4个人,被一条铁链锁在一起的。我们要共同努力挣断这条铁链,为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做贡献!”日后,他们果然都这样做了。

崇敬鲁迅

立志再现银幕惜未如愿

1944年10月,赵丹在新疆第二监狱牢房里时,遇到了我的父亲、从东北来的难友方未艾。赵丹29岁,小方未艾9岁。二人相见恨晚,推心置腹无所不谈。

当他得知我的父亲与萧军是好友,曾经一同人东北讲武堂,“九·一八事变”后一同举兵抗日,失败后又一同退居哈尔滨步入报坛时,便说他在上海见过萧军,参加鲁迅先生葬礼时,看到萧军悲恸得痛哭流涕。萧军手拿大喇叭,当送葬游行队伍总指挥。赵丹还动情地说:“30年代我在上海见过鲁迅先生,他曾经看过我们演出。鲁迅逝世我参加送葬,拜祭过先生遗体。在我青少年时,对鲁迅先生就非常崇敬。他的作品和人格完全融进了我的生命。我也学着他的风格,写过小说。” “将来我出狱后,一定要演一部鲁迅先生的电影,把鲁迅先生在银幕上再现出来。他的一颦一笑,习惯动作,独特的人物神态,我都精心地设计过。他的刚柔相济,他的内在气质,他的爱憎分明性格和深邃的思想,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每当我创造的欲望和激情爆发出来,自己都难以控制。我一定要把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展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要拍摄《鲁迅传》,让赵丹主演鲁迅。赵丹蓄起了小髭,开始用毛笔写字,进入角色了。多次试镜头,反反复复,胡须留了又剃,剃了又留。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剧被宣布停拍。

1979年上海春节联欢大会上,在掌声中,有着倔强的头发、冷峻的面容、孤傲的浓眉、刚硬的胡须、身着长衫的“鲁迅先生”,撑着一把油纸伞,从远处慢慢走来……赵丹扮演的鲁迅先生精彩亮相,神形兼备,神采奕奕,赢得全场热烈掌声。这一难忘时刻,成为崇拜鲁迅先生的晚年赵丹精神上的莫大安慰。

主演武训

引来全国大批判

1951年2月,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 (上下集),首先在上海和南京公映获得强烈反响。赵丹在《大众电影》上发表连载文章《我怎样演“武训”》,回应各界的赞誉。

不料世事多变,仅是3个多月后的5月20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7月23日,刊登《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导致电影《武训传》被禁演。6月5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赵丹与武训》。

这真是晴天霹雳。据黄宗英回忆,拍《武训传》本来是地下党交给赵丹的政治任务。1949年国民党中央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中制”)在拍摄“戡乱”片,拍飞机轰炸解放区的新闻片,要放在故事片《武训传》前播映。阳翰笙对赵丹说:你去中制,要狮子大开口要高片酬,要把他们的摄影棚全搭起布景,占住主要创作人员,让他们拍不成“戡乱”片。这是个政治任务,赵丹严肃地领下了任务。为演好武训,他无论是在电影厂还是在家,都穿起一身破棉衣,进入了角色,不理家人。他身上常有被踢、被打的伤痕,因为他要求对方对自己真踢真打。

赵丹自己没有说出这些事,但是, “他蔫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认为自己的政治生命、业务和前途都完蛋了。”赵丹为此有4年多没有拍电影。直到1955年,上海电影厂的沈浮请他拍摄中医药家《李时珍》。赵丹将李时珍从17岁演到70岁,演得很细腻、流畅。放映后,令人耳目一新。赵丹恢复了做演员的自信。之后,赵丹先后拍摄了《聂耳》和《林则徐》。

赵丹有句令人铭记的箴言:“演员是通过角色向世界发言。”有一次为印名片,办公室人员打电话问他:“名片上头衔印三个:一、全国政协委员;二、全国文联委员:三、全国影协常务理事。行不行?”赵丹回答:“你忘了最重要的。”对方疑惑地问: “啊!还有什么更重要的?”赵丹说: “我是个演员!首先要印上电影演员。”

敬佩总理

武汉结识一见如故

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周恩来每年都要与赵丹见几次面。赵丹1915年出生,比周恩来小17岁,两人深厚的交情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在抗战初期的武汉,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演艺界声名显赫的赵丹即参加了《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周恩来给10个抗敌救亡演剧队全体队员做报告,号召他们全力投入义演献金活动。两人相识一见如故,周恩来常对人说:“我和阿丹是老朋友了!”赵丹也常说, “我一生最敬佩的是周恩来总理!”

1953年,在周总理和郭沫若的建议下,北京青艺邀请赵丹主演话剧《屈原》。这是赵丹自《武训传》禁演后首次复出公演。

1977年,在1万多人参加的迎新晚会上,满怀深情的赵丹和白杨共同朗诵了纪念周恩来的散文诗《中南海的灯光》,作为“文革”后首次复出的见面礼。

赵丹总想在银幕上扮演亿万人民心中的周恩来。1977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请赵丹饰演《大河奔流》中的周恩来时,他激动万分。黄宗英陪他去了北京,住在北影厂招待所的一个小房间。导演谢铁骊让工人搬来一个大穿衣镜,为他订制了周总理的服装、道具。第一次试镜时,给他剃掉半寸鬓角,又装了两只假槽牙,以显脸宽。第二次试镜时,导演说周总理的人中比赵丹长,就以塑胶制作人中,贴在上唇上,照相还好,就是不能说话了。直到第五次试妆,试拍周总理办公批阅文件镜头,神形兼备的周总理复现了。赵丹对演好周总理充满激情和信心。为能出演自己的老朋友周恩来,赵丹从邓颖超那里拿到许多宝贵资料日夜研读。最后拍出“试妆照”,张瑞芳看了惊喜地大叫:“周总理复活了!”

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赵丹最终未能如愿参演这部影片。

赤胆忠心

为世间留下千古绝唱 “文革”期间,赵丹受到残酷迫害,被捕入狱5年零3个月。据黄宗英回忆,1973年春,赵丹被假释出来了。孩子们见过爸爸后,都躲在后楼小屋里哭说: “爸爸完了,爸爸不可能再演戏了。”半夜里,黄宗英被赵丹的自言自语惊醒了。黄宗英对他说: “阿丹,你想说话,就把我叫醒,别自己跟自己说话,怪吓人的。”他说:“我在里面关着时,就怕自己以后不会说话,演不成戏,总练着自己跟自己说话,已成习惯了!”

又是一夜,黄宗英问赵丹: “你在里面是怎么活过来的?”“我想戏啊,没人打搅我时我就想戏。齐白石的电影剧本在我脑子里已经分好镜头了。山坡下,奔泉、溪流、短笛、牛群,牧牛的孩子们站在牛背上过河,小白石……当然,还想着演鲁迅、李白,还有阿Q……”

在关“牛棚子”的岁月,赵丹同上海中国画院创办人之一的富华住在同室。他俩避开造反派监视,躲在破草棚里挥毫泼墨。富华刻了两方印章:一方刻“哥俩好”;一方刻“二度囹圄”,供两人在合作的画上使用。赵丹写了一首诗:

大起大落有奇福,

两度囹圄发尚乌。

酸甜苦辣极变化,

地狱天堂索艺珠。

晚年的赵丹闲居家中,画得一手好山水、好花鸟,写得一手好书法。一般人如此也许是修身养性,对赵丹来说为了减轻极端的精神痛苦。在他手绘的一幅芍药图上,赵丹题了一首诗:

一生多蹉跎,

老来复坎坷。

不羡大富贵,

泼墨写白芍。

赵丹整日趴在地上玩笔墨,来客对其画作夸好,他自语道: “我是演员,我是演员啊!”眼泪抑制不住涔涔流了下来。

1980年9月, 《人民日报》文艺版开展了“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当时,赵丹患胰腺癌在北京住院治疗。中共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和他们的秘书、子女,都先后来探望。当时,中央电影局局长陈荒煤来看望赵丹,问他有什么要求。赵丹说: “有些话想和乔木谈。”陈荒煤说: “我来联系。”

于是,赵丹将要和胡乔木说的话,口授出来让黄宗英用笔记下来。一天下午,胡乔木和贺敬之来到病房,赵丹因为身体太虚弱,让黄宗英代自己讲话。

黄宗英拿着笔记本,重点说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党对文艺的领导问题。二是给领导者以欣赏艺术的自由。三是要重视北京电影厂“创作大师室”的成立和发展。胡乔木认真地听了,说: “不简单,整理成文字吧。”黄宗英和胡乔木讲完话后,赵丹像办成一件大事,松弛了下来呼呼睡去。

10月8日, 《人民日报》第五版头条发表了赵丹署名的《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后有人将此文称作“赵丹遗言”),其中講到“‘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丁都管,管得8亿人民只剩下8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引起我们警觉吗?”文章见报当天下午,时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的袁鹰带着报纸去医院。赵丹病势垂危,正在抢救。当黄宗英含泪告诉赵丹“文章发表了”时,赵丹眼珠轻轻地动了一下。

1980年10月10日凌晨2时40分,赵丹安静地辞别人世。

猜你喜欢

武训盛世才赵丹
挚友如表
伪造名校录取:青春局里有对父母难取悦
“千古奇丐”: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
百年来“武训”形象之变迁与建构
中统局参审“新疆三大积案”内幕
新中国“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发端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