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地区水肥调控下水稻灌区节水减污效果研究

2018-12-04王建文闻源长肖梦华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间歇利用效率水肥

王建文,闻源长,肖梦华

(1.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灌区管理处,浙江 杭州 311200;2.杭州萧山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浙江 杭州 311200;3.杭州市萧山区农机水利局,浙江 杭州 311201;4.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水稻生长期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若灌水技术不科学,可能导致灌溉用水效率不高。以浙江省水稻灌区为例,大型灌区实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4[1]。为提高水稻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成为常态,我国氮肥施用水平达到199.3 kg/hm2,高出国际平均水平约94%[2-4]。目前水稻氮肥利用率约为28.3%,只有10%~20%左右附着在作物上,而80%~9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体、空气中[5-6]。由于大量未消耗的化肥、农药随农田排水及田间渗漏带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7-8]。本文以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与不同施肥方式耦合下,水稻节水减污效果,研究成果对提高水稻灌区水分利用效率、丰富作物灌排理论、指导灌区的灌排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试验基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试验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320.5 mm,平均气温16.1 ℃,无霜期224 d,年相对湿度82%,年日照2116.6 h。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原土有机质1.1%,全氮0.06%,全磷0.06%,pH值7.5。

1.2 试验设计

供试水稻品种均为中浙优1号,水稻灌溉试验划分为6个生育阶段,分别为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黄熟期。灌溉方式分为3种,分别为常规灌溉W0、间歇灌溉W1、蓄雨间歇灌溉W2,田间水分控制标准见表1。施肥方式分为3种,分别为不施氮肥F0(空白对照),2次施肥F2(群众习惯模式),3次施肥F3(氮肥用量180~200 kg/hm2,基肥、分蘖追肥、拔节肥各1次)。共设计7个处理,3个重复,具体方案见表2。

1.3 观测指标与方法

耗水量观测,当田面有水层时,用测针测定水位;当田面无水层时,每隔3~5 d用土壤水分测定仪观测一次土壤含水率;渗漏量使用稻田渗漏仪观测;灌溉定额利用安装在每个试验小区进口处的计量水表观测,生长期灌水定额之和便是水稻灌溉定额。灌溉水样从灌溉水源取一次代表样。渗漏水样用稻田渗漏仪采集一次土壤渗漏溶液,水样分析送浙江省农科院检测,分析指标

表1 永康站不同灌溉处理的田间水分控制标准 mm

表2 水稻试验设水肥调控方案设计(2017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肥调控下水稻耗水规律

不同水肥处理模式水稻日耗水量变化如图1所示。不同水肥处理水稻需水规律一致,水稻日需水高峰期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开花期后期,常规灌溉模式下表现较为明显,需水总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分蘖期。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是植物生长最旺盛阶段,也是气候相对较热的阶段,此时田间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均处于最大值,故日均需水量最大,同时由于分蘖期持续时间长,故需水总量大。两种节水灌溉模式下,间歇灌溉(W1)与蓄雨间歇灌溉(W2)无显著差别,且水稻日均耗水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灌溉,表明节水灌溉通过改善田间水分状况,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稻田水量的消耗。

图1 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耗水规律(2017)

2.2 不同水肥调控下水稻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水肥处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见表3。可以看出,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产量比较:对照处理(W0)产量最低,亩均值为504.2 kg,与节水灌溉模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间歇灌溉亩产量最高(平均600.3 kg),蓄雨间歇灌溉次之(平均589.8 kg),两者亩相差10.5 kg,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施肥方式比较:对照处理与其他施肥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3次施肥产量最高,2次施肥模式产量次之,但两者差异很小,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分生产率比较:间歇灌溉模式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平均2.22 kg/m3),与常规灌溉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蓄雨间歇灌溉次之(均值为2.17 kg/m3),与间歇灌溉基本一致;常规灌溉和蓄雨间歇灌溉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施肥方式比较:对照处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灌溉水分生产率差异极显著(P ≤0.01);2次施肥处理和3次施肥处理灌溉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模式基本相同。降雨水分利用效率(WUEP)和耗水水分利用效率(WUEET)各处理间的差异表现基本相同。

表3 不同水肥处理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2017)

2.3 不同水肥调控下地表水面源污染物排放规律

表4 不同水肥模式下稻田地表水污染物亩排放负荷对比(2017) g

2.4 不同水肥调控下渗漏水面源污染物排放规律

表5 不同水肥模式下稻田渗漏水污染物亩排放负荷对比(2017) g

3 结 论

(1)水稻需水规律主要反映植物及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受气候影响。水稻需水量则受到灌溉模式的影响,但基本不受施肥方式影响。节水灌溉模式可显著减少稻田需水量,间歇灌溉与蓄雨间歇灌溉需水量差异不显著。

(2)节水灌溉模式能够起到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作用,但蓄雨模式与原有节水模式差异不显著。此外,3次施肥水稻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

(3)节水灌溉模式通过降低排水浓度和排水量,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物排放,蓄雨间歇灌溉减排效果优于原有节水灌溉模式。同时,节水灌溉模式通过减少稻田渗漏和降低渗漏水浓度,有效降低氮磷污染物渗漏损失。通过不同施肥方式比较,3次施肥减排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间歇利用效率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