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2018-12-04殷文浩金梦祝陈峰张庆江

新中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走罐银屑病皮损

殷文浩,金梦祝,陈峰,张庆江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据估计,我国银屑病的人群患病率已达0.47%[1],总患病人数近650万人。本研究采用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②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等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③年龄18~65岁;④近3月未服用过维A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月内未用过治疗银屑病的内服及外用药物;⑤患者知情同意。

1.2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精神疾病患者;③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者;④药物过敏者;⑤走罐或刺血拔罐不能耐受者。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67±7.57)岁;平均病程(6.73±2.49)年。走罐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67±6.04)岁;平均病程(6.67±2.31)年。联合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47±6.93)岁;平均病程(7.77±1.76)年。3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组 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或全身照射,每周3次,初始剂量0.3~0.5 J/cm2,以后每次都在上一次治疗的基础上增加0.1 J/cm2,最大剂量为2.5 J/cm2,如照射部位出现红斑,则暂不增加剂量或减量,如照射部位出现重度红斑或水疱,则停止照射。局部外用哈西奈德乳膏(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812),薄擦患处,每天2次。

2.2 走罐组 ①在红斑、浸润明显皮损处薄层涂擦凡士林,左手持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内空气燃尽,右手迅速将罐体扣在皮损部位上,通过罐内的负压吸附于皮损表面,快速来回拉动罐体,速度为10~15 cm/s,重复操作直至皮肤充血或出现略高出皮肤的紫红色瘀血点为止,吸附力以罐内皮肤约凸起3~4 mm为度。②选取皮损红斑、浸润明显处,75%酒精消毒,以三棱针速刺四点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待火罐停留5~10 min,罐内吸出瘀血,75%酒精消毒,以无菌纱布覆盖拔罐处皮肤。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

2.3 联合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走罐及刺血拔罐疗法。走罐及刺血拔罐法同走罐组。

3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3月进行随访。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法[3]:皮损面积=该部位皮损面积/该部位总面积×100%,0、1%~9%、10%~29%、30%~49%、50%~69%、70%~89%、90%~100%分别记为0、1、2、3、4、5、6分;皮损程度:红斑、鳞屑和浸润的程度按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0~4分。PASI总分=0.1×头皮面积分×头皮严重分+0.2×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分+0.3×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分+0.4×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分。②安全性评价:记录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若前后差值符合正态性,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性或方差齐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根据疗效指数评价疗效。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或无改变或升高。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4.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及走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3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PAS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4 3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3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s) 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常规治疗组n 3 0走罐组3 0联合治疗组3 0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 A S I评分1 5.2 4±4.1 0 6.1 2±4.0 8①②1 4.3 1±4.2 9 5.8 8±4.1 8①②1 4.4 9±4.2 8 3.8 4±2.7 7①

表3 3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5 讨论

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理改变主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微血管增生及扩张。银屑病最早发生的病理改变即是血管的形成和分布变化,表现为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渗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生。据报道,银屑病患者皮损比非皮损部位的真皮乳头层血管内皮面积大4倍,甚至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皮肤中也常能见到异常扩张的血管[4]。微血管变化在银屑病中出现最早、消失最晚、贯穿始终,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持续存在及复发有密切关系[5],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多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而成[6]。主要病机为血热、血瘀,临床常从血论治,亦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微血管变化相符,中西医机理相通。将治疗手段直接作用于皮肤局部,改善皮损微血管变化,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银屑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但也存在着毒副作用大、疗程长且治疗后易复发等多种弊端,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针灸更以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在银屑病治疗中凸显优势而被应用。走罐直接摩擦皮肤,使银屑病增厚的角质层脱落,并通过负压、温热作用促进微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7]。刺血拔罐具有行气活血、排毒通络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亦有调节作用,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角化[8],对银屑病微血管病变具有针对性作用。

韩海军等[9]应用走罐疗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柳青[10]在大椎、肺俞、灵台等腧穴刺血拔罐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均获满意疗效。我们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相比前者仅作用于斑块状银屑病扩大了皮损适应症范围,作用于局部相比后者作用于特定腧穴更能发挥刺血拔罐的直接作用,且无需特殊定位,操作更加简便。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走罐联合刺血拔罐与常规治疗疗效基本相当,而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单纯走罐联合刺血拔罐可以避免系统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不会有外用糖皮质激素造成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感染等副作用,而刺血拔罐本身造成的皮肤微小创伤,通过严格消毒可以避免皮肤感染。针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同形反应,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未见,在本研究中也未发生,概因走罐联合刺血拔罐即针对病变本身,正合《内经》“有故无殒”之理。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安全有效,充分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技术优势,可配合银屑病的常规治疗提高疗效,应用前景广泛。

猜你喜欢

走罐银屑病皮损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张虹教授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的验案举隅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妊娠与银屑病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