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CS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在宫颈癌放疗靶区勾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4熊慧华张明生晁腾飞李建军李定宇王建华
宫 晨,熊慧华,张明生*,邱 红,晁腾飞,李建军,李定宇,王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a.肿瘤科;b.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30)
放射肿瘤学是临床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约有50%至70%肿瘤患者在其病程中会接受放射治疗,如何精确地勾画肿瘤放疗靶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影像学资料的判断,因此在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肿瘤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总体培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肿瘤放射治疗在临床存在着如三维适形、调强适形、现代近距离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多种放射治疗手段,而影像诊断技术也从单纯X线诊断发展出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因此如何综合地对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来指导放射治疗的实现,是放射肿瘤学临床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1-3]。
比较影像学(comparative imageology,CI)主要是指将同一疾病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相比较、将不同疾病间的影像的异同相比较、将形态影像和功能影像相比较、将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势相比较,并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解剖和病理等资料相结合,通过上述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来判断疾病的特点和进程,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3]。在比较影像学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又提出了基于CI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比较影像学为基础,从临床应用出发,将与疾病相关的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笔者所在科室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放疗靶区勾画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46名学员为教学对象,均为完成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的规培学员,所有学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人。实验组男性9人、女性14人,年龄23~26岁、平均年龄(24.57±1.81)岁,对照组男性10人、女性13人,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4.96±1.45)岁。两组学员在知识背景、性别和平均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学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均参照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教程主要参考《肿瘤放射治疗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绿化、朱广迎主编)。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式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比较影像学方法进行教学,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和无法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局部晚期的典型病例各1例,将每例患者同一时间的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同时结合病理和放疗靶区勾画的相关原则进行综合性教学[4-5]。完成教学任务后,采用理论考试、阅片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进行评估,其中理论考试共50分(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和问答3种题型)、阅片考试20分(CT和MRI各1例)和靶区勾画上机实际操作考试30分。同时在考试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请两组学生为课程总体情况进行打分,分数为0~10的整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考试成绩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问卷满意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员在理论考试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在影像学阅片考试成绩和上机靶区勾画实际操作考试成绩上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员教学效果评价Tab.1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3 讨论
传统的放射治疗学教学过程中的影像学临床教学多采用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片进行课堂讲授,先由教师讲解与病种相关的大课理论知识,然后针对典型的一层或者几层影像学图片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便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对于教师来说有相当的便利性,但是这一教学过程中各学科缺乏有机联系,对于没有深入接触过临床的培训学员来说很难真正建立起能够应用于临床的知识体系[6-7]。
笔者所在医院的PACS系统覆盖了该院医学影像学的各个亚专科,可以通过住院号查询到该患者在该院住院期间的所有影像学资料,为实施比较影像学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1]。相对于传统胶片模式具有可同时调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图像、实时更新、资料完整和操作方法等优点[6,8]。
比较影像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刚刚接触放射肿瘤学的培训学员,对宫颈癌术前及术后的影像本身缺乏直观认识,更无法区分各种影像学方法的异同,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再结合疾病的病理特点,有利于学员拓展关于宫颈癌的影像学相关知识[5]。第二,对于宫颈癌影像学常规检查来说,采用MRI检查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但目前多数采用CT图像作为靶区勾画的基础,采用影像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员勾画靶区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采用比较影像学方法便于学员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探讨宫颈癌解剖基础、病理和影像学之间的关系,形成学科交叉,有助于提高学员对宫颈癌的学习兴趣[5]。第四,通过比较影像学方法可以提高学员对盆腔合并症的诊断能力。以未手术宫颈癌患者为例,阴道镜检查可以提高宫颈及阴道的受侵情况,并可以通过活检明确病理诊断,CT检查能够一次性对腹腔中所有脏器进行影像学评估,重点可以对宫颈、子宫及其区域淋巴结情况进行判断,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结合不同的检查序列可以对宫颈肿瘤向外侵犯情况做出准确判断[9-13]。通过上述影像学检查资料的详细解读,结合妇科检查的临床分期,才能准确地勾画出放射治疗靶区[10-11,14-15]。
本研究发现,基于PACS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可以加深放射肿瘤学规培学员对宫颈癌的整体认识,显著提高阅片考试和上机勾画靶区的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同时提高学员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有利于优化放射肿瘤学的临床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