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推动果酒产业更上层楼
2018-12-04房玉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文/房玉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果酒作为健康饮品,未来将更多的走向老百姓的餐桌,这是果酒产业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当然也对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2018中国果酒研究报告》显示,这几年我国果酒产业的销售额每年呈现15%~20%的增长。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产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技术领域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内有一句话叫“无情怀不做酒”,但是果酒行业如果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长时间盈利的话,这种情怀如何长存?推动果酒行业的进步和创新发展,才是果酒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关键。
果酒产业在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果酒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从事果酒技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是从啤酒、白酒、葡萄酒等领域跨界而来,缺乏专门研究果酒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跟得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据了解,全国的200多家的食品学院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果酒课程。
果酒酿造工艺、生产装备针对性不强。中国果酒申请的发明专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葡萄酒和白酒相比较少。目前,我国果酒生产工艺、装备基本上是沿用葡萄酒生产装备,针对果酒的专门性生产工艺和设备严重滞后。
果酒质量不稳定,缺乏高品质果酒。受到原辅材料、生产装备、生产技术、市场流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果酒质量不稳定。同时,产品香气质量和口感往往不协调,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攻关。
缺乏全国统一果酒生产标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果酒生产工艺标准,企业制定的标准基本是沿用葡萄酒的标准,目前,关于果酒的分析检测方法还是不健全的。这方面果酒联盟正在组织起草通用技术标准或将改善现状。
果酒感官质量评价体系缺乏。截至目前,针对众多果酒的感官质量评价体系是沿用葡萄酒,不同品类的果酒应该有相应的感官质量的评价标准。
果酒产业技术进步的建议
深入挖掘我国果酒的历史与文化。经过中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联合验证,认为在距今7000~9000年以前,中原的古人是用葡萄、山楂、大米、蜂蜜生产复合型果酒。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专家,已经率先注册了贾湖酒庄的标志。我国果酒生产者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文化挖掘。
抓住国际果酒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果酒产品主要类型,已经从泡制型为主转向发酵型为主。果酒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低度化酿造酒;二是营养化健康酒;三是自然化的有机酒;四是特色化地产酒;五是大众化的时尚酒。
认真研究中国消费者对果酒的消费喜好规律。中国消费者一是喜欢有故事、有文化的果酒。二是喜欢红色的果酒。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一般会优先选择红色酒。三是喜欢果香浓郁、酒体轻盈的果酒。四是喜欢包装精致美观的果酒。
加强果酒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一是运用全产业链思路对果酒技术点进行创新和应用,关注果酒的发展;二是加强多样化工艺研究;三是综合利用原料和工艺特性对果酒风味进行精准调控;四是要对果酒酿造微生物制剂和辅料进行研究开发。
加强果酒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应该进行校企联合和产教融合。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开启对果酒生产标准的建设,感官质量评价体系、果酒产区和相关地理标志的这方面研究和发展。
加强风土对果酒产业的研究和借鉴。土壤类型、气候类型、果实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生产出来果酒风格多样,应对这些不同的变量对果酒的质量和风格的影响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