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是一方净土和宝贵耕地
——胜伟集团“盐碱地+”新模式推动行业发展
2018-12-04杨阳
文/本刊记者 杨阳
推动盐碱地开发产业化是解决当前盐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重开发、轻长远”问题的重要途径。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胜伟集团作为我国盐碱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盐碱地生态开发中积极探索出“盐碱地+”新模式,为推动盐碱地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山东省潍坊市北部的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新区)附近的白浪河上,一场帆船比赛正在进行。蓝天碧草映衬的白色船帆灵动飘逸。以前这里可不是如此的景象,河还是河,但是土地只有一抹黄色。
“这两侧原来都是盐碱地,基本上寸草不生。我们开展白浪河工程后对盐碱地进行改造,种上了草和树,几年功夫景色已经变样了。”山东胜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伟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指着滨海新区白浪河道路两旁的草坪对记者说,“河水现在就有点咸,几公里外就是入海口,这里的土地盐碱程度还是很高的。”
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其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胜伟集团作为国内盐碱地行业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拥有盐碱地治理自主知识产权六大核心技术体系,2600余项盐碱地治理专利技术,相关专利在潍坊滨海、内蒙古、陕西等多地,均得到了很好的项目实践验证,上万亩长期闲置的盐碱地得到保护性开发。
依靠科技 生态改土
胜伟集团成立于2003年,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新区。经历15年发展,胜伟集团已由单一的园林绿化公司成为拥有农、林、牧、旅、电商多板块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执行单位、中国盐碱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理事长单位,成为全球盐碱地产业生态运营模式的开创和引领者。
如今,胜伟集团形成了集盐碱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苦咸水淡化技术、节水浇灌技术、信息技术六大技术综合的改良体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获得专家一致认可,并授予科技成果认定证书。
“公司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主要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胜伟集团董事长王胜对记者说:“我们和很多科研院所展开合作,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胜伟集团科研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方式,联合包括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与科研院所,形成了一支以盐碱地复育技术开发与落地应用为核心的高端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目前,胜伟集团掌握了2600余项盐碱地领域相关专利,成为全球范围内掌握盐碱地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胜伟集团先后在山东、黑龙江、江苏、内蒙古、陕西、浙江等国内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区,分别建成了一系列盐碱地综合治理标杆示范区。其中,在大庆、南泥湾、东营盐碱地改良工程中,胜伟集团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成功完成“中国海水稻”重大科研示范课题三大试验田盐碱地改良工作。
“我们能承担习总书记点过赞的‘海水稻’试验田盐碱地改良工作,能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合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认可。”王胜对记者说。
〉白浪河生态示范带二期工程
打造“盐碱地+”生态新模式
随着来自澳洲乌黑油亮的安格斯肉牛从潍坊港到岸入住胜伟集团的隔离场,以国外优质肉牛种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一二三产高效协同的盐碱地产业生态新模式“盐碱地+肉牛”,在潍坊市滨海新区发实现落地。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其中缺少充足的饲草、饲料种植土地资源,养殖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废水、肥料污染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盐碱地+肉牛’不存在传统养殖业的问题,或者说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胜伟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盐碱地+肉牛’模式,可以实现产业间的生态循环。”
胜伟集团创新的“盐碱地+”商业模式,是将盐碱地打造为一个产业平台。首先对盐碱地进行复育和保护性开发,实现盐碱地向可耕地资源的转化。然后,在开发后的盐碱地上打造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盐碱地产业生态综合体,实现产业间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盐碱地开发利用总是集中于种植业,往往是为改造而开发利用。”王胜对记者说:“我们要做的是以盐碱地生态开发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
以目前成功运行的“盐碱地+肉牛”模式为例,为了盐碱地复育过程中要解决缺少有机质这一问题,可以把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作为优良的生物有机肥原料来源。通过在养殖场周边引入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可实现对畜禽粪便与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大面积改良复育盐碱地。
在改良复育后的盐碱地上选育、种植耐盐碱优质饲料作物,不占用现有可耕地资源,可大幅度增加优质饲料草场的面积,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同时,胜伟集团引入精饲料加工厂,将盐碱地上产出的鲜草转化为精饲料,就近供应养殖场,实现在盐碱地上农牧产业园的零污染、零排放,内部产业间实现生态循环。
〉引进的肉牛品种:安格斯黑牛
胜伟集团在实践盐碱地复育、保护性开发技术体系,探索盐碱地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盐碱地+”的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在盐碱地上打造“盐碱地农牧产业园”,探索和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盐碱地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胜伟集团在潍坊滨海的农业种植园和国际畜牧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已建设完成了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的现代化食品厂和多个大型隔离场。占地3000亩的盐碱地生态种植园也初步成型,盐碱地无公害农产品,碱地苜蓿、羊草、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均已试种成功,并实现规模化种植、量产。
同时,在产业智慧化理念指引下,胜伟集团依托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旗下的智慧农业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与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团队合作,在产业运营管理中导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实现智能化管理,结合区块链等前沿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起贯通全产业链条的智能信息体系,实现盐碱地农牧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彻底解决当前国内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最大痛点,从全流程保证食品的安全可信。
开创碱地美好生活
2018年10月28日,在2018中国盐碱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成立,胜伟集团是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执行单位。
会上,王胜表示,胜伟集团将以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揭牌为契机,将充分发挥联盟秘书处执行单位的职责,凝聚盐碱地治理领域各方力量,致力于盐碱地科技创新发展,打造盐碱地产业链,宣传盐碱地文化,打造民族品牌。在盐碱地技术研发与推广、盐碱地产业化发展方向探索与实践、盐碱地生产设备设计与推广、盐碱地产品市场开发与电子商务拓展等领域,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构建研发及交流平台,组建盐碱地行业专家库、产品库、成果库、企业库,开展行业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对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盐碱地产业而不懈努力。
常人眼中无法利用的荒芜之地,在胜伟集团眼中却是一方自然净土和产业开发宝地。以王胜为代表的胜伟人对盐碱地的独特认知哲学,让他们把目光聚焦在我国的盐碱地,也让胜伟集团将盐碱地生态开发利用做成了大产业。
胜伟集团始终聚焦于盐碱地产业生态领域,尊重自然生态法则,处于盐碱地复育和保护性开发、应用技术的最前沿。同时,以互联网时代的思维、理念,在盐碱地上形成内部产业的生态闭环和可持续发展。
胜伟集团相关部门调研发现,中国的盐碱地分布区,与贫困人口分布区以及传统的畜牧养殖区,存在高度的重合性,盐碱地上的贫困人口因缺乏盐碱地利用技术,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如何利用好手中的盐碱地技术资源优势,同时有效承接当地畜牧养殖传统,实现盐碱地资源产业化运营,带动盐碱地分布区人口脱贫致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胜伟集团持续探索的课题。
据王胜介绍,未来,胜伟集团将充分发挥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势、潍坊港口物流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质种畜资源,积极走出去,辐射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分布区,建设盐碱地农牧产业园,开创新型扶贫模式,通过将国外优质肉牛种源引入国内,以每2000-2500亩盐碱地为基础,可建设一座可存栏500头的智能“牛仓”,可带动上百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结合盐碱地改良、碱地牧草与农产品种植,生物有机肥制造、精饲料加工等形成一条“盐碱地农林牧复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产融合,种养加产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助推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