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2018-12-04李斌郭燕南京审计大学
李斌 郭燕 (南京审计大学)
近年来,我国的高教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不仅高校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各高校闪亮登场[1]。随着教育政策改革的实行,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高校接受教育,此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人口的基本素质,但是也造成了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就现状分析,每年都存在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的情况,此时,我们不难发现,创业是就业途径的重要扩充,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家在积极采取措施,高校也在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完善。当然,如果大学生不具备创业的基本常识,那么其创业道路必然一波三折,最终导致失败。为了提升创业的成功率,高校组织创业教育实践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进行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性的开展,主要是基于高校就业率提升的必要。从目前的高校发展来看,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全面确立,高校的竞争在不断地加剧,而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说,就业率高的院校,其社会口碑会相对较好,对于生源的吸引力会更强,所以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高校之间的就业率大比拼在不断地加剧。创业是提升高校就业率的一种主要途径,所以目前的高校纷纷通过创业教育来鼓励学生创业,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率和社会口碑。
(二)解决社会就业难问题的必要措施
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高校积极的推行创业教育,一个显著的原因是要帮助国家进行社会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所以说出于社会就业难问题解决的考虑,创业教育必须要执行。从具体的分析来看,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大学中进行深造,其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调查统计来看,随着扩招的进行,我国的大学生比例在不断的提升,社会人口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因为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其就业竞争也在加剧,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可能保证大学毕业生都能够获得想要的工作,所以会出现大量毕业生待业的情况,这种情况不解决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大学生创业对此问题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三)增强社会产业活性,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创业型产业打败成熟的传统产业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量新创企业的出现不仅带动产业的快速更迭,也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其次,创业型产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创新和包容性发展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社会众创空间成为社会创业的主要加速器,大学生创业也将成为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构成。创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创业不再是离经叛道的个人抉择,而是全社会青年人可以接受的共同价值观。所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从创新型社会发展要求层面来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二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的优势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加学识、陶冶情操的学习、教育、交流和实践活动[2]。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具有较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现了教学时间的合理配置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实现了教学时间的合理配置。从大学教学的具体现状分析来看,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其实很重,有些专业利用课堂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因此他们需要抓住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深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占用有效课时进行创业教育,必然会和学生的专业教育发生冲突。第二课堂利用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部分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地参与第二课堂,所以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不仅实现了学生时间的合理运用,创业教育的开展目的也有效达成。简言之,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和专业教育的时间有效区分,从而实现两种教育的互不影响。
(二)创业教育的趣味性增加
创业教育的趣味性普遍性的提升。从第二课堂的基本属性来看,其是构建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在正常教学计划外的课堂,因此其具有轻松的氛围,参加课堂的学生也都是对其有浓厚兴趣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加入进来的学生对创业都富有兴趣,所以在创业教育开展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和热情度都会比较高,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课堂氛围的塑造还是最终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帮助。简言之,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的创业教育,其趣味性和实践性实现了明显的强化。
三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进行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
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形成完整的体系,首先,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以保证后期活动的平稳实施;其次,具体的活动设计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最后,对学生的培养过程需要及时的评估与反馈,以保证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一)建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良性运转的制度体制是保障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行动有效开展有序的重要推手。建立由学工处、分团委、宣传部和学生社团的多部门联动模式,其中学工处主要负责活动的组建、协调;分团委主要负责活动的实施与学生队伍的建设;在学工处和分团委的统筹下由宣传部门和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与开展,消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误区,可通过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创业工作交流思想和建设好大学生创业类社团等方法进行[3]。成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承办各类创业大赛、竞技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各类创业知识宣传讲座和创业经验交流会等。
建立第二课堂的师生联动机制。在高校中,专业教师队伍涵盖了不同的专业范围和研究领域,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每位专业教师对应相应班级的联动模式,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活动2次,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项目申报等方面的科学指导。在第二课堂实践中,也可以结合课程在组建创业团队的基础上,由各团队分别提出各自的众创方案,将方案的各方面情况在组内讨论通过后,交由班级和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方案[4]。教育活动要邀请高校中对创业教育研究比较资深的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针对具体的活动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负责学校招生就业的老师也要被邀请到活动现场做指导,他们对于学生的就业有清楚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也比较了解,便于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朝向期待的方向发展。
建立经费管理、竞赛管理制度。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学生竞赛项目广泛,涉及的专业范畴广大,经费项目也是多样。为指导教师和学生设立专项经费和奖励资金,为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学生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同时各项活动的具体开展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根据学工处和分团委每年制定下的年度学科竞赛、创业类竞赛、创新科研活动等计划,统筹核拨经费,经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各项活动的基本运行经费,一般在学期初拨付,一部分是劳务酬金,一般在考核结束后支付。竞赛管理由学工处和分团委统筹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项目分成不同的课题组和竞赛组,各自开展活动和工作,定期向管理委员会进行汇报,管理委员会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跟进。
(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具体活动设计
第二课堂活动运用于高校教育中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系统性要求从学生萌发创业意识到具备创业能力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从激发创业意识、完善创业品质着手。层次性要求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年级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以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学生普遍不希望第二课堂仅仅是组织者或学生精英自己的舞台,他们要求增强第二课堂的互动性,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5]。
从系统性来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包括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三大模块。针对这三大模块,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实践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教育实践、分散参与创新活动,以“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为抓手,成立课外学科竞赛小组,组织学生做科研、做市场调研、进行专业的挂职锻炼等。学生通过在各类科研、创业小组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业知识主要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创业类通识课程和相关创业培训展开。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主要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等在内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业。创业培训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家讲座、政府政策扶持辅导等实用性创业培训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前沿问题,探索相关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拓宽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从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中获得。通过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商业调查、专业挂职锻炼等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组织课外的科技活动、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展示学生创新成果。支持本科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担任教师或科研人员的助理,接受科研基本训练。由于课堂教学比较抽象,大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理解,未能到达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只有到实践中去领会,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到能力的转化[6]。
从层次性来说,针对不同的年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内容有所不同,一年级主要开展学术前沿讲座、自办专业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二年级学生则在学术前沿讲座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参加各类省级专业竞赛,诸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前沿动态的掌握,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三年级学生则开始开设一些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相关讲座,培育学生之前的创新实践结果,发表相关论文,以促进学生对专业领域前沿动态的掌握。四年级学生则侧重于专业综合创新实践,培养创业就业能力。
表1 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开设、评价表
(三)建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体系
建立健全的教学档案,以便后期跟踪。每学期在开学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及时收集整理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教学登记,增强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基本课件、活动资料的检查,增强教师的教学档案意识,确保创业教育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建立定期跟踪、反馈制度。及时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经验总结,通过问卷调查对各项活动进行测评,评估活动效果,确定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创新活动。制定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开设、评价表,规范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四 结束语
创业教育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的开展,做好有关创业教育的规划和讨论,提升教育的实际水平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系统活动的设计有利于丰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发现特殊人才、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发展成功[7]。讨论分析基于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有助于帮助高校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路径,进而提升其综合创业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