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
2018-12-03宫丽婷
宫丽婷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国际化经营模式,二者的起源不同,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逐渐实现了融合发展,形成了复合国际经济理论。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发展进行深度探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融合 渠道
引言
在过去,由于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经济理论分支,有关学者也是将两个层面进行独立分析和研究,认为贸易和投资虽然有共通点,但却是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趋势不断增强,贸易和投资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从多年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来看,直接投资是国际生产的流动要素,但无法取替国际贸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在诸多方面都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包括产品结构、地区格局、内部机制等方面,二者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早期分歧与交叉
(一)分歧
相比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说,直接投资理论与其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传统国际贸易更多是建立在理论分析框架中,这也让市场成为了竞争的场所,所以其中很多变量不可被忽视。正因如此,导致人们忽视了直接投资。从传统国际贸易层面上分析,人们认为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是两种表现形式。但从几十年发展情况来看,二者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实际上,最初直接投资并不是在国际贸易中衍生出来的,这就需要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解释。如海默(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创始人)所说,对于某个企业来说,需要获得更加平等的生产要素,需要和市场中的各个企业一样,要求同类产生生产要素具备平等权,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无法提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所以在对外投资当中依然困难重重。所以,对外投资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优势,并且垄断优势也会被接受。也就是这种垄断性,让企业可以实现跨国发展,虽然外贸会增加成本,但是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这也是直接投资理论的初始点。
(二)交叉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生产性不同,其本质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经过了多代更替与发展关系,二者在发展中也实现了交叉。这种交叉包括替代关系、互补关系等多个融合阶段。其中,替代关系层面上,由于早期经济并未实现全球化,各国之间的外贸更多是货币交换形式,这种形式是以市场导向型企业为主,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所以,当时人们认为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替代国际贸易。针对其中主体(导向型企业),为了能够全方位加强市场需求,往往忽略了国内生产、国际出口环节,直接提高到了对外贸易战略中。在互补阶段上,由于贸易自由化经济环境中的国家,其投资行为也不再是资本流动形式,而是包括了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各项内容,也是就是多元化直接投资行为。在此,如果设定投資国与东道国具有相近的经济水平,则此项技术就会被东道国吸收,这样投资国即可通过投资行为挖掘东道国产业优势,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增加市场份额。
二、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相互融合趋势
(一)地理区域和产业分布的高度一致性
1.发达国家相互贸易是主流
通过分析近些年的贸易数据,区际贸易和内部贸易的情况为:(1)从贸易规模和份额来看,北美、亚洲、西欧是最大的贸易区,其中,西欧贸易额度居高不下,占据总份额的30%以上,其次是亚洲,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后,亚洲外贸份额逐渐逼近西欧,已经高达25%以上。北美外贸份额十分稳定;(2)从区域层面来看,北美主要贸易区有西欧、亚洲、拉美等,拉美主要出口地为西欧和北美。西欧凭借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内部贸易,国际贸易并不是最主要形式,但是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西欧对外贸易需求也所有增强,但没伤及根本。亚洲主要贸易地区为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3)从贸易集团层面上分析。欧盟、北美世界贸易中依然占据主流,虽然亚洲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受到了金融危机以及贸易壁垒影响,受到了一定打压。
无论是从流量还是从存量指标上分析,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主要地位,比例在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占据了剩余的30%。从区域层面分析,北美与西欧是直接投资流入区,两个区域吸收了直接投资量的一大半。亚洲吸收了20%.以上,而非洲、中亚、东欧等区域直接投资量不足5%。
2.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传统产品份额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结构,一些初级产品在进出口中地位持续下降,而制成品比例在不断提升。在制成品贸易当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成长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如电脑、手机等。例如矿产品从13.56%的份额降低到了8.36%等,制成品贸易已经从52.3%上升到了75.22%,趋势对比十分明显。因此直接投资也逐渐从产业结构、导向型与资源开发型投资转型了技术创新导向的了领域当中,导致第三产业迅猛增加,投资比例有明显上升。
(二)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以上是从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特征分析二者的共同规律。而从严格意义层面上分析,需要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二者进行统计检验分析,才可以找出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通过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直接投资中,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完成。当然,直接投资对低技术产品出口也有很大的效果和作用。增加外资比例对发达国家高、中、低技术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特别是低技术出口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更高,对外资技术依赖性较低。整体来说,国际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理论融合
从当今企业选择以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可如果国内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和小于国际生产成本和额外协调成本和,同时也小于国际生产成本和技术丧失和时,企业会选择贸易渠道参与到国际经营当中;反之,则会采用直接投资方法参与到国际经营中。
将直接投资理论构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日本小岛清在此方面提出了很多论著。小岛清品评了早期直接投资对后宏观经济因素缺乏分析的情况,忽视了国际分工原则作用。小岛清认为国际人工与比较成本应保持一致性,国际分工可以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所以可以把二者综合理论构建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小岛清的边际生产扩张理论引入了宏观经济分析直接投资的方法。将H-O模型中的劳动和资本要素用劳动和经营替代,这样即可让资本范围扩大到技术、资产、人力资源等层面上。他认为各国劳动力和经营资源比例存在着一定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实则就是成本差异,而比较成本方法就可以形成利润差异,因此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同时构建在比较成本、比较利润率的基础上。结合此项原理,需要相关国家、企业大力发展更具优势的产业,将所生产的产品出口,同时也要缩小较为劣势的产业,并进口自身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扬长避短获取贸易利益。投资国对外投资需要从劣势边际产业进行展开,缩小直接投资和东道国技术问的差距,这样劣势技术就更容易受到东道国的吸收与普及,这就需要全面挖掘东道国内部优势,让两国之间的比较成本加大,从而为提供更好的贸易条件提供先决条件。可见,直接投资并不是取代了国际贸易,而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很多秦光下,直接投资可以扩大或创造国际贸易空间。
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统一途径
在步入21世纪后,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理论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二者如今也是协同发展。但是国际上尚未提出二者理论一体化的理念,但是二者协同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很多学者认为,想要让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深化统一,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从市场结构层面让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相统一,该项理论在H-O-S模型中是完全不相符的理论与假设,包括完全竞争、产品同质等,通过更加真实的假设实现二者统一融合,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不完全竞争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内部变化;
2.从交易成本层面实现二者的统一。当今交易成本理论在国际各大公司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技术转让、经济发展等领域中,但是并未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的实施难点是在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运行成本、有形生产不同;
3.从技术竞争层面分析二者统一,需要各个跨国企业都分析竞争优势与垄断优势,这也是当今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展开直接投资活动的基本因素和动力,但也缺乏一定的全面性;
4.从区位理论上着手分析,但是该方面經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区位理论提出明确的直接投资分布规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未来国际经济势,必会朝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不仅仅在分歧中实现了交叉,同时也在相互融合,二者关系更加密切是必然的,再加上大部分跨国公司在理论选择上也大相径庭,因此,未来两种理论的融合会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