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微计

2018-12-03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罗丹水泡小星星

亲爱的小星星,大作家冰心奶奶在写给小朋友的《再寄小读者》中曾有一段这样的话:小朋友,你们写的时候觉得有困难么?是不是有时候觉得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呢?或是心中有话笔下写不出来呢?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而只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有意思极了”等等简单模糊的字句,轻轻带过就算了呢?

你知道吗,这段话写于1959年,距今已经59年了。可惜的是冰心奶奶所列出的写作文的困难依然是很多小星星的作文困难,今天于老师就结合第5期《新作文》教大家用观微计尝试解决这些困难。

“观人于微而知其著”,意思是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观察他所做的细微的事情,这样才能知道他的想法,从而更好地了解他的为人。作文也是同理,要想写出你观察的事物,必须着眼于“微”,即观必于其微。

追寻细微元素

P18《一度到一百度》,我真要为小作者点个大大的赞!她站在水壶旁,对烧水的全过程进行了细微观察,从一度写到一百度,选择水变化较大的度数进行“观微”描写。于老师烧过无数次水,还真没有观察过这样的全过程呢!

三十度,战争开始了。大的气泡粘在壶底,收买小气泡粘着它,似乎要与浮力军团决一死战。……五十度,已经是沸点的一半。水开始有点冒气,最强的东军,竟有一些水泡向水面上飞了。南军和北军,有一点儿左右移动。反倒是最弱的西军一动也不动。玻璃壶的壁上出现了屈指可數的单个水泡,它们在北壁上,我称他们为游民……七十度,已经是战争的白热化时期了。新水泡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把强大的东军击败了。南北军动摇得很激烈,南军还上下浮了一次。最弱的西军,却依然固若金“泡”,安如磐石。

八十度……八十五度……九十度……一百度,沸点到了,东南北三军组成了一道大墙。墙里的水泡,像机关枪射出的子弹“噌噌噌”地向水面射去。

把水泡们拟人为军团,每一次军情的变化,水泡军的出击都这么细致入微。“观微”就是这篇作文成功的“王牌”。还记得2017年第12期上有一篇《翻滚吧,绿豆》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妨再翻阅一下哦。烧水时壶底的小水泡,一般没人注意,如果你能关注并观察,你就能掌握到“第一手素材”,从而有话可写,写得具体。

大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脍炙人口,其中写父亲走下月台为他买橘子的细节感动了无数读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荔枝》中一个细节令人难忘: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这些文章的灵魂是情感,血肉就是细节。能写得让读者感动、难忘、欢喜、悲伤……就要靠“观微”的力量。

追寻运动轨迹

事物往往是在运动中的,很多小星星只看到了行为及结果。

如他打了一下狗,狗跑了。他是怎么打狗的?没有细节!

如我们玩跳绳,跳啊跳啊,可开心了。怎么跳的?如何开心?写不出来。

如他看黑板,怎么也看不清,近视。“怎么”是什么样的?没写。

如我吃了一块儿糖,很甜。怎么吃的?如何甜?缺少细节!

追寻运动轨迹来“观微”,细节就会像慢镜头一样呈现出来:

他用力把眼睛睁大,简直能和一颗红提子比美。脖子伸得好长哟,像长颈鹿!身体前倾,都趴到人家前面同学的背上了。大概还看不清楚,又慢慢眯起眼睛,哈哈,像用刀片划开的一条缝。眉头也很配合,紧紧地锁在一起,使劲低垂着,都挨着鼻梁了。看来,字太小,他是看不到了。嘿嘿,所有的努力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近视》)

嗅一嗅,一股奶香扑鼻而来,倏地一下滑入鼻腔,穿过咽喉,到了空空如也的肚子里!啊!迫不及待地放入口中,好细腻哟,舌尖绕糖一个圈,一层甜甜的糖味充溢了整个口腔。糖块从腮帮左边转到右边,那甜味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哧溜一下滑过去,再打个滚儿,甜香甜香的水漾开去……忍不住贪婪地多嗍了几下,那甜蜜浓郁的味儿仿佛一下子蹿到大脑,疲劳与饥饿瞬间消减了大半。(《喜糖》)

第一段写一个近视眼看黑板,睁、伸、前倾、趴、眯、锁、低垂,一连串的动作,眼、颈、身、眉,几个相关部位都在动。抓住了“运动轨迹”来描写,把一个近视的努力写得这么“淋漓近致”。第二段话是写吃一块儿喜糖,气味和甘甜也都在动,抓住了“运动轨迹”来描写,把吃一块糖写得这么“浓情蜜意”。追求着运动轨迹去“观微”,即使是一瞬间也能写一大段。

追寻瞬间变化

细微的变化往往是在缓慢的长时间或一眨眼的瞬间完成的。我们这里谈的“观微”更倾向于瞬间的变化。

就在这时,雷声大作,下起了滂沱大雨,雨线粗粗的、斜斜的。雨点打在我家的窗户上,刚开始,变成一条条“小溪”流下来;接着,就由“小溪”变成了一面“瀑布”,哗哗地流;再后来,就像有人拿着水管在冲玻璃,搞得我家的窗户浑身湿透、“窗”体欠安。(《是谁偷走了白天》)

暴雨来得又大又急,雨点打在玻璃上,一眨眼流下来,再一眨眼已经湿了一大片,这个过程可能就是几秒的时间,追寻这样的变化,才能突破泛泛而谈,写出“独我”的观察。

人的神态也是“微变化”的,尤其是眼神、脸色等。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全神贯注》)

神态描写不是单独出现的,它总是伴随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中,相辅相成,为突显人物个性画龙点睛。《全神贯注》中的神态变化,如“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样写出来的神态更细腻,给人真实感,栩栩如生。

“观微计”,关注微小的元素,观察运动的轨迹,细微的变化。深入“微”,洞察;放大“微”,描写,何愁细节乎?小星星们,“观微计”,用起!

猜你喜欢

罗丹水泡小星星
一闪一闪小星星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一起来看小星星
四川洗水泡菜中存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