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二朋:扎根农村,求解人生
2018-12-03
2013年5月,90后河南大学生邢二朋7分钟内3次跳入黄河,救起3名落水者。他的事迹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荣获2013年度“中国好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好青年”等40多项荣誉。
如今,五年过去了。当初见义勇为的“英雄”邢二朋成为了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创业者。
现实很骨感
2015年,临近毕业,多家公司给“红人”邢二朋抛来橄榄枝。年轻气盛的他通通回绝。
“我宁愿干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基层工作。”邢二朋一头扎进招聘市场。经过几次面试,邢二朋来到南京一家国企某项目部工作。原本希望大展宏图的他,从此过上了天天钻山沟,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天工作两个小时,工资也不低,但我始终觉得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别人挤破头想进来,而我想出去。作为年轻人就要敢于折腾,能折腾。”工作47天之后,邢二朋毅然提出辭职,回到开封创业。
邢二朋说,自己的创业路充满波折。他在开封做环保公司,因为经验匮乏,又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很快宣告失败。他又与朋友合作在鹤壁做进出口水果贸易,因为对市场把控不好,再次以失败告终。两次创业失败,邢二朋陷入迷茫。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人生低谷,邢二朋获得了一次外出的机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青年参观井冈山、延安等红色革命基地。不曾想,这趟旅行却让邢二朋迎来了人生转折。
一路走,心慢慢沉下来了。
一条标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下子刺激了他。为啥我不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踏踏实实地做一番事业呢?
在朋友的帮助下,邢二朋带着100多万融资回到浚县创业。他在县城西租了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厂房,把村子里能发动的中老年男人,留守妇女等劳动力集中起来,创办了“邢二朋袜厂”。
没有钱,袜厂的80余台机器全是二手设备,但丝毫没有消磨邢二朋干事创业的激情。他前后6次南下浙江,跑断腿磨破嘴,袜子厂终于接到了第一单生意。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浪费掉了很多棉纱;机器24小时运转,损耗率过高。第一单生意赔了一大笔钱。好在如期交付,才有继续合作的机会。
邢二朋转变思路,购进二手棉纱,转做内销袜。咬牙度过了3个月的困难期,袜厂生产形势逐渐好转,村民们手熟起来,袜子质量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订单纷至沓来。手工活盘活了村子更多的劳动力,邢二朋感到很高兴,这让他坚信“广阔农村大有作为”。
最近,他又联合河南康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做一个“北极之光”项目,与河南姬家山、蒋家顶村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带动更多人就业。邢二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别人一路往外走,他却一路往后退,退回到了生养他的农村。年少成名之际,不少人劝邢二朋“趁热打铁,提要求,讲条件”,邢二朋没有那么做,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在他看来,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是一成不变,得过且过的日子他过不下去。
“之前在大城市,总觉着两只脚不着地儿,回到农村,心里才踏实下来。”邢二朋忠厚一笑,朴实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