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10年世界变了多少
2018-12-03纪双城青木丁雨晴范凌志柳玉鹏
本报驻英国、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丁雨晴 本报记者 范凌志 ●柳玉鹏
当地时间12月1日下午,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 领导人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会议通过宣言,就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问题达成共识。今年是G20 峰会机制启动10周年。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首次G20峰会在华盛顿匆匆召开。接下来的1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借G20 平台合作应对危机,帮助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客观来说,G20 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分歧一直存在。有人甚至总结说,10 年前,当G20 峰会模式首次出现时,世界主要经济体表现出惊人的团结,但10年后,世界好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现实确实令人担忧,只是有哪个机制能比G20更有代表性?
回忆当年:危机下焦虑的西方
2008年10月11日,在华盛顿,二十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在进行特别会议。让人意外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突然来到会场。他同各国官员进行了25分钟磋商,承认金融危机已经从美国这个震中向外蔓延。“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身陷其中”,小布什说,“我们对此严肃对待,并想同你们合作。”
一周多后,即10月22日,在英法领导人催促下,白宫提出于11月14日-15日召开G20领导人会议。要知道,筹备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期间还有美国中期选举,可见美国等西方国家之焦虑。
事实上,那个时期,从G7(七国集团)到G20,再到欧元区15国峰会,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召开的国际会议一场接一场。但远远不够。11月15日,首次G20峰会在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闪电般落幕,一脸疲惫的小布什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峰会很成功,富有成果。”
其实,由于太过匆忙,首次G20峰会的宣言长达5页,但几乎没有什么具体措施,而且内部分歧明显,当时有媒体称简直是“20国会议、20种方案”。按一些人的说法,唯一新颖之处在于“20国代替了7国”。
这些领导人把具体措施的制定推迟到了第二年。时至今日,提起G20峰会,很多人会想到首次峰会召开时的仓促及当时形势的紧张。但从重要性上看,2009年4月的伦敦峰会更受瞩目——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将其描述为“我们追求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转折点”。而且,伦敦峰会会场内外所释放出的信息,对于如今的世界依然不算过时。
《环球时报》驻伦敦记者对那次峰会召开时会场外爆发的示威印象尤为深刻。由于社会底层迸发出强烈的仇富情绪,超过5000名反资本主义人士、环保人士、无政府主义者在峰会当天上街示威。同以往的和平示威不同,部分人砸破银行门窗,入室破坏。也有人与警方发生推搡,意外身亡。为及时遏制骚乱,警方安排大批计算机专家监控脸书、推特等人气极旺的社交网站。当时的景象,在此后伦敦乃至全英各地举行国际会议时,都不曾出现。
为确保与会领导人的安全,英国在峰会筹备上至少花费1900万英镑,而安保费用就占了720万英镑。伦敦峰会还早早将议事日程清晰排列,正如时任英国首相布朗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所列举的:从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性衰退,到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再到加大金融体制监管力度,以及给予欠发达国家援助,摆脱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
峰会结束后,布朗在全球瞩目下宣布会议成果:各国领导人首次为世界银行系统制定规则,包括统一国际财务系统,为对冲基金等投资行为制定规则,结束“避税天堂”现象;同意在2010年底前投入5万亿美元等。布朗还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将被“点名羞辱”,“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国际合作时代”。
10年转瞬即逝。英国原外交部次长马洛克·布朗日前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当年参与峰会的经历时感慨说,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在峰会上谈了10年,却始终不见解决。他还表示,G20峰会开了10年,各国在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合作精神。
马洛克·布朗所言非虚,但他的要求也许太高。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和加拿大前财长马丁被认为是G20的创立者,前者在回顾10年前的情形时说,“如果说金融危机期间还存在一线希望,那么G20的进一步制度化可能就是那道曙光……如果没有G20来召集(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世界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走来的路可能会大不相同。”▲
高光时刻:那些人那些事
“西方在国际秩序中力量的下降以及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让G7成了‘跛脚鸭,无法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碍于各国之间的分歧,无法迈出大步子”,汉堡国际政治学者佩纳·哈拉尔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相比较,G20峰会体现了各种优势,代表各方力量的平衡。”
G20代表着全球2/3的人口,GDP总值占全球的85%。由于参与者还有西班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东盟等国家及各大国际或地区性组织,G20峰会更像一个世界大会。过去10年,每次峰会都达成共识宣言。
2010年的多伦多峰会要求在11月首尔峰会前完成IMF份额改革,同时为发达国家削减赤字和公债设定了量化指标和时间表。2012年的洛斯卡沃斯峰会承诺致力于保增长、促就业,为确保IMF拥有足够资源应对世界经济的风险,不少国家宣布参与IMF的增资。
G20除了是论坛,亦是政治舞台,10年来,诸多国家及政治人物成为峰会的叙事中心。德国《明星》周刊称,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在任何峰会上都是主角,G20也不例外。不过,G20峰会上,美国总统的角色有些尴尬。一些观察家甚至认为,这标志着世界秩序的崩溃:奥巴马启动,特朗普加速。尤其自去年的汉堡峰会后,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美国作为领导者的角色已经消失。
与此同时,中国则代表着新兴国家不断强大的力量。2008年的华盛顿峰会,国际媒体普遍称,人们对中国拯救世界资本主义期望很高。2009年的伦敦峰会甚至被称作“G-2”,意指中美领导人的会晤。此后,中国的立场和举动一直深受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新兴经济体在G20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金砖国家在每次G20会议期间都会聚会,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相对统一的立场。此外,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中国提出讨论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让G20突破了原有框架,不只讨论自己。
有意思的还有俄罗斯的角色。“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G20峰会上,西方经常企图孤立或让俄罗斯难堪。文章举例称,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举行前夕,时任澳总理阿博特表示,准备就马航MH17坠毁事件向俄总统表达强硬立场,他称要“抱摔”普京。那次,普京未待峰会结束便启程回国。
G20聚焦经济,但布里斯班峰会却是俄罗斯与西方僵持关系的缩影。“10年来,俄罗斯在G20峰会上表达的立场表明,西方孤立我们是不可能的”,俄学者普拉托什金对俄罗斯“今日经济”说。
2009年峰会召开后,英国《卫报》曾刊文评价与会方:奥巴马说“我们准备带头”,但问题是其他国家是否愿意追随;萨科齐在国际上是重量级选手,在国内却被憎恶;默克尔代表欧洲最大经济体,她对布朗和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不热衷;俄罗斯一向引人注意,但最终充当什么角色取决于其情绪。文章还列出只是“来尝免费甜点”的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尼。
在G20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角色非常特殊,她可以说是唯一一位每次峰会都参加的领导人。为什么?正像她去年在汉堡所说,G20峰会“不是关于帮助,而是关于自助”。
“参加2008年峰会的一众领导人中,现在只有两人仍大权在握——默克尔和埃尔多安。”《卫报》今年在一篇回顾总结文章中,对当年与会的巴西前总统卢拉等众多人物一一点评。文章称,那些领导人中,如今有人身陷牢狱,有人卷入腐败指控。▲
未来挑战:马基雅维利咧嘴大笑?
“G20峰会十周年值得关注,因为这10年间发生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谈及G20峰会的特殊性,澳大利亚总理及内阁部副秘书长大卫·格鲁恩表示,所有G20领导人都参加峰会——几乎没有例外;即便一些国家间存在利益冲突,其领导人仍然参加会谈。
约翰·科顿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研究团队负责人,该团队对历次峰会作出的承诺进行追踪和评估。“峰会的第一个10年取得的成功还是很显著的”,科顿说,“当然,不完善之处也有,但即使在最核心的问题——‘成员国按照领导人的承诺做了吗上,平均完成度也达到71%。”
科顿认为,自2009年以来,G20还实实在在地聚焦一系列社会议题并作出承诺。比如,2014年的布里斯班峰会承诺在2025年前将男女劳动参与率差别缩小25%;2017年的汉堡峰会,19个成员(没有美国)誓言支持就气候变化达成的《巴黎协定》。
当然,自始至终,分歧一直存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安德鲁·哈蒙德日前撰文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普遍视G20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管理的首要论坛,“然而,迄今为止,这个论坛尚未能实现一些人在危机高潮时赋予它的全部理想。一个关键原因是,它没有正式机制来确保执行各种协议。”
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曾刊文称,“G20开了个好头”,但它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批评,人们质疑G20是否正在践行其作为国际经济合作“最高论坛”的职责,一些峰会被描述为几乎没有任何实效的空谈。
对此,丁一凡说,过去10年,G20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重要作用。它首先担负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责任。2008年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士都认为不亚于1929年的大萧条,那次大萧条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次,G20对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改革是通过IMF进行,但每次都是G20先达成共识,然后推行。
“在目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G20峰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德国学者佩纳·哈拉尔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峰会的决议不具约束力,但影响深远。一些G20措施已经转变为各国的法律。比如美国按照G20措施于2010年生效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建立了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此外,峰会的关键一环是各国间的双边对话,未来会更加重要,像“习特会”就是本次峰会的最大看点。
去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G20财长会联合公报罕见地同意放弃对自由贸易的承诺后,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说,这必须被视作一个历史性时刻,因为在超过一代人的时间里,自由贸易都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核心理念。“李嘉图(支持自由贸易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畏缩后退,马基雅维利(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的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咧嘴大笑”,文章感叹道。
在加拿大前财长马丁看来,“G20在为好的目标而战。真正重要的是,它赢下了一些战役”。美国彭博社1日援引马丁的话说,如同G20财长会产生于亚洲经济危机,G20峰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生,峰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将来发生危机,即便眼下问题在日益凸显。“当你要求从根本上处理眼前的问题时,就会对他们产生压力。就是这样。这就是创立G20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