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概况与特点

2018-12-03闽江学院科研处福州市350108范丽琴

石河子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福建省实验室中心

(闽江学院科研处,福州市,350108) 范丽琴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高水平研究与实践、凝聚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创建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梳理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特点与规律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致梳理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历史,分析概括出平台发展特点,以期为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1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概况

1.1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溯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也取得了发展。1987年,福建省高校厦门大学获批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福建省高校还建立了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的福建省昆虫生态学重点实验室(1990年)和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九五”(1996年~2000年)以后,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的基础设施和科研装备有了明显改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1996年,福州大学获批建立1个国家级平台——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具体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教授领导。

1.2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

目前,福建省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门类齐全,不仅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等,而且有技术重大研发平台、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高校共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7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1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3个其他科学研究所,其中,国家级6个,省部级47个[2]。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高校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8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具体承建单位分布情况如下表1。

2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特点

2.1 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20世纪80、90年代,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开始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福建省高校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厦门大学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1987),省级重点实验室有福建农林大学的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1990年)和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1994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福州大学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进入21世纪,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创新基础能力的合理布局,国家发改委从2009年开始启动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等有较好创新资源基础的领域,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给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命名和项目支持。此时,福建省高校积极建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从2011年第一批开始,截至2017年底,共建立18家。福建省高校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发展上亦是如此,截至2017年底,共建立5家。

表1 福建省高校国家级平台分布情况表

2.2 发展门类齐全,已建成三类四级体系

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建成三类四级体系,即基础研究类科技创新平台、应用研究类科技支撑平台、成果转化类科技服务平台三类和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四级。三类科技创新平台中,基础研究类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含竞争前高技术研究)等;应用研究类科技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省级重大研发平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主要任务是突破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成果转化类科技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部级检验检测中心等,还包括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为高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主要承担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四级体系中,国家级平台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于2011年首次获批建立的如福建师范大学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中,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有如建立于2014年的集美大学的福建省海工装备检测与再制造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等11个此类平台[3];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有如2013年新增的福州大学的福建省光伏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3个此类平台[4];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有如2013年福建省高校新增的福建农林大学的福建省麻类中质资源共享平台等4个此类平台[5];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如批建于2014年的福建农林大学的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个此类平台。

2.3 建设总量不足,国家级平台偏少、交叉学科平台缺乏

从纵向发展历史来看,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由少变多、由弱变强,呈现逐渐发展的态势;但从横向比较来看,与发达省份相比,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与质量、领军人才引进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成绩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高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6个,比发达省份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相对偏少。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高校共有1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7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47个省部级其他科学研究所,与发达省份相对,建设总量明显不足。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关注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然而,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多以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单一学科为主建立平台,交叉学科平台缺乏,影响了具有重大发现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

总之,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20世纪80、90年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年以后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三类四级体系,即基础研究类科技创新平台、应用研究类科技支撑平台、成果转化类科技服务平台三类和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四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原因,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历史梳理和总结发展特点、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为提升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提供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福建省实验室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