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中国文化的现实
——读梁晓声《中国文化的性格》

2018-12-03

农家书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梁晓声优秀生儒家思想

活跃在当今文坛的作家梁晓声,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之后,又推出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思考集大成之作《中国文化的性格》。书中,梁晓声深度解剖中国人文化心理基因及演变,直面中国文化的现实。

什么是文化?梁晓声曾概括为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中国文化的性格》是梁晓声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力图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线索。书中探讨:儒家思想中最有意义的论点是什么?中国所谓的“士大夫精神”经得起推敲吗?《诗经》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作品是在拍马屁?文化有优劣之分吗?国家也是有文艺气质的?民国究竟是个什么模样?梁晓声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

中国的文化中缺少什么?梁晓声认为缺少人文的因素。人文在高层面关乎到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人文不体现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高级。其实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这些都是文化教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文化的原动力,而且是我们传播文化的一种使命。我们的时代与社会变化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读来鼓舞人心。

对于当前儒学过热现象,梁晓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中写到,儒家思想乃是帝王们唯一明智选择的思想力,所以他们经常对儒家思想表现出半真半假的礼遇和倚重。于是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或曰中国文人,越来越丧失了思想能动力,代代袭承地争当儒家思想的优秀生,做不做帝王老师都不重要了,能否进入“服官政”的序列变得唯一重要了。当前,“儒家文化”似乎渐热,对此梁晓声是心存忧虑的。当前,对于一个正在全面崛起的中国,当代思想力并未见怎样地发达,却一味转过身去从古代封建思想家们那儿去翻找思想残片,这是极耐人寻味的。

中国百年文化具有怎样的表情呢?梁晓声说,表面看起来,作家和文化人,似乎是文学和文化的“主人”,或曰“上帝”。其实,规律的真相也许恰恰相反。也许作家们和文化人们,只不过是文学和文化的“打工仔”。只不过有的是“临时工”,有的是“合同工”,有的是——“终生聘用”者。文学和文化的“天性”中,原有愉悦人心,仅供赏析消遣的一面,而且,是特别“本色”的一面。倘有一方平安,文学和文化的“天性”便在那里施展。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将会在“自我放纵”的过程中渐渐“性情”稳定。归根结底,当代人不愿长期地接受喧嚣浮躁的文学和文化局面。

在当代文化中怎样做一个中国人呢?梁晓声在《平凡地位》中提醒,当社会还无法满足平凡人们的基本拥有愿望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着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尤其是,当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人生能动性,在社会转型期受到惯力的严重甩掷,失去重心而处于茫然状态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不可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地位处于社会第一位置的人们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

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到任何时候,我都相信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改造力,这种影响和改造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文化可以不知不觉不费吹灰之力的改变一个人,让他的内心、气度,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都更上一层楼。”在浮躁气氛蔓延的今天,阅读梁晓声的良知文字,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猜你喜欢

梁晓声优秀生儒家思想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基于数据和统计证据的初中体育优秀生成才路径研究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什么是文化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