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把节延伸出亿元致富路

2018-12-03

农家书屋 2018年11期
关键词:火把节火把西昌

“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明朝正德年间状元杨升庵在西昌吟出的名句,至今依然每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上演。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最热闹的节日——火把节, 一年一度的狂欢之夜就此开启。

火把节有一个特别有诗意的名字,古人称之为“回星节”。回星两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日月星辰,昼夜更替。走进人群,成为那个拿着火把的人,你才能感受到西昌彝族人民的热情和风情。火把节,是在彝族的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的、内容最为丰富的,当然参与人数也是最多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

夜幕降临时,在激扬的音乐声中,数万人围着火堆一起跳达体舞,并参加火把游行。与此同时,火把广场对面山上的彝寨,3000多盏红灯笼和由1600名村民点亮的火把同时亮起,激情的礼花在夜空尽情绽放,灯光、火光、礼火组成了一幅壮观的视觉盛宴,美仑美奂,置身其中,恰似有满天繁星散落人间,游人一起翩翩起舞,场面十分壮观。当然,除了火把节的狂欢,西昌的各县市还有一些选美比赛、斗牛、夜跑等一系列的活动。保证你在这个节日期间过得热闹,快乐。夜跑在晚8点开始,全程6.8公里,从邛海边的核桃乡开始到邛海湾柏樾酒店结束。中途还有汉服演示、街舞表演,热闹不凡。

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看来,火把节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把民族文化作为引领,依托现在旅游扶贫的政策,把乡村旅游做起来,正是凉山州脱贫以后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一条出路。

其实说到凉山州的西昌市,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系列卫星以及嫦娥三号探测器都是在这里升空。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活动早已突破100次。

因为卫星发射中心,西昌有了“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美誉。而如今,随着彝族火把节的连续举办,西昌乃至整个凉山州都有了响亮的旅游名片,2018年火把节当晚,整个凉山州共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超过40万人享受彝族火把节的狂欢之夜。

凉山州以彝族火把节为主题,由此带动周边一批农家乐、彝家乐等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由此激活,村民开始受益于旅游红利。

安哈镇是凉山州西昌市唯一的彝族建制镇,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003年建成新镇时,安哈镇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为了走出贫困,安哈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深挖特色民族文化,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借助彝族火把节的影响力,打造原生态彝寨风情旅游强镇。

如今安哈镇已有50多家彝家乐,2017年,安哈镇接待游客91万人次,旅游收入3600多万元,全镇的人均年收入因此提升到7500多元。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安哈镇的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彝族火把节举办期间,正是当地很多水果成熟的时节,依托彝族火把节的热潮,各个乡镇的特色物产也纷纷展示起自己的风采。

如今川兴镇的蜜桃年产量500余万斤,年产值1780多万元。除了蜜桃,西昌的葡萄、核桃等当季特色物产,也都在彝族火把节期间通过各种推介活动广为人知。

正是通过资源整合,打包推介,用旅游串联起民族文化和特色物产,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前四天,也就是8月5日到8日,凉山州就吸引了超过215万游客前来,旅游收入达到10.79亿元。

挖掘各个乡镇的亮点,串联起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链条,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扶贫的产业、富民的产业,凉山州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火把节火把西昌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西昌月
红亮的火把
火把节的情歌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可爱的蜡烛
夏天的故事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彝族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