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素质培养机制研究

2018-12-01孔繁恒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培养

摘 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主阵地,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为创新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产权素质培养不到位。当前其存在的问题有高校认识不足、知识产权教育内容肤浅、单一和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不足。针对该问题,可以从合理设计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和加强实践教育,拓宽实践教学方式两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产权素质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连年猛增,在有限的就业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日趋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情况下,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重要途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但调查显示,近几年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只有1%的本科生创业成功,研究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足5%。[1]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为创新创业者的综合素质不高。高校不仅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还要通过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产权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和主阵地,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之时,知识产权就贯穿着其创新创业整个过程。在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前,其就需要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知道“专利检索”,提前对其将要进行研究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检索、查重,进而避免重复研究和开发,帮助其将创新的成果转化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而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时,则会涉及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如何进行商标注册和如何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进行授权使用、转让等问题。若其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没有接受相关的知识产权课程,对于其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

二、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高校认识不足

调查表明,中国高等学校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不足5%;而超过70% 的高校未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机构, 甚至未设置选修课程。[2]在大部分高校中对于知识产权教育,普遍存在一定误区。如知识产权教育只属于法学学生修的课程,与其他人关系不大;知识产权教育没有什么作用;在大学时期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为时过早。基于这种意识,学校往往对知识产权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把知识产权教育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

2.知识产权教育内容肤浅、单一

据统计,在我国已经建立知识产权学院的三十多所高校中, 专業教师总体数量不超过800人。在这种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知识产权课程,但是通常因其没有知识产权教师,只能从其他学科借调老师担任知识产权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肤浅、单一。此外,虽然部分高校具备较好的知识产权师资,开设了相关的知识产权课程,但是其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的设计。知识产权教育不仅包括著作权、专利权等法律规范的传授、讲解, 更应注重知识创造、管理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熏陶。[3]而在这一部分具备相应知识产权师资的高校中,知识产权教育大多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讲解,极少涉及到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

3.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不足

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知识产权教育,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知识产权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有少数知识产权教育基础较好的高校采用英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其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其中知识产权教育的关键因素是让其掌握相关的知识产权技能,如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能够让其掌握这些知识产权技能的。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产权素质培养的措施

1.合理设计知识产权教育课程

高校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前,应当考虑到如何合理有效地规划知识产权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知识产权课程不仅包括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讲解等理论教学,还应当包括知识产权的管理、应用和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分析等运用方法。此外,在知识产权素质培养中,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开设不同的知识产权课程。如对文科性质的学生,开设的知识产权课程应着重于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等内容,而对于理工科性质的学生,应重点教授其专利制度、计算机软件保护等内容。

2.加强实践教育,拓宽实践教学方式

第一,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注重程序法课程,如专利信息的检索、知识产权案例、商标注册等实践性课程。此外,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是单纯地讲授,而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掌握知识产权技能。如可以通过以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去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真正掌握知识产权技能。第二,拓宽教育渠道。如开展知识产权竞赛,举办知识产权讲座,安排学生到专利事务所进行参观实习等等。

参考文献:

[1]贾引狮,梁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素质培养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6(10):46-47.

[2]杨琳,盛艳,董斌荣.高校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架构研究[J].职教通讯,2014(36):73-75.

[3]余燕,黄胜开.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9):118-119

作者简介:

孔繁恒(1998~ ),男,广西玉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16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培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