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法治化探析
2018-12-01柏巍
柏巍
摘 要:行政决策是行政权运行的起点,亦是行政主体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的重点,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开展法治建设重要環节。行政决策能否实现公开公正、程序正当、科学民主,不仅仅决定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还直接体现了政府部门依法决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素养的高低。
关键词:行政决策;依法决策;行政决策法治化
真正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从根本上来看首先要转变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行政决策的法治意识,使其有意识地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
一、现时期行政决策法治化的重大意义
(1)加快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重大行政决策往往关系到社会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很多的决策由于缺少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使得这些行政决策的作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甚至会衍生其他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这无疑是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困扰,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失,付出更多的行政成本。久而久之,就会动摇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行政决策要在既定的法律规定范围内运行,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作出,使决策更具有民主性、科学性、合法性。
(2)加快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健全依法决策制度,使行政决策走上法治化道路,才能规避传统决策带来的风险,纠正不正确和非法决策,提升行政决策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浪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法治政府建设。
(3)加快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是以人为本理论的实践路径。以人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主张发展“依靠谁”和“为了谁”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关系。即人是发展的根本,是目的也是动力。在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今天,亦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理念。再者,从行政主体存在的价值来看,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行政相对人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作出的决策,其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因此,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实现公民参与和专家论证等法治化程序,让公众参与到行政管理活动中,就能让决策机关把握民意,更为客观地了解民众的需求,进而权衡利弊,作出能让社会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行政决策。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体现了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发现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的需求与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坚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坚持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的统一,积极保障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同时还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决策评估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合法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
(1)提升各级领导干部行政决策的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往往充当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尤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应带头坚持依法决策,多听取公众、专家和他人意见,自觉地在法律范围内,按照既定法律程序履行决策职责。
(2)保障重大决策公众参与的权利。公众与行政决策的关系最为密切,行政决策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因此在行政决策前应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走访、座谈、听证等)广泛听取公众尤其是相应决策所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走形式,不能暗箱操作,切实针对公众反映情况充分考量、共同协商并及时反馈。
(3)引入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行政决策作出前,应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即该项决策的作出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角度,通过多方权衡并综合评价能达到什么样的行政效果和社会效果,最高的效果和最低的效果都应通过专业性较强的专家或者机构评估出来,真正做到事无巨细,风险可控。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的工作,在行政决策作出前就应作出处置预案,最大限度降低决策风险和行政成本。
(4)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重大决策失误从现实角度来看,无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并且根据以往的决策失误的影响来看,很多的失误决策造成的危害并不是直接的,所以不易让人察觉,但却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亦可衍生出更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决策主体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严守法治化途径,依法决策,依程序决策,让决策主体在作出决策时能更为审慎,更具有责任感。因此,针对于重大决策失误应坚持严格追究、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对于造成重大损失和社会影响恶劣的应及时追究决策相关人员的责任。实现终身负责制,就是不论决策主体是否离退休、是否升职调职,都应追究决策失误的相关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行政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政府依法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