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如何推动商业发展浅析
2018-12-01曾浩翔
曾浩翔
一.引言
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极其曲折,但毫无疑问清廷为维护自身统治,采取了诸多措施来保护中国脆弱商业的发张,本文将以晚清洋务运动和晚清新政时期颁行的措施来分析清政府对近代商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张提供一定参考。
二.洋务运动中的措施
洋务运动的创新意识和认识自身不足对外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列强的多次入侵和内部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的打击终于让清廷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以曾国藩等人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继承和发展了魏源一众经事派的思想后,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半期以‘‘自强为发展口号,以发展军事重工业为主。但随着军工事业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经济基础对于国防的重要意义以及于列强争利的需要,于是‘‘求富这一口号应运而生。在洋务运动后半期清廷开始重视民用工业,但仍将企业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派遣官员监督和与民间私人和办企业是清廷当时采取的主要手段。虽然洋务运动仍属于封建范畴,然其对中经济重心由农业转向了商业实在功不可没。一系列的措施尽管过于保守,但洋务派能够力排众议,大胆改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仍对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今天有借鉴价值。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学理论也随着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对西书的翻译传入中国,如福赛特的经济学著作《富国策》。教育方面清廷则设立实业学堂,提倡商业教育,对外派遣留学生。这些措施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中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洋务运动无论是从物质角度还是理论角度都对商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晚清新政中的措施
自秦国变法两千多年以来,农为本,商为末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等到了晚清,这落后已经不在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思想无疑成为了当时商业发展的巨大绊脚石。所幸清廷对此已有认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早在洋务运动期间就有许多官员被任命去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而仍保留官职。从而出现了官商合流的现象,商人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第一次中日战争失败后,震惊朝野。为救亡图存,有心救国之人皆大肆宣扬重商主义,使之广泛传播,经商救国的风气顿时风靡全国。清政府迫于民间起义的压力以及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于1903年设立商部,并与同年颁布公司发,次年颁布破产法。从此中国商人有了专门的部门负者,也有了专项法律为之保护。到了1907年清政府再次加大保商奖商的力度。1907年8月,清廷颁布《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具体如下:凡中国商人投资现代企业在两千万元、一千八百万元、一千六百万元以上者,依次奖励一、二、三等子爵;投资超过一千四百万元、一千两百万元、一千万元的华商,依次奖励一、二、三等男爵;投资超过七百万元、五百万元、三百万元、一百万元的华商,依次奖励三等卿、四等卿、五等卿、六等卿;投资超过八十万元、三十万元、十万元的华商,依次奖励三品衔、四品衔、五品衔。之后晚清又修改了《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极大放宽了集股创办人的奖励限制。如获得头等顾问衔加头品顶戴,原定须集股两千万元,更换为八百万元;获得头等議员头衔加五品衔,原定须集股三百万元,更换为一百万元。经商受爵这一做法让士商平等思想逐渐取代了商为末业的思想。极大促进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换。中国的商业也因此有了巨大的发展。
由此可见除了政府自身的作为外,政府还应重视学界思想的更新,以及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观念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商关系的历史演变及经验启示 阚秀玲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9-28 期刊
[2]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 马敏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2-10 期刊
[3]清末法制变革的经济背景研究 苗泽一;宋喆 兰台世界 2014-12-12,期刊
[4]清末民初官商一体缘由浅析 聂选华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15,期刊
[5]晚清社会文化及风俗之变迁,郜卫博,中共中央党校,2015-07-01 博士
[6]晚清“重农抑商”传统思想嬗变的原因解析,侯媛,黑龙江史志,2015-07-08 期刊
[7]近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传入、传播、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费小颖,金融经济,2015-04-25 期刊
[8]中国近代“商务”和“商业”观念研究,樊果,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11-1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