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卖”了你的性格
2018-12-01冉畅
冉畅
“你是什么样的人?”也许这个问题除了你自己,有时候连父母和朝夕相伴的朋友都无法回答。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戴着人格面具进行社会交往和联系,瞬时的情绪和不同心理状态更多地被压抑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不想被看透,因为这是接近真实自我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我们似乎高估了自己的“伪装本能”,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可以通过细微、无意识的眼球运动对你的性格进行相关度极高的预测。
一些认知心理学家最近的研究指出,性格会对人们在视觉上观察周围物理环境的方式造成影响。心理学家们由此发现:好奇心重的人往往会更多地环顾四周,心胸开阔的人会更长时间地注视抽象的图像。
南澳大学的托拜尔斯·罗切尔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机器学习来更直观地探究眼部运动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他们挑选了42名大学生志愿者,让志愿者在校园中散步和去超市购物时,戴上具有眼球追踪功能的智能眼镜,以便能追踪他们在观察周围环境时的眼球运动轨迹。实验结束后,该研究小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特定的眼球运动模式在具有特定性格的人身上更为常见。例如,神经质的人眨眼速度更快,而思想开放的人眼球左右运动的频率更高,有责任心的人瞳孔大小变化幅度更大。
心理学家指出,这项研究样本量较少,对人们个性的分析能力还十分有限,机器学习通常需要成千上万的数据才能完成高度精确的预测,但这项研究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廣阔。如果这一技术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你的持续使用,逐步了解并适应你的个性,成为完全个性化的设备,将能够在任何问题上为你提供最符合你心意的帮助,为你定制完全个性化信息。更多其他可预期的应用方向可能是针对老年人的机器人伴侣,自动驾驶汽车和虚拟现实游戏。
未来的研究还会将这些眼动模式与大脑化学联系起来。因为脑内产生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被认为会影响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眨眼频率和瞳孔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