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彻草原的灵秀之音
2018-12-01吕斌
吕斌
“我的云青马哟,跑起来如腾云,
美丽的巴林草原,数它最有名。
高高的马头,佩带着银缰绳,
瞪起的两只眼睛,闪电一样的明。
勇敢的牧民骑着它,在草原上飞奔……”
这是在昭乌达草原上广泛流传的一首赞美家乡骏马的长调《云青马》。每每听到这悠扬舒缓的歌声,故乡人的思绪会不由得飘回那片美丽的草原,看到那魂牵梦绕的蓝天白云。
长调,是蒙古族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是流淌在蒙古族血液里的音乐。作为口传文化,由于生活习俗、部族历史、语言特点及演唱者风格的不同,蒙古族长调也在传承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自独立的地域格调,昭乌达长调就是其中节奏较为舒缓的一种。
昭乌达(现赤峰市)在历史上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融地区。由于西与锡林郭勒草原毗邻,受其影响,昭乌达长调民歌从旋律到特点都有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民歌的痕迹。昭乌达长调的主要风格都集中在赤峰市北部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等地,调式比较丰富,旋律悠长,情真意切,刚健豪迈,高亢嘹亮。
灿烂的历史文明孕育了长调民歌,蒙古族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讲述着昭乌达草原悠久的故事。他们在重大节日上唱赞歌、颂歌,喜庆宴会上唱宴歌、婚礼歌,思乡的时候唱思乡曲,情在心间时唱情歌……
1947年,音乐家安波带领冀察热辽鲁艺师生来这里采风探秘,开创了抢救少数民族地区民歌的先河,先后出版了蒙汉文本《内蒙民歌集》,汉文本《东蒙民歌选》。其中,由安波抢救整理的昭乌达民歌《牧歌》,被中外音乐家改编成声乐和器乐作品,成为20世纪的音乐经典。上个世纪60年代,昭乌达盟文化局对流传在敖汉旗乌兰召一带的民间歌舞《呼图歌沁》进行了抢救挖掘,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后将其中的14首歌曲,作为民歌的一个类别,载入《中國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昭乌达盟文化局组织人力物力,分赴各地,对昭乌达地区蒙古族民歌做进一步的抢救挖掘,先后出版了蒙古文本《昭乌达民歌集》(上下卷)、汉文本《昭乌达民歌》。
长期生活在昭乌达草原的民歌手,演唱的长调民歌在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阿拉坦格日乐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以一曲《云青马》轰动首都乐坛;白音查干在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大奖;进入新世纪,长调民歌手哈斯巴图、莫德格在蒙古国长调民歌大赛中获大奖,进一步把昭乌达长调民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还有本地的作曲家根据民歌改编的器乐曲,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大奖。
苍茫草原上,浩如烟海的长调里满是草原儿女的深情。现在,昭乌达长调在新的传承和发展中正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昭乌达长调民歌已成为赤峰市打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品牌。2017年,赤峰市昭乌达长调民歌列入第六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吕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