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关村的“蝶变”

2018-12-01斯琴高娃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关蝶变楼房

斯琴高娃

走进西关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楼房与宽敞笔直的道路,路面干净整洁。说起西关村的变化,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西关村村民杜桂英的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67岁的杜桂英1977年搬到西关村,她家生活的变化就是西关村的缩影。“那些年,4个孩子1个老人,一家7口人挤在8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生活就靠种地,遇到年成好还能有些结余,要是遇上旱涝,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说起以前的日子,杜桂英忍不住感慨起来。如今,她和丈夫住在9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家里买了新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西关村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北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96户387人。作为盟府巴彦浩特的城中村,这里曾经是全盟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但由于耕地少,缺少支柱性产业,居民找不到增收致富的渠道,村庄环境脏乱,村民房屋破旧,紧邻盟府却始终难觅发展之路。2013年,巴彦浩特西城区旧城改造全面动工,西关村紧紧抓住改造机遇,让村子走出低谷实现转型。经过村民讨论和村“两委”拍板,西关村与两家企业以村企联建的形式达成合作,西城佳苑、丽水嘉园两个小区开工建设。当时,就算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的杜桂英也万万没想到,2013年的那次改革,让西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破败的土坯房被一幢幢整齐的楼房所替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脏乱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如今,老百姓已逐渐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改造若是放在10年前,别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就连村干部也是手頭边改造,心里边打鼓。原有的土地和房屋被征用、拆迁,就意味着一辈子靠种地养家的农民不仅要失去现有住所,还要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让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老房子拆了,新房子我们住得起吗?种了几十年地,以后我们这些没文化、没特长的农民靠什么生活?”村民胡生红在当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也是大部分村民最关注的问题。经过多次协商,西关村163户村民用房屋拆迁补偿金以每平方米1600元的成本价购买了福利房,并获得1万元的装修补贴,村民们的“安居梦”变为现实。同时,这次改造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00万元。

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如何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就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难题。2014年,在村民们的期盼下,由西关村“两委”牵头,村民投资入股的西关众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公司成立后,通过承揽小区物业管护和建筑工程建设等获得发展。胡生红成为众成实业旗下物业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他说:“以前看天吃饭,风吹日晒辛苦一年,兜里也落不下几个钱。现在,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年底还有上万元的分红,心里越来越踏实,日子也越过越滋润。”

目前,西关村正在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开发仓储、物流、住宅楼开发建设等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承揽西城区行政办公楼的物业管理、绿化管护、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拓宽村企业务和村民致富渠道。西关村党支部书记胡文婕说:“这一切都才开始,未来将更美好。”

村子富裕了,人居环境好了,在西关村“蝶变”的过程中,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现在,西关村村民连续4年拿到每人每年1万元的分红,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领到5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村里还为45岁以上村民每年缴纳10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孩子发放1000至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老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教,大家腰包鼓了,村子越来越美了,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生活在这样的西关村,我觉得幸福又踏实!”西关村村民胡彪业有些激动地说。

猜你喜欢

西关蝶变楼房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楼房”与“平房”
蝶变cosplayer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素描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