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分化更显著了
2018-12-01刘链
刘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03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7%,拨备覆盖率为180.73%,贷款拨备率为3.38%。虽然不良贷款率仍有小幅增加,但不良贷款绝对规模增加幅度下降明显,且拨备余额和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在2018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特征并未发生明显恶化,资产质量仍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将得到缓解,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等前瞻性指标也将出现持续向好的趋势,盈利能力的提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继续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降低存量风险的水平。根据交通银行的预计,2018年全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年末不良贷款率仍将控制在1.9%以内的水平。
不良增速保持平稳
三季度商业银行与不良贷款相关的指标显示,虽然不良贷款率仍有小幅增加,但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拨备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不良增速保持平稳表明资产风险化解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可控。
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3265亿元,同比多增1683亿元;1.87%的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增加0.1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小幅增加0.1个百分点。与不良贷款相类似,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25%,比年初和上半年末分别下降0.24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关注类贷款占比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环比下降,这表明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正逐步得到释放,未来资产质量继续下行的压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受不良认定标准趋严和核销进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幅较为明显。三季度以来,这一态势得到一定的遏制,三季度单季新增不良贷款仅为860亿元,比上季度少增1078亿元。
除了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指标有所改善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格局的延续还表现在拨备力度的不断加大及风险抵御能力的持续增强。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6727亿元,比年初增加5783亿元。在贷款损失准备持续增加和行业不良贷款运行趋势企稳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增速继续明显高于不良贷款增速,推动拨备覆盖率比上季度末增加2.03个百分点至180.73%,贷款拨备率也提升5个基点至3.38%,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
从前三季度的情况看,较大规模的核销处置是商业银行降低存量不良贷款、推动不良贷款率企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综合运用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共处置不良贷款达到1.2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300多亿元,其中利用拨备核销达到7000多亿元,同比多核销1900多亿元。随着盈利能力的逐步回升,未来商业银行具备充足的财务资源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与核销。
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环比上升1BP;不良余额环比增加751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延续下降趋势,环比下降1BP至3.25%。虽然当前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收入持续向好为商业银行加快不良化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银行也相應加强了逆周期调节,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总体而言,银行业资产质量依然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资产质量继续夯实,比较优异;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业绩增长与否与拨备计提力度直接相关。无论是前三季度还是三季度单季,虽然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同比略有增长,但环比增速均有所放缓,主要源于拨备计提力度的显著加大。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118亿元,同比增长5.91%,增速比上半年放缓0.46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4796亿元,同比增长4.92%,增速比二季度放缓2.00个百分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业绩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基本面变差,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做逆周期储备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业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三季度单季,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大幅增加1754亿元,拨备覆盖率相应环比提升2.03个百分点至180.73%,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为205.94%、190.74%、198.85%、125.60%,环比变化幅度分别为3.74个百分点、2.40个百分点、-9.04个百分点、3.35个百分点。
由于国有大行规模增速明显回升,进而带动银行业资产扩张继续回暖。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6.95%,增速比上半年末提高0.19个百分点,规模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回升;其中,国有大行总资产增速比上半年末提升1.15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总资产增速则分别放缓0.52个百分点、0.39个百分点。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三季度资产投放趋缓,一方面,在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银行自身风险偏好降低,资产投放偏谨慎;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规模扩张形成制约。
整体来看,商业银行息差继续回升,中小银行改善较为显著。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5%,环比上升3BP,同比上升8BP,对业绩的正面贡献继续加大(二季度同比上升7BP);其中,中小银行受益市场利率大幅下行,负债端压力大幅缓解,息差显著回升。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环比分别提升1BP、8BP、3BP、5BP至2.12%、1.89%、1.97%、2.95%。
大行资产增股份行盈利增
根据银保监会11月19日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数据,虽然银行业利润增速稍有下滑,但资产规模增速继续抬升,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表现比较突出。
在二季度资产增速有所回升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三季度资产规模同比增速比二季度末继续提升。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资产同比增长6.95%,增速比6月末增加19BP;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6.92%、3.95%、8.35%、5.39%,与6月末相比增速变动幅度分别为:1.15个百分点、-0.52个百分点、-0.39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显而易见,只有国有大行的资产增速仍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正是在国有大行资产规模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在三季度继续回升。与资产增速相比,商业银行利润增速稍有回落,但行业分化格局比二季度更为清晰。1-9月,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91%,增速比1-6月下降0.47个百分点。1-9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税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3%、6.39%、5.58%,与1-6月相比,增速变动幅度分别为-0.92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0.80个百分点。得益于息差的强势上升,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表现亮眼。
尽管在资产增速的表现上不如国有大行,但股份制银行的业绩表现却比国有大行更加靓丽。股份制银行是三季度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表现最亮眼的板块,1-9月,上市股份制银行税后利润增速上升至8.3%。而城商行利润增速稍有下降,主要原因为非上市城商行的拖累,1-9月,上市城商行税后利润同比增长15.36%,比1-6月上升32BP。
无论是资产规模增长,还是盈利增长表现,三季度数据显示,银行业总体业绩向好,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状态。2018年三季度,银行业基本面表现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行业ROA开始走平,资产增速继续走高,息差、资本充足率均有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保持基本平稳,国有大行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向好趋势不改,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主要受非上市城商行资产质量承压的拖累。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上升至181%,行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预计下一步银行业投资的主要预期差为息差可实现走平、资产增速可进一步提升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行业资产质量有望保持基本平稳。
1-9月,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5%,比1-6月上升3BP;与1-6月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均保持增长,1-9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2.12%、1.89%、1.97%、2.95%,增速分别为BP、8BP、3BP、5BP,各类银行净息差实现集体上升。净息差上升主要受信用环境偏紧、同业利率下行的影响。其中,股份制银行息差修复幅度最大,主要得益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
具体分析,银行业净息差上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用环境仍处于偏紧状态,资产增速提升较慢而非标回表的需求较强,银行在资产端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二是在银行间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同业市场利率的大幅下行。二季度,3个月期限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为4.36%,而三季度仅为3.17%,下降幅度高达119BP。股份制银行由于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相对较高(上市股份制银行三季度末同业负债占比达18.7%,而上市银行平均值为12.5%),在同业利率下行环境中受益最大,促进了息差强势改善8BP,远超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提升幅度。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9月贷款利率已触顶后稍有回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息差将逐渐走平,银行的业绩核心驱动将由价转量。
未来银行业净息差将走平企稳,并有可能会继续上行,三季度,商业银行ROA已有企稳迹象,而ROE仍有小幅下降,未来净息差的企稳和上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OE何时能企稳。截至9月末,商業银行ROA(TTM)季度环比持平于0.92%,ROE(TTM)季度环比下降27BP至12.16%。随着银行业资本补充的进一步到位,下一步杠杆放大有望为ROE的触底反弹提供有力的支撑。
根据测算,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ROA(TTM)为0.92%,连续三个季度持平,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ROA(TTM)分别为1%、0.86%、0.82%,与6月末相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BP、2BP、-1BP。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ROE(TTM)为12.16%,比6月末减少27BP,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ROE(TTM)分别为12.81%、12.41%、11.7%,分别比6月末下降35BP、16BP、28BP。预计随着银行业资本补充的到位,下一步杠杆的进一步放大有望为ROE的触底反弹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分化格局继续
除了净息差走势的渐趋企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更受市场关注。如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质量能基本保持稳定,则表明整个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已基本得到释放,信贷资产的质量也经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的考验。
从三季度的行业数据来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不良生成率逐渐下降,资本充足率也有显著提升。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季度环比上升1BP,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不良贷款余额为2.03万亿元,环比增长3.84%,比二季度大幅下降6.4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风险暴露的压力已经明显缓解。资产质量压力的缓解主要得益于不良贷款生成的放缓。若加回贷款核销部分,三季度单季,银行业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28%,比二季度大幅下降14BP,已回归至与2017年四季度、2018年一季度相近的水平。
不过,行业资产质量总体向好并不能掩盖行业分化格局仍在持续,分银行类别来看,国有大行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明显,而城商行相比之下承压较大。截至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7%、1.67%、4.23%,与6月末相比,上述四类银行不良贷款率有升有降,分化趋势明显,其变动幅度分别为-1BP、1BP、10BP、-6BP。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股份制银行基本平稳,城商行上升较快,农商行资产质量则出现边际改善的拐点。截至9月末,国有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季度环比增速为1.67%,比6月末上升83BP,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国有大行资产增速继续提升,贷款增速远高于不良贷款的增速,保证了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三季度环比增速为4.12%,比二季度末微升55BP,表明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其中,上市股份制银行则继续向好,不良贷款率比二季度末下降1BP;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季度环比增速为13.45%,比6月末提高5.9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有所恶化。
因此,虽然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但一些局部性的风险点也不容小觑,三季度资产质量有所恶化的城商行,未来这种趋势性的变化仍需密切关注。实际上,就城商行整体而言,其资产质量的好坏也是有所分化的,从三季度的数据观察,城商行资产质量风险暴露主要集中于非上市城商行。
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7%,季度环比仅微升1BP,五大行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继续稳健改善,比6月末下降1BP,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稳健贡献颇多。而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比6月末上升10BP,与国有大行资产质量的稳定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但根据上市城商行披露的数据,上市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非常平稳,与城商行整体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截至三季度末,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2%,不仅与二季度末持平,与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上升10BP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甚至远低于三季度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水平。
整体来看,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幅度较快主要还是基本面因素所致,三季度,受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企业微观的经营环境也不是乐观,甚至有部分区域出现了不良贷款率抬头的态势,使得城商行整体资产风险有所加大,从而体现为不良贷款率的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虽然同属于城商行,但上市城商行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银行信用风险基本可控。因此,上市城商行受信用风险暴露的负面影响较其他城商行要小得多。
随着监管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且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下半年货币政策会继续向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方向发展,此举也将有利于修复信用环境,银行宽信用将逐渐发力,中小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压力会得到较大缓解。因此,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有望保持企稳态势。
资产质量的边际改善使得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回升水到渠成。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季度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38%,环比上升5BP。而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6%、190%、199%、126%,与6月末相比,变动幅度分别为4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继续高位提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夯实;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也有小幅上升。目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显著高于120%-150%的监管要求,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
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81%,季度环比大幅上升24BP。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04%、12.48%、12.70%、13.01%,与6月末相比,变动幅度分别为31BP、36BP、-5BP、24BP,行业资本充足率实现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均显著提升,主要原因是三季度附属资本的补充进度有所加速,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均于9月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而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稍有下降与其资产质量恶化有关,资产质量恶化导致贷款损失准备缺口侵蚀资本净额,未来如其资产质量逐渐向好,则资本充足率问题不大。实际上,8月以来,多家银行公告了下一步的资本补充计划,如工商银行2100亿元优先股及二级资本债、中国银行1600亿元优先股及无固定期限资本债等,这些资本补充若到位,则将为银行业下一步资产增速的提升奠定坚实的资本基础。
2018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息差、资产规模增速均延续上升趋势,资本充足率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资产质量与6月末相比基本持平,且商业银行主动加大了拨备计提的力度,拨备覆盖率也实现触底回升,风险弥补能力继续增强。虽然银行业分化现象更为显著,股份制银行三季度的表现最为亮眼,同业负债占比较高驱动息差大幅上行,资产质量稳健,净利润增速也得到较快提升;国有大行仍是业绩全面领先的代表,资产增速延续强势上升的态势,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最明确,且资本充足率最高;城商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主要集中于非上市城商行,上市城商行业绩则保持稳中向好;而农商行的基本面亦出现边际改善的趋势。
对银行股而言,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总体稳中向好,未来需要挖掘投资预期差,主要体现在如果未来在负债成本“价稳”的基础上实现资产规模的“量升”,加上资产质量影响的可控,则银行股存在较大的投资预期差。综上所述,未来银行业净息差预计将逐渐走平,但受宽货币利好负债成本的下行、零售转型和加配民企融资拉升资产收益等有利因素的影响,银行基本面具有较强的支撑。随着宽信用的逐步实现,银行资產增速将成为银行盈利的核心驱动因素。
当然,经济下行超预期和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的风险因素仍需不可小觑。受外需和内需扰动的影响,企业融资需求增长需要密切关注。而且,虽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已开始率先下行,但资产质量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中小企业市场出清的干扰。加上贸易摩擦向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传导具有较长的链条,可能会对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