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上的星星有北斗

2018-12-01

新民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颗卫星报文北斗

1957年,就在苏联刚刚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久,美国人最早嗅到了人造卫星在全球定位方面的可能。

第二年,正在图谋世界上到处插手的美国军方,开始着手研制一种子午仪全球定位系统。这个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星网,以互相之间位置数据尝试进行定位,有点像六分仪寻找星星的人造版,于1964年投入使用,开始了最初的卫星定位尝试。系统比较粗拙,定位精度不如人意,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不过重要的是,子午仪系统验证了由卫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未来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

60年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以及北斗,成为了人类导航的翘楚。

2018年11月19日02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北斗迈出了从区域导航走向全球导航的“关键一步”。基本系统将于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这是长三乙的一小步,却是北斗三号的一大步。

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实施,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随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2018 年底,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建成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仅仅1年时间,长征三号甲乙火箭先后圆满完成11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特别是2018年7月份以来,连续执行7次任务、发射12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这预示着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和北斗卫星的生产能力,已进入标准化、系列化成熟生产境界。

卫星导航技术既是国力象征,也是国运之系,已经深入军民用各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先露脸的GPS,在提供各种方便服务之际,曾有人提出过可靠性的问题,但初出茅庐的GPS,一度信誓旦旦表示过永远不会關闭系统。但是美国人的话真的很难当真,美式出尔反尔是世界闻名的,短短20多年时间,美国在关键时刻关闭GPS就达到了十多次,留下了巨大污点,也警醒世人必须有可靠的全球定位系统,服务于世界各国。中国的北斗应运而生。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是全球GPS之外,覆盖率最高的导航系统,在多个地区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一个导航系统先进与否,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导航精度,目前几大系统在民用领域导航精度基本一致,都处于米级。但中国的北斗有两大“独门绝技”。

一个是最复杂的星座系统。卫星在空中飞行,总会因为各种情况而产生误差,一般会在全球各地建一些地面站,纠偏。北斗则是全球唯一、独创,设计了复杂而精密的星际链路实行星际纠偏,使用了三种轨道35颗卫星(GPS为32颗),包括地球静止轨道(36000公里)、地球倾斜同步轨道(36000公里)和中圆轨道(20000+公里),卫星越多、链路越复杂精密,结果就是定位精度越高。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圆轨道。

第二是短报文系统。其他定位系统只接收信号,不与通信卫星进行任何交流。而北斗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发布140个字的短报文式“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短报文功能实现双向通信,指挥端机可进行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传输,为各种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北斗七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能指明方向,又能预示四季,成为中国文明的一大瑰宝。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的人造“北斗”,将成为人们最明亮的指路“明灯”。

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说,最可欣慰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天上的星星有北斗”。

猜你喜欢

颗卫星报文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一箭41星”刷新多个纪录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北斗时钟盘
一箭16星!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ATS与列车通信报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