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改革应用研究

2018-12-01杨德武张晓丽郭立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案例实验组

杜 娟 杨德武 张晓丽 郭立华

《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而有重点的学习,为专业核心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因此放射科的日常工作对技师的临床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的院校教学过程中,《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深,与放射科工作岗位要求衔接不足,同时授课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1-2]。为此,本研究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开展课程内容调研,设计教学项目及工作案例,提高专业学生的影像诊断能力培养效果[3-4]。

1 课程改革应用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学院2013级和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两个三年制高职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入学时间将2013级高职班45名学员纳入对照组,将2014级高职班50名学员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两组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学期前的所有课程成绩做统计分析,两组的学习成绩一致性较好,同时对授课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可比性。

1.2 影像诊断能力调研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布局,选取北京市22家医院的54位放射科技师和诊断医师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包括三甲医院15家,二级医院7家,主要调研内容是影像诊断能力标准,见表1。

表1 影像诊断能力标准调研内容

1.3 教学项目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小组由2位专业教师、3位医学基础教师和1位医院放射科专家组成,参照调研结果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及课程标准进行研讨交流,并依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8个系统病例设计39个教学项目,同时设计完成教学项目实施方案中的39个教学案例,制定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呼吸系统为例制定教学项目及标准[5-6]。

1.3.1 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

(1)教学目标。①掌握临床表现和X射线影像特点;②熟悉病因;③了解治疗原则。

(2)临床案例。患者男性,20岁,3 d前淋雨后发热,伴寒战、胸痛、气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胸部X射线检查,右上肺片状、均匀及致密阴影。

(3)信息化素材。①临床症状视频;②胸部DR影像;③呼吸杂音。

(4)评价体系。①思维训练系统;②临床病例分析;③网络在线测试。

1.3.2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

(1)教学目标。①掌握临床表现和X射线影像特点;②熟悉病因与发病机制;③了解治疗要点。

(2)临床案例。患者男性,56岁,5年前开始咳痰反复发作,可达数月。3 d前,受凉咳嗽加剧,黄脓痰,伴发热。胸部X射线检查,肺纹理增多及紊乱,呈条索状、斑点状阴影。

(3)信息化素材。①患者体检视频;②胸部DR影像;③呼吸杂音;④病理3D动画。

(4)评价体系。①思维导图绘制;②临床病例分析;③健康宣讲。

1.3.3 肺结核诊断

(1)教学目标。①掌握临床表现和X射线影像特点;②熟悉检查及预防;③熟悉病因与发病机制;④了解病理分型。

(2)临床案例。患者女性,59岁,3个月前间断咳嗽,白粘痰、伴午后低热。食欲不振,乏力。胸部X射线片示两肺散在小点片状均匀阴影。

(3)信息化素材。①肺结核症状视频;②肺结核防治视频;③呼吸杂音;④胸部DR及CT影像。

(4)评价体系。①网络在线测试;②临床病例分析;③疾病防治画卷。

1.3.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

(1)教学目标。①掌握临床表现和X射线、CT影像特点;②熟悉分型和病因;③了解治疗原则。

(2)临床案例。患者男性,58岁,2个月前出现刺激性咳嗽,少量灰白粘痰,伴右胸背胀痛。近1周间断痰中带血。胸部X射线片示右上肺前段一3 cm×4 cm块状阴影,边缘模糊毛糙。

(3)信息化素材。①理论知识画卷;②CT检查视频;③呼吸杂音;④胸部CT影像。

(4)评价体系。①临床病例分析;②理论问答竞赛;③拓展学习汇报。

1.4 教学实施方法

(1)2013级高职班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过程。

(2)2014级高职班为实验组,按照教学项目开展案例式教学,创设临床工作情景,以临床案例为学习载体,充分利用常见疾病的微课视频、网络学习资料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职业岗位拓展学习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9]。

(3)针对本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分别编写标准试卷各1套,于不同学期对两个班级进行课程考核。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对《临床医学概要》和《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评分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别利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课程改革应用结果

2.1 调研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54份问卷,并全部回收,有效问卷率100%。医学影像诊断能力需求涉及8大系统的39种常见疾病,专业能力标准127条,各项内容的专家认可度均达到85%以上,明确了本研究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职业培养目标。岗位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表2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成绩比较

表3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成绩比较

图1 影像诊断能力调研结果柱状图

2.2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教学成绩分析

对照组的45名学生平均成绩为72.22分,最低分40分,最高分90分,正态性K-S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P>0.05);实验组的50名学生平均成绩为77分,最低分60分,最高分99分,正态性K-S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P>0.05)。通过对两组学生成绩分数差异性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实验组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课程改革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5),见表2。

2.3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成绩分析

对照组的45名学生平均成绩为72.27分,最低分52分,最高分90分,正态性K-S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0,P>0.05);实验组的50名学生平均成绩为76.94分,最低分60分,最高分97分,正态性K-S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5,P>0.05)。通过对两组学生成绩分差异性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实验组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课程改革后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也有明显的效果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见表3。

3 课程改革应用效果与分析

通过基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能力导向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改革应用研究分析,课程内容贴近职业岗位,符合专业需求,教学过程积极创设职业工作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能力为重的原则,构建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科学、实用和高效的医学基础课程案例。

3.1 贴近职业衔接了专业课程

《临床医学概要》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课题组通过行业调研,根据放射科日常工作中常见疾病分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同时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学习需要,搭建教学框架并设计教学项目,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医学基础。

3.2 案例引导提高了学习效果

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改革,建立了基于放射科临床案例引导的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岗位案例引导开展探究式学习,借助微课视频、网络学习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地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9-11]。

3.3 突出能力提升了培养质量

通过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分析,论证了课程改革的实践应用价值,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成绩分析,学生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也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有重要意义[12-13]。

4 结语

研究成果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成果分析、行业专家论证和问卷调研,行业专家、教师及学生的认可度较高,是《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有效的改革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研究经验,同时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教学人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14-15]。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案例实验组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介入性超声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