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与大爱是终生的追求
——读《穿堂风》
2018-12-01高中梅
文/高中梅
作者用悲悯和大爱讲述了一个不受欢迎、处处被排斥的男孩的内心世界。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被忽视和被排挤的孩子,他们身上多少闪光点是我们没有发现的?
书名:《穿堂风》
作者:曹文轩
ISBN:978-7-5016-1217-8
版次:1次
页数:160页
用纸:特种纸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25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曹文轩,一九五四年一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火印》;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甜橙树》,等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四十余种。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穿堂风》的故事并不复杂,仍旧是读者熟悉的“油麻地”背景,主人公橡树是一个“贼的儿子”,他被孤立,被怀疑,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生活对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并不仁慈,橡树一再被巧合与意外“下套”,几乎要坐实了“贼的儿子也是贼”的千古论断。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谁也成不了谁的救星,真正能拯救自己、为自己洗白的,唯有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像故事中的男孩,每人身上都有缺点,心中都有不被阳光照亮的角落。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每个人的内心,启发人们、正视自我,拥抱阳光。
《穿堂风》既是对现实的关照,也是他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与拷问。远离人群的橡树孤独、自卑、高傲的外表下,掩藏一颗细腻敏感脆弱的心。在人前,他以自我放逐表达对人群无声的抗议和拒绝,当被众人从屋顶上劝说下来时,“他没有从别人搬来的梯子下去”,而是“顺着屋后的大树上回到了地面”;当最终被误解逼至绝境时,这个男孩被压抑的委屈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手段,“偷”来奶奶为他存下的将来准备娶媳妇的钱,去铁匠那里打了一副手铐,他抓出了真正的小偷,并将自己和小偷铐在一起,逼迫小偷说出真相。
作者用悲悯和大爱讲述了一个不受欢迎、处处被排斥的男孩的内心世界。在一片射向橡树的轻蔑质疑的目光中,乌童的目光是最友好关切的,她甚至为橡树不能享受穿堂风而感到不安和歉疚。而她的歉疚,来自于早前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橡树对她的深夜救助。橡树和乌童,并没有多少正面交集,他们的交流,仅止于草棚里的女孩向远处田野的无声眺望,和田野上疯跑的男孩对女孩纯净歌声的用心倾听。这若有若无的交集,具有单纯含蓄的诗意之美。而这,却传递出一种自尊和人格的巨大力量。
虽然曹文轩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不断求新求变,但他对孩子的关怀、对悲悯的思考始终没变过。在后记中,他写道:“‘新小说’不只是指它们是我的新作,还有‘新的思考’‘新的理念’‘新的气象’等其他含义。”
《穿堂风》有意以一个充满缺点的孩子为主人公,在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刻画出一个看似残缺的孩子实则圆满的灵魂,这份克制和冷静的功力也是久经修炼后才能达到的境界,但《穿堂风》平和的文字和叙述却无法让人平和。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被忽视和被排挤的孩子,他们身上多少闪光点是我们没有发现的?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就是“看来如此,其实并非如此”。《穿堂风》再一次实践了曹文轩娴熟的故事设计技巧,摇摆与悬置,阻迟与偶然,层递与交错……他将故事精密地层层推进,不经意间将故事推进到最高潮,在高潮处,他找到了故事的结局,依然是作者的悲悯情怀在起作用,他让真正的小偷对着众人“忏悔”,他依旧要让人性的善在故事里闪光。这是因为,悲悯与大爱是曹文轩终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