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是真事
2018-12-01格非
文/格非
对“当头棒喝”这个词,有同学认为“棒”是形容词,因此成语意为“迎头给人一顿狠狠的训斥”。这样理解是错的,词典上对该成语的解释是:迎头给人一棒或一顿训斥,用来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来说说与成语有关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关于“棒”的。古代有位高僧德山宣鉴禅师,常采用棒打教学法,其教学生的原则是“道得三十棒,道不得三十棒”,即他提出问题后学生答不答得出来都打三十棒。他的弟子,没有不被他打过的。据说,当时有一个人想拜他为师,别人就警告说:“小心啊,禅师一进门就打人,你要好好防着。”此人说:“放心,我会很快躲开的。”谁知,此人刚行完见面礼,禅师就开打了。此人被打后说:“老师!我的见面礼刚行完,话都还没说您就打,这怎么行呢?”禅师则说:“等你讲出来再打,就来不及了。”
一个是关于“喝”的。另有一位高僧临济义玄禅师,很会骂人,声音很大,说话的速度快如奔雷,严苛至极。他的弟子,没有人不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过。据说,他原来有一弟子听力不太好,后面被他骂得久了,居然给治好了呢。
后来,人们把他俩联系起来,说成:“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意思是说:德山宣鉴用棒打起人来,像雨点那么多,落得很快;临济义玄在喝骂学生时,就像奔雷一样,既快且大声。可奇怪的是,纵然二人如此严格,学生却很多,门庭若市,还出了不少高徒。为什么呢?除了“严师出高徒”外,还因为这两种教学法符合禅宗的要求。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认为言语论断,只要稍微一绕就会有偏差,一思考就不对,只有在还来不及思考、来不及表达的刹那,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禅师们的棒喝,主要是让弟子不假思索地按本心回答问题。
当然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突然就打人骂人,是不符合当下教育思想的。幸好我们都活在当代,咱们的老师对咱们可是相当好的,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