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2018-12-01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闫龙飞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 闫龙飞
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其掌握程度与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设置有直接关联,因此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使课堂更有趣,学生更乐于接受。思维建模理论应需求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老师根据思维建模理论设置课堂活动,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更加灵活,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思维建模理论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思维建模理论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思维建模,就是利用结构模型实现对问题的探究与发现。其中包括对一些数学课题的研究,利用思维建模将问题简化,并设置虚拟框架。也可以理解为根据一个研究对象现有的状态,对将要产生的发展进行推测,并将这一过程通过思维建模适当优化。通过对思维建模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中,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地在虚拟模型中呈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一种体现。思维建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创立的,这是一种集教育和评价为一体的理论。数学课堂中所用到的思维模型将各类成分与规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各种外在形式将内在含义表达出来,依据这种理论使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及时了解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思维模型的建立,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具针对性。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对不同概念进行分类,思维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型结构的转换,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拓宽,增加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探究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课堂中老师能够利用思维模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模型中发现各种现象,感受其变化,并带领学生通过表象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小学生在课堂中第一次接触到数学,对概念与理论都不了解,通常都是从它的表象开始的。对于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老师需要让他们对这些表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这些表象的累积,尝试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这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能使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在思维模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探究。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建模理论的应用至关重要,这是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点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思维建模理论传授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思维建模理论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虽然建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仍然要以教材为主,形成思维建模理论辅助教科书的一种形式,可以多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或者将概念知识点引入试题中,用这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将教学与建模相结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加减法的学习,老师可以使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物、食物等进行模型建设,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进行模型建设,例如班级中的座椅、门窗等,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思维建模理论的出现与应用是必然趋势,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不难发现,思维建模理论的出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思维建模理论具有很多优点,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产生的效果较为明显,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但目前来看,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还需广大教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逐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改善。对模型建设的方式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下时代的背景,走进小学生的内心。随着思维建模理论的广泛应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必定会有全新的突破。
思维建模理论的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老师要充分利用此种理论,做好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在课堂中提倡小学生对模型呈现出的表象进行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探究方式与正确方向,使思维建模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