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所在
2018-12-01徐玲玲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以前“ 建设海洋强国”提法上,增加了“加快”二字。
我是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研究大洋性鱼类渔业资源。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海洋建设快速发展,海洋基础研究已覆盖海洋各个学科。我国远洋渔业自1980年底起步以来,持续较快发展。截至2016年底,远洋渔业总产量199万吨。作业海域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极海域,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大国。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海洋生物资源看成一种战略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合理利用的规则和措施成为国际海洋法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
但在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相关研究人员及研究工作,我国在国际渔业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我们以一流的科研水平,雄厚的科研实力,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掌握国际谈判的话语权,为国家争取了更多的利益。
上海海洋大学形成了一支以我的导师戴小杰教授和许柳雄教授为首的近20人的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20年来,国际履约队伍共参加国际会议150余次,撰写国际会议交流论文和报告90余篇,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多次参加会议中,我目睹了导师们为国维护渔权、海权的风采。导师们铿锵有力的言语,让我感受到了坐在“CHINA”席位上海洋人的荣誉与使命。那时,我真正体会到,我校创办人张謇先生说的“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的深义。
履约团队成员参加了中国参与的7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分别为: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国际委员会(ICCAT)、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南太平洋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SPRFMO)和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多名成员成为我国在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科学会议上的首席科学家,如金枪鱼技术组组长许柳雄教授曾担任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第六、七届科学分委会副主席。我的指导老师朱江峰教授当选新一届温带金枪鱼工作组会议主席,实现了我国研究人员在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新突破。
2017年,上海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教授发布一年一度的“2018年鱿鱼渔情评估报告”,他提供西南大西洋、秘鲁等渔场鱿鱼的下一年度数量预告,为各大远洋渔业企业提供了科学捕捞计划的参考。
如今,中国大幅提高了在国际海洋政治中的地位,但是,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年轻一代的海洋人责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