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2018-12-01邹仕泽
文/邹仕泽
说到作文,不仅老师头疼,学生也畏之如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学生为什么怕作文。
通过了解,我发现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读书太少,无“米”下锅,自然心虚畏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类新兴媒体接连粉墨登场,学生的兴趣被最大程度地吸引了。他们每天接受着大量视觉素材的冲击,很难静下心来看一两本书。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学生知道周杰伦的占100%,而知道孔子的只占31%。这也许并不全面,却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学生的现状:读热点信息的人多,读经典书籍的人少。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读书的时间少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积累的语言少了。如此一来,只要老师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心里自然十分心虚害怕,就算最终写出来了,大多也是应付交差,草草了事。如此一来,作文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二是练笔太少,不会下“手”,当然茫然无措。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和评价机制下,语文教学的评价并不看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更多是看考试成绩。而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很难反映出写作水平。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差距,而是阅卷老师打出的作文分值,一般并不会有太大差距。这就极大地打击了一些致力于作文教学的老师的热情,迫使他们也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强化基础知识上来,从而大大地减少了作文教学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写作训练自然就少了。俗话说:“三天不说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写得少了,对写作的理解和把握当然就少了,到真正要写的时候,就会茫然无措。
三是指导不够,作文缺“法”,必定闭门造车。
正如前面所说,因为教学重心的偏移,教师作文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改时间,也相应地大为减少。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写作指导,根本就不知道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写作时除了闭门造车、胡思乱想,以及随意套用他人的文章,恐怕就再无其他办法。这样,就不难理解网上的作文软件为什么那么吃香了。
四是体验太少,没有素材,如何轻松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首先就得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但现在的初中生,要么是因为家长舍不得而失去了体验生活的机会,要么是因为忙于学习而没有时间去体验,这就使得他们写出的,大多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的作文,很少有生动细腻、逼真感人的内容。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力求让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害怕作文、写出能真正体现自己思想情感和认知水平的作文,笔者于2008年开始,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逐渐找到了一些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措施,并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一、提倡阅读,强调“厚积方能薄发”。
针对学生阅读太少的问题,我给学生列出了一份读书目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引导。书目里既有厚重的经典名著,也有畅销的新书以及针对性强的中学生报刊。为了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的安排,我允许他们从自己喜欢的内容入手,再慢慢扩展到其他领域去。
为了让学生切实地走近文本,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常规作业:每天必须坚持利用晚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从而每周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可以是精彩句段的摘录,也可以是自己的阅读感悟,或者是自己对所读文章的评价性话语。
二是推行课前5分钟读书计划:每天在语文课的前5分钟时间里,请一名同学讲述自己近期的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优秀文章或精彩片段,并要说明推荐理由。
三是不定时组织读书笔记的展评交流活动,评选出优秀笔记,也提醒做得比较差的同学。评选优秀的标准是内容丰富、品评深入、有个性见解、书写认真等。
四是发动家长也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便更有效地督促。
五是我自己也时常给学生找一些优美的文章,在课堂上给他们朗读,让他们倾听和品味。这其实也是希望孩子们知道,老师也是喜欢读书的。我想,应该没有比老师的亲身示范更有效的引领方式了。
正是由于方式多样,且检查认真、反馈及时,所以初中三年下来,我班上的每个孩子都记了近10万字的读书笔记。也许是因为三年的不断积累,已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毕业收拾东西的时候,我看到有不少孩子把很多辅导资料都扔掉了,但读书笔记则一本都没有丢掉。
引导学生们广泛阅读,使他们极大地丰富了认知、拓展了视野、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写作有了丰富的素材和写法借鉴。
二、鼓励练笔,让学生实现“熟能生巧”。
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培养与提高。但对学生写得少、不会写的问题,就只能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来进行弥补和提升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练笔。一是常规方面,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周记;二是平时上课时,遇上有写作价值的素材,我就会组织学生练笔,然后当堂展示和讲评。这后一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欣赏到许多同学的精彩构思或优美文笔,这对自己的写作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除了以上两种,我还时常布置的“练笔”方式有仿句练习、口头作文和写读后感等。
对于学生每周的周记,无论我多么忙,都一定会抽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细致地评改,肯定每一篇习作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等。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我则尽力做到当面批改,指导学生改进。而十分优秀的周记,我还会指导修改,然后推荐给一些中学生报刊。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增强了,作文的水平也就逐渐有了提升。
因为极力强化阅读和表达,所以我对基础性的作业作了大幅度的删减。事实上,我班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一点都不比其他班级学生的重,这也是我班上的学生大都比较喜欢语文课的重要原因。
三、多方指导,全力做好“授人以渔”。
除了扎实抓好常规性的写作指导,我还着力于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技巧分析,启发他们写作。
二是坚持做好周记评改和精准讲评,并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互相学习、促进。
三是我自己亲自写出示范作文——在我个人的观念里,要让学生不怕作文,老师就必须自己能写文章。在学生刚进学校,给他们布置作文时,我就常常和他们一起写。写好后,我还把自己的文章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我是如何构思立意、选材布局的,以便他们有所领悟和提高。而很有意思的是,在此过程中,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因为方法多样、指导到位,学生们对写作渐渐找到了一些头绪,能够基本入门了,随后,也就渐渐地喜欢上写作文了。
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贯彻“生活语文”的基本理念。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必然是虚幻、空洞的,再无鲜活生动可言。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鲜活的生活细节作为“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必然面目可憎、枯燥乏味。所以,我不仅强调阅读的积累、训练的积累,更重视生活本身的积累。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感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慢慢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生活中无穷的趣味,进而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提高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为了贯彻这一点,我不时会布置一些写人或写物的作文,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力求将人或物写得细致、具体而又鲜活。
五、提供多种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为最大程度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对于写得比较优秀的作文,我还提供了多种展示平台:一是让同学自己在班内公开朗读;二是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中张贴,供大家学习欣赏;三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投稿(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建立“班级博客”)或由我本人向中学生报刊推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展示给大家。由于展示的平台很多,许多孩子都有了表现的机会,因而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尽力把作文写得更好。尤其是投稿这一点,想到自己的作文可能会被某家报刊选用,既能成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同龄人的学习范本,还能收到一笔稿费,学生就更加有了动力。
从2010年至今,我所教的学生,已在各种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作文,并有 30多篇作文获省级以上奖项。
在此文的最后,我想用一位学生在她初中阶段所写的最后一次周记作为结尾:
这是最后一次周记了。说真的,我还真舍不得。因为它陪伴了我整整三年,记录了我三年的成长。我想要不是因为周记,我真的会忘记过去。每一篇周记都是那时的自己,让我充满了怀念。三年的周记结束了,但我相信这不是结局,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谢谢您,邹老师。如果不是因为您叫我们写周记,然后一篇一篇地写下评语,就不会有曾经的那许多个“我”和现在的这个我了。真的很感谢您。我想,那些曾经的“我”会陪着我往前走,走过中考,一直走下去。
这是一个初一进校时写作水平很一般的孩子。毕业的时候,她的写作水平却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还收藏着她的五篇习作,其中有一篇是发表了的。我想她的这些话,应该代表了许多孩子的心声,那就是,他们已真正地爱上写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