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18-12-01
当前,在有些初中的班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整个班级缺乏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教育激励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一、教育激励的概念及内涵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激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达到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方向而努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其形成渴望成长的动机,并且将动机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具体来说,激励的过程包括需要、动机和行为三个要素。需要就是学生的需求,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需要关心和引导,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受。这些都是初中生的需求,而需求又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是将需求转化为行为的中转站,动机是一种心理动力,它对于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行为就是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目标的达成。教育激励理论的落实需要正确把握住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要素。
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在于设定合适的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实现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达成了制定的学习目标后,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要灵活的运用目标激励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过高的学习目标会让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违背了我们进行目标激励的初衷。因此,我们制定学习目标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那么他们就能达到目标。此外,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仅需要制定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而且需要教授他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更有干劲为目标而努力。
2.关怀激励
关怀激励能够体现出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情感激励。教师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变得更加信任教师,从而实现激励的作用。在激励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关怀平等地施加到每一位学生当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认可,坚定学习的信念。每一个班都有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差别对待。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认可,教师更应该尊重他们,平等的对待他们。如此才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班级管理成效。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导者,而且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维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3.榜样激励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先进人物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教师以班级内部中学习优秀、品行良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首先,榜样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利用榜样教育,可以让学生区分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与否。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榜样具有感染作用。班里内部的先进人物学习优秀、品行良好,他们拥有较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他们的品行良好,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他学生会受到他们的感染,不断的向他们学习。最后,榜样具有矫正作用。先进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他们会对照先进人物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矫正。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应该在班里管理中强化榜样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中引入教育激励理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目标激励、关怀激励和榜样激励的方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