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不良行为诊断矫正的策略研究
2018-12-01
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认知、交际水平以及思维。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情严肃,肢体语言缺乏互动性;语言表达不够标准,难以讲明知识;教学内容重复或“跑偏”;缺乏管理观念,弱化课堂氛围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观看精品课程,增加职业培训
观看精品课程进行职业培训对教师发现问题、提升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通过精品课程中优秀教师的讲解改进个人教学方式;通过职业培训规范神态、姿势、语言表达等,是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关键。如:集中教师学习《高尔基与他的儿子》精品课程,并选取优秀语文教师对精品课程教师进行评价,对精品课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音语调、表情神态、师生互动等内容进行评析。如:对高尔基的信进行朗读时,教师着重突出了“鲜花”“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这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分出内容层次,思考“给”的幸福。
二、语言表达生动化、具体化
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小学生的语言认知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化、具体化。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能够有效地减少搭配错误、结构不完整、内容重复等问题。如:在讲解《狐狸和乌鸦》时,教师用两种声音分别模仿狐狸和乌鸦,并在说话的时候配上相应的感叹词,如:哼、嘿嘿等。然后,将“乌鸦”和“狐狸”两个角色分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和表现,组织语言,采用贴近学生认知的表达,将大大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细化教学设计,规范课堂安排
教学设计引导着语文课堂的内容和安排。通过细化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前紧后松、跑题等多种行为。一般情况下,教学设计由语文教研室统一制定、执行。这忽视了班级的独特性。为此,教学设计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教研室统一教学知识点、范围;另一部分由教师针对班级情况制定对应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将班级集体春游的视频、图片以及在郊区、公园看到的多种植物部分插入到设计中。用一张张图片让学生懂得“明媚的早晨”“清凉的绿荫”“果园的丰收”等,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入与学生相关内容,细化教学设计,就可以使课堂安排得当,内容充实,更不会出现教学上跑偏的情况。
良好行为引导下的教师课堂活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以《三顾茅庐》为例,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中,《三顾茅庐》的课堂准备是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教师先收集这一历史故事的视频、图片、动画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作为引入材料;然后,分析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最后,进行课堂模拟,确保讲解内容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一,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纠正教师的不良行为。语文教师的不良表现主要在神态、语言、内容和管理四个方面。首先,根据《三顾茅庐》故事内容设定轻松的课堂氛围,采用灵活、积极地语音语调来讲解。如果学生已经了解这一故事,则以鼓励的态度邀请学生讲解故事;第二,将课文中类似“同桌”、“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这样的词进行讲解,避免出现古今异义,使学生在阅读中不存在盲点。讲解的语言应尽量平实,详细地解释四字成语或四字词语,包括:冬去春来、疏疏朗朗、青翠欲滴、恭恭敬敬、群雄纷争等;再次,对课文段落、层次进行划分,讲明划分逻辑,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最后,通过改变声调、眼神、提问等方式减少个别同学对其他同学和课堂气氛的影响。第三,在课后反思和总结。通过录播成果,对自己的教学表现进行观察,如神态、语言、内容和管理等,并进行反思。例如:部分学生在通过大量四字词语时,表现出极大的抗拒性。说明学生们不愿意一次性接受干巴巴的词汇。因此,课件需要进行改进,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
教师个人的不良行为是可以避免的,每个教师都应从自我反思做起,走进学生的世界,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认知习惯,将个人良好习惯与教师职业联系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不断改正自我的不足之处,提升教学品质。
[1]王惠.读书反思创新——教师成长的三堂必修课[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克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良表达行为的矫正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