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以“互动”为特色的区域环境创设
2018-12-01顾明凤
文 顾明凤
在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互动”这一关键词,创设能与幼儿产生有效互动的环境,促使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创设立体化的环境,推动幼儿发展
(一)拓展活动空间
我们利用地面、墙面、桌面,让幼儿进行立体化的活动。例如,在长廊上悬挂的“看一看,猜一猜”图片,一面是动物的某个特征,如:嘴巴;另一面则是动物的整体形象,如:鲨鱼。让幼儿从平面单一的学习逐渐过渡为立体化的活动。
(二)建立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里的环境、材料是大家共享的。例如,在“车友俱乐部”游戏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户外环形塑胶场地。在场地上,按交通规范要求用油漆画出了由斑马线、车辆行驶线路、停车场等组成的小型模拟公路图,并在十字路口设置了红绿灯、交警亭。小、中、大班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场景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交通标志及规则的了解,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家庭社区资源的利用
当今的家长普遍都有着较高的学历,他们对于早期教育十分重视。因此,他们在工作之余也都很乐于为班级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例如,我园大(三)班是以“棋”为特色的班级,教师结合园博会的开展,邀请家长参与创设了与园博棋相关的班级环境。这类由师幼、家长共同参与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情趣性的环境,引导幼儿参与
(一)让自然角的植物具有可观察性
例如,小班老师带领幼儿用三种方式种植大蒜:一种是蒜宝宝的根朝上;一种是蒜宝宝的根朝下;还有一种是蒜宝宝的根平躺在泥土里。幼儿在比较中观察、认知大蒜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让自然角的内容具有动态性
例如,养蚕是班级中的传统项目,从老师带幼儿挑选桑叶到给蚕宝宝喂食,从幼儿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到为蚕宝宝扎笼、看它们结茧,幼儿在与蚕宝宝零距离的接触中,直观地了解到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让幼儿与自然角的互动性更强
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的观察和照料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照料自然角动、植物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生活的乐趣和亲近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初步养成幼儿参与管理的坚持性和责任感。
三、创设自主性的环境,促进师幼互动
(一)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事实表明:只有发挥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作用,才能真正体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二)幼儿自主制定规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的规则提示,是对幼儿适度的期待,是幼儿学习自律的开始,更是幼儿互动的保障。当幼儿完成区域布置后,他们自主讨论区域规则,并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贴在活动区内。由于活动规则是幼儿参与制定的,因此他们都能较好地接受并自觉遵守。
(三)幼儿自由选择玩法
我们把权力下放给幼儿,由他们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并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四、创设有“玩”味的环境,延续游戏兴趣
(一)创设有“玩”味的活动区
例如,在进行大班“中国娃”主题活动时,老师们将户外活动区分成“登长城”“小小邮递员”“小球冲向大世界”三个区域。幼儿根据这些小主题区域,自由选择区域内容与器械材料进行互动、学习、挑战和锻炼,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机能,积累了相关经验,还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
(二)提供有“玩”味的材料
1.废旧材料的新用途
将生活中一些原本要丢弃的材料投入活动区,在游戏的特定环境中,这些废旧材料会变成“新玩具”而让幼儿爱不释手。例如,石子、浴球、木块等变成触摸墙,幼儿在这里可以感受材料的质感和多样性。
2.让材料赋予情感色彩
在为幼儿创设的活动环境中,要尽可能多地融入他们使用过的生活素材,尽可能地将材料设置在背景中,使物化的环境蕴含情感内涵。如:游戏中,幼儿为同伴梳妆打扮,为娃娃洗澡,为家人选购中午要吃的蔬菜等。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幼儿从中获得了对环境的理解,同时,也在活动中提升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观察和认知等能力。
以上的四种环境创设,从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上给予了有效的支撑和补充,为幼儿的活动保驾护航,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促进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
(江苏省扬中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