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幸福的童话王国

2018-11-30王艳芳

师道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安徒生丹麦童话

王艳芳

今年5月中旬,我们在老牛基金的资助下,走进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并参观丹麦小学和幼儿园。学习归来后,笔者曾撰文《零距离接触丹麦教育》,刊于《师道》(人文)2018年第8期,重点介绍了丹麦小学、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实际上丹麦教育值得关注和借鉴的还有不少,比如“童话教育”:在“童话王国”丹麦,童话作为一种象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与教育环境,渗透于教育的细节中,发挥了独特的教育功能。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说:“去走动,去呼吸,去飞翔,去漂流,去付出和获得,在遥远异国的道路上徘徊,旅行即生活。”现在,请再随我走进美人鱼的故乡丹麦,体验独特的童话之旅吧!

来一场属于孩子的幻想之旅

“我今天心情不好,很烦!王宫里一个贵重的花瓶被四只淘气的小猫打碎了!”“国王”满脸不开心地说。他要邀请三个美人鱼来王宫做客,可打碎的花瓶还未收拾好,他很生气,要把猫拴起来。他的“御狗”发话了,给他出主意:“拴我的绳子还有多余的四根,正好把猫拴起来!”

这时“国王”煞有介事地把四根绳子一一拴在“小猫”脖子上,还细心地打着一个结。

这是丹麦一家叫克莱蒙(Klemens)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正在进行的“幻想之旅”。就像我们中国小朋友爱玩的过家家游戏一样,没有事先设计好的情节,没有规定的主题,小朋友们愿意演什么角色就演什么,不愿意演的可以在旁边当观众。

小朋友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边想象边表演,比如美人鱼从护城河游进王宫,四只淘气猫愿意用自己的毛为她们擦拭身上的水滴,不要弄脏王宫而惹得国王不开心;蜘蛛侠还愿意送好吃的果酱给国王做礼物,生活中的礼仪都在幻想之旅上尽情体现。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事情节顺利开展下去,我们看得趣味盎然。整个过程体现了丹麦的教育理念——玩中学。因为他们信奉“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玩耍,然而学习却会在玩耍中自然发生”这句箴言,让孩子们在玩中快乐学习。小朋友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展开惊人的想象,最后随着故事的发展,在老师建议下他们自然地一起唱起歌来,在歌声中结束表演。这样的表演可以称之为“幻想之旅”。

在“幻想之旅”中,教师无需任何繁杂晦涩的理论或技巧,只需经验以及对孩子们的关注。运作方式就是戏剧表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对自己角色负责,更多是经验和即兴。老师的作用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她让孩子们站在教室的中央,一切故事情节全由孩子们自己展开。而在此过程中,有关社交能力、语言发展、身体运动及文化表现等目标都通过表演游戏得到实施。

说到“幻想之旅”,不能不提及安徒生与童话。丹麦的春天景色宜人,鲜花盛开,绿草如荫,海水就如安徒生在《海的女儿》里描述的那样是那么湛蓝,像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澈,像璀璨的水晶。童话般的红色尖顶小屋在蓝天碧野中越发秀丽,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明信片。

安徒生是丹麦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儿童心中的故事大王。在丹麦,大城小镇、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一处以安徒生命名的地方或者安徒生的雕像。小朋友们从小就浸润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在丹麦的学校里,常常能够看到安徒生童话故事及其中的角色、場景,童话大师从没有走远,就在丹麦小朋友们的生活中。

安徒生曾说,“生活就是最美妙的童话。”他的童话也毫无疑问让全世界无数的读者们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欧登塞(安徒生故乡)的安徒生博物馆我看到很多安徒生的剪纸作品,简洁生动,却令人充满遐想。看得出他如此的心灵手巧。其中最让我意外和着迷的作品当属Solhoved,就是“太阳的大脑袋”的意思。在丹麦的很多地方都有这幅作品的身影。在砖瓦上,在国王花园边,甚至坐火车时拿出丹麦铁路火车票,都可以看到那个“萌萌哒”的太阳脑袋水印,稚拙可爱。

生活在森林童话中的孩子们

访学期间,我随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的学员们一起到欧登塞的一个森林幼儿园参观。顾名思义,这个幼儿园就建在森林里。幼儿园没有围墙,小铁门就开在栅栏的中间。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很大,户外设施与自然环境顺势而为,树屋、滑梯就搭建在小山坡上,浑然一体。设施场地也是原生态的,沙箱、秋千、平衡木等大量的器材都是用原木制成的,并没有涂上油漆。

森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很有特点:夏天一般全天都在户外活动,冬季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冬季,尽管丹麦的室外气温经常维持在零下15度,但也挡不住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脚步。丹麦有句俗语:“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据介绍,在雨雪天,孩子们更喜欢到外面玩耍,不过他们都穿上价格不菲的户外活动专用连体服,单件衣服价格折合人民币一千元左右。孩子们在雨里、雪里尽情地玩,等回到室内,老师会用洗衣烘干一体机把湿衣服洗干净,第二天接着使用。

我们访问时正值初夏,孩子们有的爬在栅栏上,有的在沙坑里玩沙,有的在玩跷跷板,还有的在荡秋千,有个小男孩在推着小车玩土,忙得不亦乐乎。我很惊奇地发现很多孩子都是“赤脚大仙”。我们走进室内,发现学生很少,安娜园长说孩子们都到森林里去玩啦。

在森林幼儿园的院子里,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森林深处,这是他们通往森林教室的必经之路。大自然就是孩子们的教室,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孩子们都要去森林里上课。森林里有美丽的四季——春天大树爆出的第一片新绿,夏天雨滴打在叶子上的滴答声,秋天从高处随风飘落的五彩树叶、枝头成熟飘香的野果,冬天的皑皑白雪。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四季更迭,可以在森林里唱歌,在草地上打滚,玩自己发明的游戏,观察动植物,还会有小松鼠等小动物陪孩子们一起玩耍。

森林幼儿园中,孩子是自己的主人,不会受到太多的约束,教师尊重孩子们的自然成长。他们拥有充裕的玩耍的时间、空间,接近大自然、爬树、跌倒等。在这里,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孩子像孩子,他们稚拙、真实,天性尽显,一日的生活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自由地玩。孩子喜爱在户外玩,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自由玩耍,他们认为户外自由活动是锻炼孩子体质,培养个性的好时机。若孩子晚上回家衣服干干净净,家长就认为孩子一天没玩好。

这次学习期间,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邀请了文雅丽伯爵(她原先是二王子的王妃)来演讲,她说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自由玩耍,而自己在香港的侄子在幼儿园就认识了很多字。刚开始,她有点担心自己的两个孩子的学习问题。直到现在她的两个孩子长大,他们在做一些国际项目和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OECD组织面向全球十四五岁孩子的一种评价方法,可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测试时,非常出色。她越发觉得正是因为从小的玩耍保护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文雅丽伯爵说她现在对“让孩子在玩中快乐学习”的丹麦教育理念非常赞同。

自然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正如龙应台那段经典的话“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我发现森林幼儿园的很多孩子的膝盖和小腿上都有新伤旧疤,有的还用着创可贴。安娜园长说这太正常了,孩子在玩耍中有点磕磕碰碰,没有关系,家长也不会介意。不过每个孩子入园前,必须办好保险,每年600丹麦克朗(合人民币也就是600元多一点)。若孩子受伤严重了,保险公司会有相关的理赔。

森林幼儿园曾发生过最严重的一次意外事故。一个老师带孩子们去海边玩耍,一个淘气的孩子穿着连体服,却把双手藏到了拉链里面。结果玩着开心,猛跑起来,摔在地上,由于手臂无法撑地,整张脸都狠狠地扑倒在地,一下子摔掉了四颗门牙!当时老师马上做了紧急处理,然后请来家长,家长直接带孩子去医院,后来又找保险公司理赔,并没有找幼儿园的任何麻烦。

翻译姚蓓老师在丹麦从事了17年中小学教学工作,她说在教小学时,有一次她班的孩子上体育课,一个孩子踢球时倒着跑,结果摔倒了,而且后脑勺先着地。这可把姚老师吓坏了,她怕这孩子脑震荡,赶忙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诉说了事故的缘由,表达了歉意。结果家长没有一点抱怨姚老师的意思,反而安慰她说孩子上体育课,摔倒非常正常。家长马上带着孩子去了医院。两天后,胳膊骨折的孩子吊着绷带来上学了。

在丹麦,家长和学校已达成一种教育共识:孩子需要通过玩耍、运动和生存体验,去找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这是远比受伤更重要的事。因为孩子只有体验到这些危险时,才能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就如我们中国的俗语“吃一堑,长一智”。这也应了蒙台梭利的名言“不是我們教育了儿童,而是大自然教育了儿童,只要我们建设一个正确的环境,儿童就能进行自我教育”。

自由、包容与公德心

我们去参观斯莱特小学,正值他们每天早晨的集体唱歌活动,全校的孩子都集中到礼堂里唱歌,而且他们都是光着脚。礼堂外面有个老师半跪在地上搂着一个哭泣的小姑娘,在低声安慰着。陪同我们参观的老师说他们每天早晨的集体唱歌活动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和不同年级的友伴沟通交往,还有就是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心情。若发现哪个孩子心情不好,老师就会去特别关注。

给我们上课的丽萨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教我们一起玩的一个游戏——《三条鱼》,这是一首丹麦家喻户晓的童谣。歌词大意是一个渔夫打了三条鱼,又嫌鱼小,最后又放回大海里。我们围着圆圈,一边唱着童谣一边用各种姿势传递着小鱼,最后交到圆圈中央的“渔夫”的网套里。但丽萨老师突然又拿出第四条小鱼,说这是一条“安慰鱼”,是为了一个或者几个不喜欢玩这个游戏的孩子准备的,让他们可以在圈外照顾这条鱼。丹麦的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让每个孩子都是他自己,充分尊重每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有不开心的孩子,允许有不想参与表演的孩子,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这条“安慰鱼”给我三点启示:这条小鱼给了孩子尊严和价值感,即使这个孩子没有参加游戏,也很自然巧妙地融入到整个游戏之中,而不是边缘人;这条鱼给孩子以尊严和信任感,悦纳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孩子、情绪不在状态的孩子,以及想法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学会包容和接纳;秉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评判不定义不指挥,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

参观森林幼儿园,我看见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为生命而跑。丹麦各个社区与学校、幼儿园结合的公益活动比较频繁,最常见的就是公益跑。公益跑时,当地全民志愿参与报名,按跑的公里数由赞助商出资捐助。孩子们一般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公益跑活动,然后志愿捐款或者赞助商根据你跑的公里数进行捐款。翻译郭斌老师的孩子就在我们参观的斯莱特小学上学,也经常参加公益跑活动。上半年的公益跑是为肺病儿童而跑,孩子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每跑一圈,自己在胳膊上做一个记录,晚上回家,根据胳膊上的记录,家长志愿捐款(金额不限,甚至可以1元钱或者10元钱一圈),所有钱用于公益。核心就是全民参与公益,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付出从小就主动参与到公益中来。

在参加“皇家跑”活动中,我发现丹麦人的活动热情非常高涨,扶老携幼,蹒跚学步的孩子在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跑,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在跑,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也在跑。更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士也摇着轮椅在跑,还有个女孩手扶代步车,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洋溢着如花的笑靥。

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中,无论是在路上的我、小朋友还是残疾人都能感受到来自陌生观众的关注、鼓励,当我们汇入到观众中时,又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掌声、欢呼声送给不相识的选手,让这份美妙的情感传递、蔓延下去,尤其是让公德心的种子从小植根于孩子的心田。

这些活动,让我们接触到丹麦基层的普通民众,感受到这个国家和谐、平等、宽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他们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自由、信任、尊重、感恩、开放、包容,以及享受生活的态度等文化理念与精神已经融化到日用常行之间,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这次万里之遥的教育行走,我最大的收获就像安徒生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做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小的成年人!”我看到的孩子就像孩子,学校就是个学校的样子。尊重人,关注孩子、敬畏生命,这些理念都在一大堆细节中闪现。丹麦人认为最重要的起跑线教育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我们参加的斯莱特小学,孩子上学先学做饭、缝纫等生活技能,再学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基本的规则意识:不浪费食物,先吃完饭菜后,才能吃零食;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如果不是很严重,就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比如尊重:教导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比如礼貌:丹麦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请”,之后会说“谢谢”等;比如理财:丹麦父母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比如诚信:说过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比如自信:鼓励和赞赏是他们培养孩子自信的手段,他们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定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比如合作:鼓励孩子们自己去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此外,还有谦让、守时、严谨、契约精神、注重家庭、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道德等良好品行。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安徒生丹麦童话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真相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丹麦圣诞季
安徒生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