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琴
2018-11-30赵辰勉东方IC
中学生天地(B版) 2018年11期
赵辰勉 东方IC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第二个入选项目;15年后的今天,一位老人正为制作世界上最好的古琴而隐居深山,早出晚归,孜孜无怠。
成都龙泉驿区石香炉附近的一处山顶上有一间名为“深山琴苑”的茅草屋。天色微亮,66岁的杨广早早起床,简单吃上几口早饭,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古琴的制作是数学的精密演算,不能差分毫,一分一毫都关系到古琴的音色和品质。”杨广手里捧着大小各异的刨子、锯子、刻刀,在屋外的案板上“叮叮当当”地雕琢着古琴底面。
不断地发现、研究、思考、调整,历经上百道工序,不断重复、记录、总结,才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制琴流程,从选料到完工,一把琴要花上杨广4~5年时间。截至现在,老人也只完成了6把古琴的制作。
“一根木头沉睡200年也好,500年也好,没人雕琢就永远是根木头。我通过双手将木头变成灵动的乐器传递给别人,这就等于给木头第二次生命。給别人带来快乐,是我理想中的古琴。”杨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