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8-11-30王耀东
王耀东
十多年的康复治疗工作中,杨军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到达康复中心。这样,在每天工作开始前,他就可以梳理前一天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改进治疗方案。
“我要努力帮助这些孩子”
2018年7月20日上午7点30分,杨军已经坐到了办公桌前。
他拿起工作记录本翻看起来。
记者问:“是什么让你决定从事康复师这项工作的?”
杨军抬起了头,笑道:“实习的时候来到这里,当时就下定决心留下了。”
时间回到了2005年,学习社区康复专业的杨军即将从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毕业。
此时的杨军,面对未来不知何去何从。
迷茫之际,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缘故,楊军被学校推荐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参加实习。重庆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了主城区弃婴和孤残儿童的收养工作,全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00多名,其中多数为残疾儿童。
第一天跟随老师观摩学习,杨军便受到了极大震撼——福利院里的几百名孩子,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中重度残疾,年纪最小的才一个多月。
但是在福利院里,工作人员并没有因为孩子们有残疾而嫌弃他们,而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着他们。
看到这一幕,杨军下定决心,“我也要努力帮助这群孩子”。
知易行难。虽是科班出身的杨军,此时也仅仅只知道书本上的康护护理知识,面对临床实践还不清楚该如何下手:“那些娃儿身体好柔软,都不知道怎么抱起来,也不敢去抱。”
面对挑战,杨军也着急。这时,引他入门的老师告诉他,得先把心态调整好。
因此,杨军一有时间便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努力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如何和这些特殊的孩子相处。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再面对这些孩子,杨军渐渐感到有信心了。
心态调整过后,技术难题随之找上门来。为此,杨军向院里借来相关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空余时间一遍遍翻看孩子们的病历,将每个孤残儿童的情况熟记于心。在科室主任指导临床康复治疗时,他对每个动作指令背后的原因和意义都进行了深挖。
一天天坚持学习下来,让杨军对康复工作的了解不断加深,做康复治疗的执行工作也渐渐上手。从最初的康复员到治疗师再到中级治疗师,可以说每一步都倾注了杨军无数的汗水。今年,杨军荣获了“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他不断努力的又一次肯定。
“看到孩子的进步,再累也值得了”
8点50分,杨军前往治疗室,对自己负责的康护对象进行穿辅具、口腔护理、良姿位活动等康复治疗。
别看这些工作程序不多,可等全部完成时,也已经过了中午。
中午稍加休息,杨军立刻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下午2点,在治疗室,杨军先把巴氏球、矫正椅、站立架、梯背架等要用到的器材备好,随后开始了一对一的生活康复训练。
重残儿童的康复治疗护理是力气活,又是细心活。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康复方案,也要注重他们的精神和情绪安抚,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同时“站”起来。
方斌(化名)是杨军帮助康复的一名患儿。小方斌的双腿畸形,不能独立行走。“方斌比较聪明,4岁的他和别人交流都没得问题。”提起方斌,腼腆的杨军打开了话匣子。
杨军介绍说,小方斌心中一直对行走充满了强烈的渴求,所以在安装辅具进行前期治疗时,他都非常配合。那段时间,杨军每天都会带着康复治疗小组对小方斌进行运动康复疗法,希望他可以学会行走。
两个月后的一天,杨军像往常一样来到小方斌身边,却发现小方斌心不在焉,甚至索性坐在软垫上,嘴里一直念叨“我不做这个”。
见势,杨军明白,小方斌现在已进入了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抵触期。
“毕竟还是个孩子,心理承受力远不及成人,经过两个月的肢体力量强化训练却还不能走路,心理受挫了。”杨军向记者解释说。
怎样帮助小方斌度过抵触期呢?这让杨军犯了难:“不能硬生生地去说教,要讲究方法、慢慢引导。”
小方斌喜欢听故事——杨军决定用讲故事的方法拉近他们心理上的距离。
于是,从来没有讲过故事的杨军,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看起了童话故事书,又反复练习怎么把书上的故事有趣地讲出来。等把这些故事讲顺溜了,杨军就开始启动他的计划:“方斌喜欢听励志小故事,我就多给他讲讲这些。”
经过一周的引导,小方斌自信心回来了,重新配合康复治疗。几个月后,小方斌不仅依靠着辅具站了起来,并且终于能够在平地上独立行走。
“看到他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再累也值得了。”谈起这个时刻,杨军难掩脸上的激动。
能够独立行走的小方斌,随后进入福利院内模拟家庭养育,不久便被国外一个爱心家庭收养,回归社会生活。
据统计,通过完成重庆市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重生行动”“中残联0-6岁抢救性项目”等项目,杨军已经参与了对上万人次残障儿童的康护治疗,且康复治疗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其间,已经有20多个恢复较好的孤残儿童被爱心家庭收养,回归社会。
“我要带动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
下午5点,杨军负责的5名孩子,全部完成了一对一的康复训练。
临下班前,杨军收好康复器械,擦掉脸上的汗珠,前往同事肖永霞的办公室,一起讨论接下来的康复工作细节。
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和工作总结,让杨军成为了康复治疗的业务能手。为了让更多人来帮助这些孩子,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照顾,杨军承担了培训实习生的工作。“我要带动更多的人,来帮助孩子们康复。”他说。
如今,杨军这个曾经的实习生,已然成为独当一面的老师。
“杨军不仅自己工作上踏实,指导别人也很认真,他指导过的实习生肖永霞,目前已成为科室里的业务骨干。”重庆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说。
杨军娴熟的康复手法和技巧,带动和感染了科室所有同事。在他的带领下,福利院的运动康复实习小组先后为全市儿童康复机构培训、输送了数十名像肖永霞一样的成熟康复师。
除此之外,杨军将康复与养护相结合,和养护科室的同事配合,推出了“康养护”的工作方法,即每天孩子们的康复治疗结束后,就进入生活区由保育员照顾。这一创新举措让30多名重度残疾儿童的身体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
晚霞染满西边天空的时候,杨军走出了办公室。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生活得更好些。”杨军仰望着满天红霞,轻轻说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