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分析
2018-11-30潘迎旭牛国刚
潘迎旭 牛国刚
摘 要:为揭示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特点,采用FMS测试对22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为7~19分(平均分为13.23分),平均分低于14分的损伤风险临界值;63.6%的运动员动作模式不对称,50.0%的运动员存在疼痛问题,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运动技术级别的运动员;54.5%的运动员有动作模式上的严重缺陷,过栏步和分腿蹲是严重缺陷出现频率最高的2个动作模式。认为应进一步对不同技术等级和不同性别的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更多的FMS测试和研究。
关键词:女子;运动员;沙滩排球;功能性动作筛查
中图分类号:G 842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order to objective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patterns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22 excellent Chinese women beach volleyball athletes were screened by FMS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core of FMS test for Chinese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was 13.23, and the score ranges from 7 to 19. 63.6% of players had asymmetrical movement patterns; 50.0% of players suffered pain problems; 54.5% of players showed serious defects of movement patter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average score of FMS test for Chinese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was 13.23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of injury risk of 14 points,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S test scores between international-level players and national-level players, and the same results were found between national-level players and first-class players.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S scores between international-level players and first-class players. The score of FMS itemized a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excellent women volleyball players, bu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with excellent women basketball players. 63.6% of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had asymmetrical movement patterns, but asymmetrical movement patterns movements had no regula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athletes of different sports skill levels. 50.0% of athletes reported pain and especially all international-level players had pain problems. More than half of Chinese women beach volleyball players showed serious defects of movement pattern, and hurdle step and in-line lunge were the two most frequent movement patterns with serious defects.
Keywords: women; player; beach volleybal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功能性動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随着美国物理治疗行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由美国功能训练和物理治疗专家G.Cook及训练专家Lee Burton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并逐步完善起来的,旨在筛查出疼痛和动作缺陷、不对称和不平衡等情况。2003年,G.Cook在其著作中首次描述了FMS测试及其纠正策略和方法[1]。目前,国内外FMS的研究成果集中在FMS的效度[2-12]、FMS的信度[13-21]、FMS的标准参考值[2,8,10,22-25]、不同运动的FMS测试结果[26-36]等方面。
FMS的效度主要体现在其能否有效预测和预防损伤方面。尽管有一些研究结果对FMS的损伤预测作用提出质疑[8-10],但大多数研究者支持FMS测试分数与损伤发生率有密切关联的观点[2-7]。尤其是Kiesel等[2]在对46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进行的4.5个月的赛季监控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方法,发现赛季前FMS测试分值小于等于14分的运动员的受伤风险远远大于测试分值大于14分的队员,并首次提出了14分的易受伤FMS得分阈值,为后续的FMS损伤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Hoover等[6]通过对半程马拉松业余选手训练的研究,发现FMS预测运动损伤的特异性为97.2%。Letafatkar等[7]测试分析了100名大学生运动员一个赛季的膝踝损伤情况后认为,FMS得分低于17分的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明显高于FMS得分高于17分的运动员。上述研究成果充分说明FMS可以有效地预测运动损伤风险。但是,以往文献研究也证明,FMS预测损伤的效度可能受项目特征[10]、对损伤的定义[8]、日常运动参与程度[11]、身高和体质量[11]、年龄[12]等因素的影响。
FMS的信度主要指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和同一评分者前后测试之间的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Smith等[13]对比了无经验的FMS测试者与有资质的FMS测试者对19名被试间隔1周进行2次测试,认为组内相关系数较高。Schneiders等[14]对同一测试者进行2次重复测试的研究表明其重测信度为0.971。以男子冰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FMS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评分者之间和同一评分者的前后测试结果都是可信的[16]。结合测试录像进行的一项FMS评分结果也表明,有经验的FMS测试者的组内相关系数达0.946,而无经验的FMS测试者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71[17]。Shultz等[21]认为,虽然同一测试者的前后测试结果可靠性较高,但不同测试之间的可靠性不够,Alpha系数仅为0.380 6。Kraus等[18]的研究指出,为确保FMS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测试者需接受正规的培训,测试实践的次数比测试的年限经验更重要,测试者的测试实践应达100 例以上,并提倡研究者根据测试的次数来报告评分者的经验。但也有学者[13]认为,测试结果与有无FMS测试经验无关,训练2 h的FMS测试者就可以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Teyhen[15]的研究也证实FMS测试新手的可靠性较高。有研究显示,无经验的 FMS 测试者同样可以获得可靠的测试结果[19]。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尽管FMS测试的信度研究在小范围内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总体上看FMS测试仍然不失为一个信度较高的测试方法。
21分是FMS测试的满分,而以多少分作为判定运动员未来损伤风险的临界标准值是非常重要的。OConnor等[22]在对894人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6~10周的训练中FMS得分≤14的人的损伤数量多于得分>14分的人。可见,目前这些研究初步认为14分是预测损伤风险的标准值[41]。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14分是易受伤FMS得分“阈值”。在一项以大学田径运动员为对象的测试中,研究者发现14分水平上下的运动员损伤数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10]。Letafatkar等[7]的研究显示,FMS得分低于17分的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明显高于FMS得分高于17分的运动员。而Brown[23]针对排球、篮球、足球3个女子运动项目进行的测试显示,运动员损伤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的FMS得分阈值为16.5分。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对FMS标准阈值的争议,首先是由研究者对损伤的不同定义导致的,FMS得分与损伤数量之间的统计学关联是建立在不分别统计接触性损伤或非接触性损伤这一分类基础上的[2,9,22]。其次,以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24-25]的研究成果较少,也导致了对FMS预测损伤的阈值标准产生了争议,因为低水平运动员在赛季参加比赛的场次、强度都无法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其受伤风险自然也会比高水平运动员小得多。
在不同运动项目的FMS测试及研究方面,已有文献中乒乓球[26] 、篮球[27]、武术[27]、跆拳道[27]、拳击[27]、排球[28-30]、足球[31]、击剑[32]、田径[29]、游泳[33]、举重[33]、体操[34]等项目均有对运动员的FMS测试研究,但未见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研究成果。而且,由于研究对象的运动技术级别存在差异,使得这些FMS测试结果的对比和使用变得比较困難,有必要在不断扩展FMS测试和应用的运动项目的同时,也扩大对同一项目不同级别运动员的FMS测试的对比和研究。
沙滩排球是一项集竞技、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的沙滩排球运动项目虽起步较晚,但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曾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亚军和季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4名及2013年世界锦标赛冠军等一系列成绩,是国际女子沙滩排球赛场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对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动作特点,为及时了解运动员的损伤风险,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不但对提高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有实际价值,也将为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结果与其他项目运动员进行横向对比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FMS研究涉及的运动项目范围,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2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在2013和2014年度的全国各省市沙滩排球队集训和国家沙滩排球队集训期间,对22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了FMS测试,并详细记录代偿动作细节和疼痛等情况。受试运动员中5人为国际级运动健将、9人为运动健将、8人为一级运动员。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情况见表1。
鉴于执行FMS筛查测试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及受试者是否了解测试标准等因素均可能对FMS筛查和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且因改进FMS测试可靠性的主要途径就是规范和统一测试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35],本研究中涉及的FMS筛查测试均由同1名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专家执行,该专家具有100例以上不同项目运动员的FMS测试经验。所有受试运动员的FMS测试均安排在集训的第1次训练课前进行,运动员均为首次参加FMS测试,不熟悉FMS测试标准。根据FMS的测试标准和要求,测试前运动员不做任何热身和准备活动,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只对运动员讲标准的测试指导语而不解释任何动作,每个运动员的FMS测试只进行1次。
测试结束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受试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及各动作得分情况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不同运动技术等级受试运动员的FMS得分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判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受试运动员间的FMS得分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同时,结合沙滩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文献和FMS测试及统计数据进行判断、推理,分析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特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的FMS测试结果
由表2可见,22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总分为(13.23±3.15)分,其中最高为19分,最低仅为7分。深蹲动作、躯干稳定性俯撑动作的得分较低,分别为(1.36±1.05)分和(1.55±1.18)分;分腿蹲动作、过栏步动作和旋转稳定性动作的平均得分居中,分别为(1.77±1.11)分、(1.82±0.80)分、(1.91±0.92)分;肩关节灵活性动作和主动直腿上举动作的平均得分最高,分别为(2.14±1.21)分和(2.73±0.63)分。有14名运动员存在左右不对称的动作,有11名运动员在完成不同动作过程中存在疼痛问题,有12名运动员存在1个以上有严重缺陷的动作。
2.2 对运动员FMS测试结果的分析
2.2.1 FMS测试的得分情况分析
2.2.1.1不同运动技术等级沙滩排球运动员FMS测试得分的对比分析
表2数据显示,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得分平均为13.23分,低于文献中基于其他项目运动员的FMS研究提出的14分的运动损伤风险预测阈值[2]。其中:得分>14分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有8人,占36.4%;得分≤14分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有14人,占63.6%。Chorba等[37]在其研究中发现FMS得分小于14分的运动员会明显增加下肢损伤风险,显示了FMS测试对损伤预测的敏感性;Butler等[38]从108 例消防员、Lisman等[39]从847 例男性海军的测试研究中分别得出FMS得分≤14 分会更易受伤的结论。但Brown[23] 、Letafatkar等[7]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研究显示,在预测运动损伤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的FMS得分阈值分别为17分和16.5分。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利用FMS得分预测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标准值未必都是≤14分。由于目前尚缺乏沙滩排球运动员FMS测试结果的文献和实证依据,以14分作为预测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标准值是否恰当还存在疑问。但从加强训练风险防范和提高训练效率的角度来看,在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起始训练阶段有必要对FMS测试得分低于14分的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性动作训练干预,以期尽可能地降低潜在损伤风险。同时,从丰富沙滩排球专项训练理论及加强运动训练监控的角度来看,应针对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与其赛季中出现运动损伤之间的关联,以及预测沙滩排球运动员损伤风险的FMS标准值等问题,对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更大样本量(包括性别、运动技术等级和人数)的全面观察和研究,更为深入地揭示FMS测试在预测沙滩排球运动员损伤风险,提高训练效率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进一步比较表3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发现,国际级运动健将的平均得分最低为11.40分,运动健将的平均得分居中为13.33分,一级运动员的平均得分最高为14.25分,但3个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相互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还需要进行统计检验。
对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FMS测试得分进行的正态性检验,3个组别的P值均大于0.200,说明没有足够的理由拒绝3个组别FMS测试得分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即3个组别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个组别运动员FMS得分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表4可知,方差分析结果P值为0.294(>0.05),3个组别的FMS得分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的FMS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沙滩排球比赛的实践来看,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赛季持续时间普遍比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更长,且其所参加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比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更高,其在长期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积累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可能会导致疼痛的出现,也可能使运动员产生左右动作不对称这样的动作缺陷。这些因素都会拉低国际级运动健将的FMS测试得分,但统计检验结果却表明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间的FMS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这极有可能是由于测试样本量较小导致的。
2.2.1.2 沙滩排球运动员与排球、篮球运动员FMS测试得分的对比分析
沙滩排球运动项目衍生于排球,与排球运动项目具有相似的动作特征和技术特点。而篮球运动项目与沙滩排球运动项目则同属于集体性开放式技能项目中的“三维空间运动技能”项目[40],具有以不同节奏的移动、跑动和起跳动作调整场上人与球的时空关系,以及以手完成对球的控制等共性特征;因此,从运动技能分类和动作特征角度看,沙滩排球与排球、篮球运动项目之间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封旭华[28]以上海女排和复旦大学女排(n=54)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得到的FMS测试分数为(13.48±1.05)分;夏小飞等[27]以福建省女子篮球运动员(n=16)为测试对象得到的FMS测试平均分为13.57分,这表明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得分与女子篮球运动员的FMS得分基本接近。
封旭华测试的女子排球运动员的7个动作分别为深蹲(1.80±0.64)分,过栏步(1.81±0.72)分,分腿蹲(1.78±0.74)分,肩关节灵活性(2.28±0.98)分,主动直腿上举(2.34±0.55)分,躯干稳定性俯撑(1.80±0.91)分,旋转稳定性(1.74±0.73)分[28]。本研究的测试结果见表2。从上述测试数据中可见,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腿上举动作得分均超过2分且明显高于其他动作得分,是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和女子排球运动员FMS测试的一个共同特点。但夏小飞等对福建省女子篮球运动员的FMS测试结果,除肩关节灵活性得分(2.80分)和主动直腿上举得分(2.70分)超过2分外,分腿蹲的得分也达到2.13分[27],這与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和女子排球运动员的测试结果都不相同。从项目特点来看,沙滩排球和排球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和冲刺强度都明显低于篮球运动员,而分腿蹲动作恰恰与运动员在下肢处于分腿姿势、上肢处于相反或交互动作下表现出的起动、加速、减速、制动等运动能力紧密相关。由此可以推测,快速跑动距离短且跑的强度相对较小这一特点,导致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筛查结果与女子排球运动员接近,而与篮球运动员相差较大。
2.2.2 FMS测试的左、右不对称情况分析
表2的FMS筛查测试结果显示:受试的22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中有14人存在左、右不对称情况,占比达到63.6%;在14名存在左、右不对称问题的运动员中,同时存在2个以上左、右不对称动作的运动员有6人,占比达到42.9%。但表2数据也显示,左、右动作不对称情况在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中未见规律性的分布特征。
功能性动作的左、右不对称是导致运动员受伤的一项重要潜在因素。以旋转稳定性动作为例,它对沙滩排球运动员在场上完成减速制动技术动作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运动员的旋转稳定性动作存在较大的左、右不对称,就会在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减速制动过程中出现偏向弱侧的“旋转塌陷”现象,对弱侧腿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或前交叉韧带造成额外的冲击力,加大内侧副韧带或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因此,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较大比例的左、右动作不对称现象,意味着其较大的膝关节潜在损伤风险,需要在起训阶段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计划,降低运动员的受伤风险概率。
2.2.3 FMS测试的疼痛情况分析
表2的测试结果显示,有11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接受FMS筛查测试过程中曾报告出现疼痛现象,占受试运动员的50.0%。而且,有5名运动员在3个以上的动作测试过程中报告了疼痛现象,占有疼痛运动员的45.5%,5名运动技术等级最高的国际级运动将健将全部存在疼痛现象。
功能训练理念认为,疼痛是机体发出的一个报警信号,疼痛会导致运动员出现保护性的代偿动作,进而破坏正确的技术动作,导致动作效率的降低[36]。在沙灘排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量依赖上肢活动的发球、扣球等技术动作,如果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出现疼痛或灵活性问题,不但影响发球、扣球技术的动作幅度,也会导致肩胛的稳定性出现问题,进而使发球、扣球的击球动作能量传递效率降低,影响正确发球、扣球技术动作的执行。而在调整传球或调整垫球技术完成过程中,需要下肢用力蹬地、配合手臂的充分伸展或上抬将球从远离球网的后场甚至是场外传或垫向网前的适当空间位置,如果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差或出现腰部疼痛,身体的运动链结构就会出现薄弱环节或出现代偿动作,蹬地发出的力将不能通过脊椎充分传递到手臂,导致调整传或垫出的球动作无力、距离不远。
因此,在训练的起始阶段需要由医疗和康复人员对有任何疼痛问题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进行“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和医学检查,查明疼痛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纠正性训练,逐步控制和减轻疼痛症状。
2.2.4 FMS测试的动作严重缺陷分析
表2的测试结果显示,有12名运动员的动作存在严重缺陷(至少有1项只得1分的动作),即54.5%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存在有严重缺陷的动作。进一步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动作严重缺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过栏步和分腿蹲是严重缺陷出现频率最高的2个动作,在12名有动作严重缺陷的运动员中有6人有过栏步动作缺陷、有4人有分腿蹲动作缺陷(见表5),占比分别达到有动作严重缺陷的运动员的50.0%的和33.3%。
过栏步动作是人体位移和加速的组成部分,沙滩排球运动员在准备用手击球前,必须在预判基础上通过移动和跑动获得合适的击球位置,跑动中会出现大量的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摆动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若双侧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及躯干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运动员的移动和加速跑动效率。而分腿蹲动作则是人体活动中各种减速动作和方向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沙滩排球活动中运动员为了能够及时地占据合理的空间位置去击球,需要很多快速变换方向及加速移动后的减速制动急停动作,而这些动作都会不同程度地用到分腿蹲动作,如果运动员脊柱稳定性或髋、膝、踝的灵活性、稳定性不足,或者背阔肌、骨直肌等跨关节肌肉的柔韧性差,就会导致加速、急停及变向动作的效率低下。
功能训练理论认为,基础动作的限制可导致补偿和替代动作的出现,降低动作的动力链传递效率或破坏下一级动作,进而导致运动损伤风险[36]。高频率出现的分腿蹲和过栏步动作严重缺陷,会大大影响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移动过程中的加速、减速和方向变化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普遍被认为移动能力不足的原因。除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外,这2个动作严重缺陷也会给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带来潜在的损伤风险,必须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对运动员的这些有严重缺陷动作进行康复训练。
3 结论
1)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平均得分为13.23分,低于文献中基于其他运动项目研究得出的损伤风险临界值14分,但目前尚缺乏文献和实证支持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损伤风险预测的FMS标准值。从丰富沙滩排球专项训练理论及加强训练监控的角度看,应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和运动技术等级的沙滩排球运动员的FMS测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不同运动技术级别的中国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相互之间的FMS测试得分无差别;不同运动技术等级的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的左、右动作不对称情况无规律性分布特征;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运动技术等级的运动员;过栏步和分腿蹲是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2个有严重缺陷的动作。
参考文献:
[1] C00K G.Athletic body in balance[M].USA:Human Kinetics,2003:27-86.
[2] KIESEL K, PLISKY P J, VOIGHT M L. Can serious injury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be predicted by a preseaso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J].N Am J Sports Phys Ther,2007,2(3):147.
[3] FOX D, OMALLEY E, BLAKE C.Normative data for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in male gaelic field sports[J].Phys Ther Sport,2014,15(3):194.
[4] FROST D M,BEACH T A,CALLAGHAN J P,et al.Using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J].J Strength Cond Res,2012,26(6):1620.
[5] FROST D M,CALLAGHAN J P.Movement screening for performance: what information do we need to guide exercise progression[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1(25):2.
[6] HOOVER D ,BOURCIER B L S,THOMAS J W R.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M in a population of recreational runners training for a half marathon[J].2008,5(40):219.
[7] LETAFATKAR A,HADADNEZHAD M,SHOJAEDIN 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score and history of Injury[J].Int J Sports Phys Ther,2014,9(1):21.
[8] SORENSON E A.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as a predictor of injury in high school basketball Athletes[D].Eugene:University of Oregon,2009.
[9] BURTON L. Performance and injury predictability during firefighter candidate training[D].Montgomery: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6.
[10] APPEL B M.The Cap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o predict injury in division I male and femal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D].Logan:Utah State University ,2012.
[11] PERRY F T,KOEHL M S. Normative data for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in middle-aged adults[J].J Strength Con Res, 2013,27(2):458.
[12] PEATE W F,BATES G,LUNDA K,et al.Core strength: a new model for Injury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J].J Occup Med Toxicol,2007(2):3.
[13] SMITH C A, CHIMERA N J, WRIGHT N J, et al.Interrater and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J].J Strength Cond Res,2013,27(4):982.
[14] SCHNEIDERS A G,DAVIDSSON A,HORMAN E,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normative values in a young,active population[J].Int J Sports Phys Ther,2011,6(2):75.
[15] TEYHEN D 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a reliability study in service members[J].U.S.Army Medical Department Journal,2012,42(6):530.
[16] PARENTEAUG E,GAUDREAULT N,CHAMBERS S,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test: a reliable screening test for young elite ice hockey athletes[J].Phys Ther Sport,2014,15(3):169.
[17] GRIBBLE P A,BRIGLE J,PIETROSIMONE B G,et al.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J].J Strength Cond Res,2013,27(4):978.
[18] KRAUS K,SCHUTZ E,TAYLOR W R,et al.Efficac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a review[J].J Strength Cond Res,2014,28(12):3576.
[19] MINICK K I,KIESEL K B,BURTON L,et al.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J].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2):479.
[20] FROHM A, HEIJNE A, KOWALSKI J, et al. A nine-test screening battery for athletes: a reliability study[J].Scand J Med Sci Sports,2012,22(3):306.
[21] SHULTZ R,MOONEY K,ANDERSON S, 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inter-rater and subject reliability[J]. Br J Sports Med,2011,45(4):374.
[22] OCONNOR F G, DEUSTER P A, DAVIS J, 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predicting injuries in officer candidate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12):2224.
[23] BROWN M. The ability of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in predicting injury rates in division i female athletes[D].Toledo:University of Toledo,2011.
[24] KIESEL K,PLISKY P,BUTLER J E. Functional movement test scores improve following a standardized off-season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 athletes[J].Scand J Med Sci Sports, 2011,21(2):287.
[25] KIESEL K,PLISKY P J,KERSEY P. Functional movement test score as a predictor of time-loss during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teams' preseason[J].Med Sci Sports Exe,2008,40(5):234.
[26] 周亢亢.功能性動作筛查测试在中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7] 夏小飞,陈峰.不同项目运动员功能动作(FMS)测试与比较[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2):57.
[28] 封旭华.女排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査(FMS)及康复体能训练对防治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的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29] 吴华,阮辉,林明祥,等.功能动作筛查在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6):61.
[30]潘迎旭.中国国家男排运动员的功能性动作筛查结果与分析[C]//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沈阳: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3:2.
[31] 廖韬.功能动作筛查(FMS)在足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5):200.
[32] 周龙峰,王守恒,尹军.中国击剑优秀运动员功能动作的筛查方法与数据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76.
[33] 陈杰林,张亮,杨超.田径、游泳、举重项目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72.
[34]孙永生.国家队男子体操运动员损伤的物理诊断及受伤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9):83.
[35] 黎涌明,资薇,陈小平.功能性动作测试(FMS)应用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109.
[36] C00K G.动作:功能动作训练体系[M].张英波,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20-21.
[37] CHORBA R S, CHORBA D J, BOUILLON L E,et al. Use of a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tool to determine injury risk in female collegiate athletes[J].N Am J Sports Phys Ther,2010,5(2):47.
[38] BUTLER R J,CONTRERAS M,BURTON L C,et al.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predict injuries in firefighters during training academies[J].Work,2013,46(1):11.
[39] LISMAN P,O'CONNOR F G, DEUSTER P A, 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and aerobic fitness predict injuries in military training[J].Med Sci Sports Exerc,2013,45(4):636.
[40] 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