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天坑群
2018-11-30税晓洁
凤山三门海
广西是世界上潮湿热带亚热带岩溶发育最完美的地区,岩溶类型多种多样,著名的“桂林山水”实际上就是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
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碳酸盐岩,广西境内碳酸盐岩分布面广、厚度大、质地纯、组合类型复杂多样和气候湿热等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广西南近海洋,北连大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东亚季风区,年降水量为1100~2700毫米。1976年全国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岩溶的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桂林建立,这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门进行岩溶研究的研究所,研究所院内耸立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
巴马交乐天坑
目前,在广西所发现的天坑和天坑群,分布广泛,从桂北的全州县,到广西南部的崇左县,从西部的那坡、靖西、乐业和凤山,到甲天下的桂林都有,桂林的七星公园就有天坑。
桂林市区有天坑?我有些惊诧。这个天坑位于普陀山山顶,看起来不大,我们到达的位置,是在最低边的一个山口,朝向对面测量直径100多米。
普陀山山顶的天坑,是这里最高的洞穴遗存。那时候,山更广,水更大,形成的溶洞比如今七星岩的上层洞要大许多,因此才会进一步形成直径百米的天坑。千余年来,无人知晓它的存在。大概五年前,才有人告知我,但直到五年后,我才一睹它的芳容。
岁月是大自然的刻刀。从襁褓中的天坑——溶洞大厅,如红玫瑰大厅、马可波罗大厅、马王洞大厅、穿龙岩大厅、干团大厅……到刚刚与地表相连的冒气洞,再到浑圆天坑、椭圆天坑、多边形天坑,以及复合天坑,甚至天坑退化之后不同阶段的天坑,从1%退化,到80%退化,从失去一面陡壁,到仅存一面陡壁,直到退化为标准的漏斗,应有尽有。也许不到百万年,天坑若流星一般在地球历史上荡然无存。
1970年代,南方岩溶洼地曾经作为寻找地下水的依据。那时的理论认为,洼地是地下水的汇水区,应该与地下河道有某种联系,因此通过分析洼地的走向,也许能够找到地下河的踪迹,从而为寻找地下河水提供科学依据。
但事后证明是错误的。洼地和地下河没有必然联系,倒是天坑与地下河必不可分。其实天坑是地下河发育洞穴,从非常成熟的地下形态再到地表的体现。这才是天坑理论的生产意义——寻找地下河和地下水。
现实来讲,广西特殊的岩溶水文环境,形成特有的水土分离格局,干旱片区中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位于岩溶区。地表岩层渗漏强,蓄水能力差,“地表干旱一片,地下水流滚滚”,构成严重的水土分离格局。对于天坑的深入研究,可能会是寻找地下水一条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