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库区生态建设构建大坝宣传平台

2018-11-30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院副院长

中国三峡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浪底大坝文明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院副院长 蔡 明

蔡明 摄影 / 谢泽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大坝建设怎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第二、以黄河流域两座大坝建设为例,谈谈我们对大坝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大坝建设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生态建设有几个方面的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特别关注一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一条,水库大坝与山、水、林、田、湖、草这几个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水库大坝的建设、运行正好切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新时期水利水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从水库大坝规划设计开始,就把生态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勇挑水库大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副重担。

我们认为,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在抗御洪水灾害、调蓄利用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保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就要求我们对水电能源的开发按照大水利、生态水利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建设阶段,要实现开发功能的同时,将保护江河生态系统作为重要任务,进行生态化建设、移民工作和物种保护;在运行阶段,要将提升库区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作为重要职责,通过后续保护建设,构建美好江河生态廊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对大坝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下面我从实操层面,以两座水利工程为例,谈谈我们在大坝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控制流域面积 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包括小浪底大坝上游2.4公里和下游1.7公里的管理水域、西霞院大坝上游800米和下游600米的管理水域。小浪底工程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竣工,总工期11年。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位于小浪底坝址下游16公里,开发任务以反调节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从1993年开始可行性研究工作,2003年10月开工,2011年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对于小浪底这样的已建水利工程,我们对其进行了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一轴——黄河主河道生态文明空间发展轴;二带——黄河河道两侧滨水生态景观带;三区——主体各异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能区(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翠绿湖生态保护区、西霞院大坝及附属设施区)。

据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生态保护规划:以一轴两带三区为生态框架,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重塑稳定的生境基础和建设良好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为前提,采取切实可行生态文明建设措施,重点保护景观区和生态敏感区,有重点地进行生态建设、植被修复和物种繁育,逐步达到全面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为地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

我们实施了坝体生态修复工程。一是在250平台,用“植物作画”,勾勒小浪底大坝的壮美。在坝体上种植色叶花灌木,通过不同植物叶、花的色彩差异,组成一幅生动逼真的大坝微缩图;二是在155、206、216三个高程平台上建设果树种植区,种植苹果、桃和葡萄,春花秋果景色各异,把生境修复、生态体验、产业发展和观光旅游相结合。三是在中部果园入口,将现状一片简单的绿化种植区,重新设计为一处小型精品植物游园,充分展示自然生态、生境修复和大坝景观建设结合;四、坝体道路方面,在不影响坝体安全、保证大坝安全稳固前提下,下挖0.5米做高树池,种植小乔木和花灌木,形成连续的绿化带。

戴村坝 摄影/ 张庆民/ 东方IC

同时,我们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小浪底景区的主要入口,有一棵古老柏树,传说是大禹治水莅临此地所植,被当地人誉为“神树”,但是周边山体植被贫乏,生态性较差。我们对老神树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和彩化,种植色叶灌木、花灌木,适量补种松柏类植物。

我们对翠绿湖也实施了生态保护措施。翠绿湖生态保护区背山面水、地势平坦、池塘密布,自然环境较好,目前已进行初步生态建设,整体环境和开发条件较好,翠绿湖凭借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可融入现代景观元素,打造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区。在生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例如彩化山体、净化水质、增加动植物多样性等,并开发了小干扰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提升保护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水库大坝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

我们把现状农田、山林、水系、动植物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出农田肌理、山脉肌理和花田肌理。大尺度景观风貌营造出自然、丰富、美观的生态文化展示空间;我们在现状水杉林中架设木栈道和木平台,让游人在游览中触摸到绿色的生态气息,近距离感受到水库大坝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提升作用。

再看戴村坝工程。戴村坝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距东平县城区9公里。戴村坝工程从南至北分为三段,依次为主石坝437.5米、窦公堤900米、灰土坝262米。总长度2119.5米。戴村坝高卓的建筑艺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数的血汗与智慧。工程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壮举。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被中国大运河申遗考查组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坝”、“运河之心”。

近年来,由于大汶河与汇河历年来不断向场地内核心区泄洪,形成沙土与泥土交替覆盖的滩地地面,场地中央有水域及坑塘,场地内植被茂盛,有多处杨树林,虽生长良好,但生态群落较为单一。大坝以北及大汶河南岸以农田为主,大清河及大汶河河岸区域以滩地为主,生境单一,种群复合度较低。由于现状汇河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的污染,水质相对较差,如果对污染物不进行拦截和净化,将会进而影响大清河和东平湖的水质。由于汇河水量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这导致了区域内水量随之有着较明显的波动。与此同时,每年的大量降雨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收集利用,随即流走又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以水域为中心,围绕水域形成多层次、多复合的生态圈层,为水陆植物提供适合各自的圈层,尽可能提高水陆交接带的宽度和质量,大量使用生态效果良好的乡土植物,构建复合群落,从而形成更为稳定、更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通过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这些多观赏特征的水生植物,也形成了湿地周边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形成拦截悬浮物——分解有机物,消除氮磷——综合净化污染物——综合净化、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感官的净水流程。

以戴村坝和戴村坝展览馆为旅游参观核心,将游览参观、工程文化、技术文化、生态文化展示相结合,让游人在感受水畔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刻感受戴村坝这一古代文化遗产瑰宝的魅力,以及现代生态文化的智慧,让古代水生态文明和现代水生态文明在此拥抱。

我们认为,科学的水电开发本身就是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的生态工程,对我国江河保护贡献卓著!

小浪底调沙 摄影/ 张晓理

猜你喜欢

小浪底大坝文明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黄河上的小浪底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水利企业监督管理措施探讨——以黄河小浪底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为例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