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11-30蔡亚明

炎黄地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科书中学历史

蔡亚明

(上海大学,上海 宝山 200444)

1 整体分析

近年来对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群体主要来源于教育学方向的学者,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学会的研究人员、历史学科教育的硕士生和中学历史教师。作者机构多来源于国内的一些师范类高校。近年历史学科教育专业硕士的硕士论文以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的占一定比例,除此之外,其文章主要发表在一些教育期刊里。如《教育科学论坛》,《中学教学参考》,《历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论文主要涉及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思路、史料的选择与运用、中国史、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与地理的结合、中美教科书的比较等。

2 研究热点分析

2.1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国内对于美国教科书编写状况的考察涉及较多。例如,冯怡的《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色及其教育理念浅析》[1]一文认为美国中学历史教材遵循范例性原则的编撰结构,侧重向学生传递历史学习的方法、能力。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在语言方面,采取描述性的表达方式。魏赢乐在《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特色研究——以“新航路开辟”一课为例》[2]一文中,选取“新航路开辟”一章,从编写思路、课文特色、分析编写取向等方面来探究,从微观角度探究美国教科书在编写理念上的取向。

2.2 史料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使用

杨利刚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研究——以<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为例》[3]一文中,使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认为《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一书以史料运用最为显著,同时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历史背景,采用史料分析法,对历史文献进行合作探究,以实现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

2.3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的中国史内容

国内有许多学者针对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中国史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2011年张欣颖在其名为《美国Prentice Hall 2007年版<世界历史>教科书中国史内容述评》[4]的硕士论文中,对涉及中国史方面的内容进行叙述和评价。孙岳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5]中,试图用“第三只眼睛”来看美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如何描述中日战争的。同样孙岳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抗战》[6]中,采用了美国比较流行的教科书,着重探讨了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中国战场在战胜日本过程中的贡献、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和评价等问题。认为美国中学教材中关于中国抗战的叙述相对简单,期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教科书更可观地叙述这一历史。刘敬辉在《美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7]一文中,深入研究和梳理美国课标所要求掌握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来了解美国青少年眼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刘敬辉分析了美国中小学和初高中阶段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对比中美历史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学生通识教育和独立思考能力、历史师资培训制度的异同,希望中美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进步。

2.4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科书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肖素红在《<人类的历程:世界历史>:美国德克萨斯初中历史教科书评介》[8]一文中,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人类的历程:世界历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文本,将知识选择、编辑特色和能力养成,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视野,感受历史学的魅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李稚勇,陆正东在《美国探究性学习历史教科书论析》[9]中,面对如何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提高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美国2000年版地教科书《发现美国地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一书的写作意图、框架设置、主要内容和价值功能等方面的介绍,认为该书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齐树同在《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案例与做法》[10]中,以美国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与现在的关联》为例,对利用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进行探究。陈其在《美国中小学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以美国教科书对“美国的创立”的处理为例》[11]中,认为中美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宪法制定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存在着叙述上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关注的焦点在于对美国和世界的宏观历史影响方面,而美国将此段历史视为中小学生社会学习的一部分,美国希望中小学生了解美利坚民族及其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传输美国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宪法精神,鼓励美国年轻人积极参与国家政治。陈波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保守主义国民意识教育——以德克萨斯州“麦克道格尔—李特尔版”历史教材为例》[12]中,通过考察“麦克道格尔—李特尔版”《美国史》和《世界史》教材的编排与内容等要素,鉴于历史教育有培养青少年认同国家或社会主流观念的功用。他揭示了保守的国民意识教育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渗透。陈波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国民意识教育——以德克萨斯州“麦格劳—希尔版”<美国史>为例》[13]中,选取“麦格劳——希尔版”(McGraw Hill)《美国史》,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美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可以将社会多元化的内容纳入到教科书的编写中,但受到了保守主义的强烈抵制。陈慧萍在《“活”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从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设计细节得到的启示》[14]一文中,探究美国教材的设计细节体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方法。

2.5 中美中学历史教科书之比较

国内学者对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擅长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特别是与中国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例如,熊守清在《美国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15]一文中,把中美在中学历史课本的编写体例和印刷装帧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历史课本都采用章节体,重视直观性,讲究印刷装帧。而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英雄史观和“欧洲中心论”的倾向比较严重。周仕德在《中美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建构的比较及反思——美国ML版与人教版的“启蒙运动”为例》[16]中,从叙事学和教学论的视角,将中美两国的历史教科书编撰的《启蒙运动》一节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新课程理论要渗透教科书内容的构建,教科书内容建构要始终围绕历史的核心知识。安新在《中美中学历史教材之比较研究——以“大萧条”为个案》[17]中,笔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岳麓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大象出版社选取了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又选取了由美国专门开发中学教材的麦克道格尔李特尔公司出版,美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World History),将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微观上对比中美两国教科书的“大萧条”问题,分析中美两国教育目标、历史观以及文化观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美国中学教科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历史教育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2.6 其它方面

在历史教科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方面,马天宝的《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史地结合特点分析——以《世界历史与地理》教科书为例》[18]一文,首先讨论了历史和地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主张学生应擅长使用地图和时间线的结合。如使用时间轴、地图等。还有一些带有观点性质的文章,如王旭东在《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折射出美国国家历史观》[19]一文中,从《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谈起,认为美国历史教科书存在谎言现象,表明美国历史教育有学术、写作方式、历史观等方面的问题。美国基于自身价值取向,对美国历史事实的选择,构成了“美国国家历史观”。然而这种历史观属于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唯心史观范畴。从根本上说,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谎言现象是不可能被消除的。

3 总结与思考

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必须关注世界,美国的历史教科书给了中国很多启发。首先,在教材编写方面,中国应该从原本的内容的罗列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内容生活化、大众化,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体味到历史教材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其次,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中国教科书应涉及一些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创新,主动学习思考并创作,敢于推理探究历史的原貌。再次,在教科书中的国外史方面,中国教科书对其描述应尽量客观准确,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历史。最后,在教科书中,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图像使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肯定现有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第一,对美国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历史背景探究较少,仅仅罗列了编写内容,并未深层次挖掘背后的原因。其次,在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历史资料的使用方面,主要探讨了《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这一本教材,并未从其他教材中总结出其选择史料的规律。第三,为了吸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中学历史教材中使用了大量有趣的历史图片,而学者并未从美国中学生历史教课书中的图片着手研究。

由于国内期刊的数目有限,关于美国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的主题,研究论文散见于期刊、书籍中,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历史教育提供来源。

猜你喜欢

教科书中学历史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藏起来的教科书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