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2018-11-30张海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
张海燕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
一 高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课程教学现状
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国内首批、国际首次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助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普通本科学校在面对互联网+的浪潮时大多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对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是一门新型的技术工具,大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方式的授课,在意识中不太想改革;另一方面,慕课、微课与传统教学的结合需要有具体的政策和相关文件做支撑,而普通高校大部分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所以造成慕课、微课与传统教学改革的步伐放慢。现实局面是大多高校在某个专业的某门课程有某些老师对慕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传统教学主要是借助教材进行课堂授课,而现行教材大多侧重理论知识的编写,涉及案例较少或者案例比较陈旧,与实务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大多接受的知识也是理论性的,造成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期末考核环节,主要是通过试卷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仍然是记忆、认知和理解,对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体现很少。尤其在现在国家提倡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大中专学生在上学期间创业,但是创业所占用的时间与课堂教学出现冲突,学生在学业和创业之间的艰难选择,迫使很多学生放弃创业。
(二)教材与实践结合程度存在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多年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并没有相关从事实务工作的经历,所以导致教材的编写侧重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课程知识如何在企业中具体应用情况缺乏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应用的更新换代加速,企业实务的发展也在加速,有些教材虽然也有相关案例分析,但是出现应用案例过时现象,尤其是与计算机的发展紧密结合的相关课程的教材,更容易出现案例过时,最终导致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实践存在差异。
(三)教学形式单一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由于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关的学时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一门课程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在进度的安排上只能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否则教学进度完不成。有的课程虽然也有相应课时的实践学分,但是由于课时限制,真正分配给学生的实践学分也被相应的理论知识占用了。虽然在有的高校也建立了校企合作,但是真正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的又有多少?首先是企业的场所限制,企业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承受学校的大量学生;其次,就算去企业实习,企业的精通实务的技术人员,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本事交给学生,所以事实是大多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最后,一些工程类的实习大多还是在自己的实验室实习,实习的大多是教材上的内容,与实务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实验教学就是写几份实验报告而已。
(四)考核方式单一
在课程期末考试时,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大部分高校还是一考定终身,即通过期末卷面考试方式给一个成绩,平常的考勤占一部分成绩。如果是实践课程,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对于一些创业的学生和提前就业的学生如果仍然采用此种考核方式,就会出现课程考试不及格或者没有成绩需要补考的现象,因为如果学生创业和提前就业肯定不能参加课堂教学,这样的话,平常成绩就没有了,况且好多学校的制度规定,旷课多少次,就没有考试资格或者不能获得最终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或者提前就业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下降。
二 高校课程慕课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教学设计
(一)慕课的教学特点
慕课一般由个人或组织制作,目的是加快知识和技术的迅速传播,发布于网络上的供全球用户自主学习的免费或收费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打破了高等教育院校和教室的限制,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规模大。慕课课程涉及范围广,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的学习和交流。第二,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段学习。第三,每一门慕课配有详细的教学讲义、视频和检测认证以及交流平台,学习者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并在有疑惑时与学员和老师及时进行互动交流。
结合慕课的教学特点和高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下慕课和课堂教学的结合方式。
(二)增强教师专业教学技能
慕课、微课平台开发的课程具有如下特点:课程平台的院校都是专业中的名校,其师资力量也大部分是名家名师,在知识体系的安排和把控上技高一筹;与地方院校的传统课堂相比,知识的专业性较强;与实务结合较强,使学生易于理解。尤其在案例分析方面,能够结合专业发展最新知识金鑫案例讲解。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注重所学知识的未来发展方向,注重前沿理论的介绍与述评。教师可以利用慕课特点,增强自身日常教学中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教授同一门课程的高校教师可以先对该门课程进行集体研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每一章重难点的应用案例,查看教材的编写是否存在案例过时的现象。然后再开课前分工观看慕课平台发布的相关课程,找到课程组认为对学生辅助学习比较好的慕课,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预习。通过课下观看课程组推荐的慕课课程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及相关课程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把疑问反馈给老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对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现场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答疑和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讲授。在章节重、难点的知识应用环节,如果和企业实务的联系紧密或者不太清楚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教师也可以与企业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让企业人员对问题做出答复,教师可以录制成5~8分钟的微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当然,慕课平台也是很好的复习手段,当课堂学习相关知识没有理解时,学生可以通过相关慕课课程进行及时的复习和答疑,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机做慕课课程的练习题,测试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情况。
(四)实现学生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期初,提前将班级学生分成5~6个人左右小组。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的合作。尤其在讲授教材的重、难点时,方便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例如老师通过对各个小组进行课前考核、上课考核、课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掌握课程重、难点的目的。课前考核即通过课前观看老师推荐的慕课资源,针对教师对相关知识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组内讨论,总结小组成员对相关知识点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形成相关纸质资料(电子),或对观看慕课和任务的完成过程制作成相关小视频发送给老师。在上课时,老师根据小组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有重点的讲解,并通过提问或者翻转课堂的方式,观察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对于被提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分数,完成课堂上面对面的对一部分同学的考核,这些过程性的考核,形成学生最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达到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核。对于提前就业的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和老师进行语音交流达到过程性考核的目的。或者从实习单位获得单位对学生评价的小视频,作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第一部分。另外,老师可以在慕课上选择一门和自己所授课程内容相似的慕课平台等国内一些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提供配套的单元检测、在线认证、考证等,全部通过后,成绩合格的学员会收到电子版免费证书,学校可以让提前毕业就业的学生去慕课网站学习相关院校的慕课并查看他们的证书,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 高校课程微课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教学设计
(一)微课的教学特点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英文是Microlecture或者Microcourse。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大部分微课时间在5~8分钟之间,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和侧重点,内容短小精悍,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重要知识点的课程小视频。微课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学用时短。一般用时在5~8分钟,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提出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突出主题,观点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单一。第二,占用存储空间小。短微课内容的核心是教学视频小精悍,微课视频的格式大都属于在线播放的形式,在线播放的最大特点是所占存储空间小,方便学习者在线播放或者下载到移动客户端学习。第三,便于场景化设计。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进行教学设计,辅以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在线测试、评价反馈等手段,要求观点明确、主题清晰,从而构成了一个情景化的资源包。第四,制作可行方便。鉴于微课内容短小,多媒体制作技术日渐成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者,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各种声音、图像或者模拟场景来进行微课的制作。
(二)高校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类型:可以分为“新课导入类”“课程知识讲授类”“操作演示类”和“重难点讨论类”等,每类视频均可按照制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教学需要制作成授课式微课和PPT式的微课,每种微课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目的在于怎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学、怎样学、学得好。对于“新课导入类”的微课设计:高校教师可以通过集体研讨,为新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方法通过本专业德高望重、专业过硬的教授的发言拍成小视频播放,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提供清晰的思路和理解自己所学课程在专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在新章节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教师采访企业实务中的专家做成小视频,让学生提前明白自己所学章节知识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学生学习积极能动性的培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课程知识讲授类”,教师可以将慕课平台的相关教师对难点知识点讲的比较好的截取下来做成小视频,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对难点知识讲解的补充。对于“操作演示类”,教师可以联系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对其相关技术的操作用手机录制下来做成小视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感官认识。对于“重难点讨论类”,学生可以在预习章节环节,提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疑问做成小视频或者形成问题与教师通过QQ或者微信沟通,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问题自己录制小视频将学生反馈问题总结出来,在讲授课程相关章节前进行播放,这样对于没有预习的同学也知道课程讲授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认真学习的章节和相关知识点。
四 慕课、微课应用于高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一)合理利用慕课、微课资源
慕课、微课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其了解和应用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普通高校可以结合慕课、微课特点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教学资源开发,多与校内外的研究机构、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慕课课程建设。此外,教师要强化自身运用慕课平台、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本校的“慕课”平台,让慕课、微课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成为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普通高校学生生源、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要其端正思想,强化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慕课、微课成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好平台,而不是无人监控、偷懒学习的利器。
(二)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注重考核创新
普通高校课程考核,以采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各占总成绩的1/3。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准确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互动平台的表现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理论学习能力课程结束后由闭卷考试成绩决定;实践能力由学生完成某个指定实验技能的情况进行评定,也可以通过学生撰写本课程某一知识点在生产实践的应用或产学研合作情况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对于创业和提前就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对其慕课课程的相关考核结果结合其对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作为对其的成绩评定。
(三)完善学校慕课、微课相关管理制度
慕课的兴起,对地方高职课程的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校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面对新改革思潮的出现,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充分认识到慕课教学的教学特点,出台鼓励教师探索应用慕课教学改革的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宏观组织引导,对教师和学生应用慕课资源也是一种宣传和鞭策。课程“慕课化”管理或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可由学生在选课系统中进行评定,同专业教师进行课程观摩、集中评课的方式进行督导、反馈。此外,学校也可派督导人员进行定期的听课与指导,收集学生慕课化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和评价,督促教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与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另外,学校需要加大在慕课、微课课程制作发面的经费投入力度。
五 研究结论
慕课、微课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充分利用该网络平台的教学优势,结合高校课程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教师+学生+平台”三位一体,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慕课、微课毕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课题教学,往往还需要教师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深度参与,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普通高校选择课堂教学与慕课、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是一个明智之举,既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又能节约资源,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对于慕课、微课应用于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既要接受、学习、探索、改进和完善,更要充分的预期到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对症施治、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慕课、微课真正成为一种既能兼顾课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