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反思

2018-11-30王文燕郭德明张立刚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27期
关键词:社团应用型学院

王文燕 郭德明 张立刚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不断探索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独立学院继续深化办学理念,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活动是否适应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要求,向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笔者基于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调查研究,反思了独立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影响。

一 独学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支撑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共同兴趣为出发点,推动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某一事物进行深入的追求与探索。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的自组织活动,通过对学生个人兴趣需求的整合,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在规范中培养自我意识

学生社团活动的首要价值是学生共同兴趣需要的满足,这种需要的满足过程正是大学生在规范中进行自我意识的探索过程。人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本质不同的动机结构,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学习和教育。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有着对构建自我身份的心理动机,学生社团是课堂主渠道之外,大学生构建自我心理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社团中,大学生在自组织框架中实现着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自我意识培养与探索。从个人层面来看,大学生依据兴趣选择学生社团,期望通过学生社团使自我兴趣得到培养,使自我兴趣水平得到提升,扩展为一种自我优势的标识,例如,“擅长羽毛球”“擅长篮球”“擅长演讲”等在毕业求职中成为自我优势的重要表征。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社团遵循组织章程,大学生进入学生社团,意味着个人兴趣到共同兴趣的转变,意味着兴趣社会化的过程。

大学生在规范中实现自我意识的完善,有利于应用型人才打破专业定位的单一自我发展评判体系,形成多维度的自我发展评判指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在学生社团的组织规劝作用下,大学生个人兴趣发生着修正和调整,兴趣不仅表现为一种活动倾向性,还表现为一种共同追求的意志和品质,这种意志和品质甚至成为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主导价值追求和核心能力,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未来发展的趋势。例如,54.93%的毕业生认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创业)和学生社团工作的经历有一定关联;65.23%的毕业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对自己的择业与就业有影响(文中数据均引自《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结果》)。

(二)在交往中提升能力生成的自信

学生社团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交往,在交往过程中生成新质的能力。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构成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一些主体通过活动创造出活动产品,成为另一些主体的活动对象或手段[1]。例如,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力表征、解决问题方式、活动成果或展示效果等都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创造性产品”,这些“创造性产品”在学生个体间互相传递,达到循环的积累效果,并产生出新质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活动会调动学生团体面对活动对象,共同创造出活动产品,即学生团体面对同一活动产生了“共同产品”,这个“共同产品”就是学生能力生成的体现。例如,54.48%的毕业生认为组织和策划社团活动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在学生社团中,学生通过交往活动产生获得新质能力的体验是学生社团的主要魅力所在。通过交往活动获得新质能力的深刻体验,往往是应用型人才走向社会、面对新问题时能力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在变化中体会职业意义

杜威谈到经验与教育问题时,明晰了兴趣在游戏与工作两种活动中的不同点。“在游戏活动中兴趣在于游戏活动本身,而工作的兴趣则在于活动终止时的结果。”而且,工作的兴趣是“不断前进的活动兴趣和趋向于最终结果并且各个阶段一线贯串的活动的兴趣。……活动因有所趋向、有所成就而意义更加丰富了。”[2]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比如竞赛、学习、培训、训练等多种活动,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带来的在学习、生活和成长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预设为职业意义的体现,这种职业意义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表现出应有的现实作用。例如,有15.86%的毕业生认为社团活动经历改变了自身的成长轨迹,对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影响非常大。有40.41%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后的实践和经历让自己更加明白了社团活动的用意。

(四)在整体性学习中实现素质结构的改变

随着知识的发展,“新的更加符合知识增长或科学发展实际状况的知识增长方式——‘批判的’、‘整体的’‘综合的’‘反基础主义的’‘社会的’‘合作的’增长方式正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3]相应地,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不仅要掌握实用的技能、技术,还要学习推动合理使用技能技术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一方面,学生社团通过课堂学习之外的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掌握新的知识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学生社团虽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在实际运行中,还承载着多元价值主体的教育目的的实现。从国家相关部门到学校管理层、从教师到学生,可以说都是学生社团的价值主体,[4]都赋予学生社团以一定的教育要求,最终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升心理健康品质、加强就业能力等的整体性学习的场所,并优化着学生的素质结构。61.41%的在校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对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较大或者很大。42.69%的在校生感到学生社团活动对自己就业的作用很大。

二 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社团活动层次呈现非连续性

一般来说,活动层次之间呈现有趣的构型:较高结构构成的两个端要素决定着较低结构构成的方向或意义。任何结构层次的意义或方向都以比它更高的层次为中介,而更高层次只有通过较低层次的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5]这样来看,活动结构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是相互连接,依次递进的关系。而学生在社团的参与时间较短,人员更换频繁,割裂了学生社团活动层次的连续性。同时,当学生参加低层次活动后,已具有了参加高层次活动的能力准备心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参加高层次活动时,将会产生对社团活动的不满意感。由于学生社团性质导致的社团活动层次的非连续性,导致学生社团活动存在水平低、活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现象,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升效果。在调查中发现,24.6%在校学生没有实现当初加入学生社团的初衷。有78.1%的毕业生建议学生社团最需要对各种活动质量进行提升,要突出活动的意义、内涵和引导功能。

(二)学生活动积极性存在波动现象

在实际活动中,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影响着交往的效果。有60.8%的学生认为活动多且丰富多彩,有6.97%的学生认为活动多却流于形式,14.25%的学生认为活动少并徒有虚名。通过相关研究,学生活动积极性、活动效果受到活动内容、活动场所条件、活动对外合作交流频率、指导教师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社团内容来看,兴趣型、科技实践型社团成员积极性高,理论学习社会公益型社团活动积极性最差。从学生社团活动硬件来看,当学生认为社团场所条件完善和比较完善时,学生社团成员积极性较高,分别达到46%和45%。当学生认为社团场所条件不太完善和很不完善时,学生社团成员积极性较高只有14%,而积极性不高达到最高46%。从指导教师责任心的影响来看,指导教师经常参加活动时,学生社团成员活动积极较高比例最高为45.45%,指导教师不参加活动时,学生社团成员活动积极性一般比例为最高,达到48.28%。从活动对外合作交流频率来看,经常与校外企业合作的社团活动积极性高,其中“积极性较高”比例达到61.43%。而没有与校外企业合作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或一般达到59.16%。社团活动积极性的波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交往程度和学生内部能力的生成效果。

(三)学生社团活动存在满足不了需求的状态

活动是满足人需求的特殊中介方式。[6]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满足自身成长、成才需求。但实际的活动效果使学生需求满足状态产生了层次感,包括非常满足需求、比较满足需求及满足不了需求三种状态,满足不了需求状态表明社团活动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脆弱。这主要受社团负责人能力、活动质量、活动效果等因素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社团主要负责人的满意度非常不满意的为14.25%,组织管理能力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10.27%,社团开展活动整体质量的总体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10.7%,对所在的社团整体活动效果的评价中非常不满意为9.96%。其中,科技实践型社团整体活动效果非常不满意比例最高。“学生发展定位窄小,不能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水平较低,活动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成为影响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满足不了需求状态的存在,直接显示出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在自组织方面的难点和重点是定位与创新,为社团内生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学生社团活动自我教育功能有待提高

“活动是人对周围世界能动关系的特殊形式,它的内容是在掌握和发展现有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改变和改造这个世界。”[7]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能动改造自我的形式,通过自我教育过程来实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社团活动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方面,还有18.91%的同学认为作用不明显。10.02%的学生认为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12.45%的学生认为思想引领作用不明显。18.3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业没有影响。13.1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成长作用不大。分析其中原因,有社团活动质量提升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存在混拿学分、消极对待活动、活动效能感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应是学生社团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 独立学院学生社团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新时期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兴趣发展与变化状况调查

加强对新时期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兴趣发展与变化状况调查,分析新时期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倾向性,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成长目标体系,优化学生社团类型结构和活动结构,建立社团活动效果与学生需求满足之间动态调控机制,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主观需求与主观愿望表达与实现、合理构建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社团成为快速准确传递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时代新特点、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阶段新动向的重要阵地。鼓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兴趣优势申请建立新社团,对于需求呈严重萎缩的、人气弱的学生社团进行整改或解散,提高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满意度。

(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社团辅助条件建设

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活动,而是在追求一种活动社会化的理想效果,这表现为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中相类似活动在结构上的一致性。如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工作人员着装形象等要求已接近于社会标准,这样,在活动设施、场所等都会有新的要求,学校应扩充学生社团硬件经费投入,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需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社团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但在提升活动水平等方面还需指导教师的介入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社团与指导教师的关系是值得重视,因为毕竟与课堂教学不同,指导教师如何把握好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度也是值得在实践中摸索的规律。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专门化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社团负责人培养,提升社团软实力建设。

(三)提高学校对学生社团作用的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社团有效管理”“校方的支持力度”是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学生社团发展的外在环境中,学校和领导的重视排在第一位,经费问题排在第二位,其次为制度、管理、指导教师、场地等问题。学校应在大思政格局下,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生存自信、塑造品质、表征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学生社团自组织建设

学生社团建设最主要的主体还是学生自身,学生社团自身具有松散性、自主性等特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向、活动手段等极易受社团主要负责人、社团内部成员约定俗成等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应加强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制度建设的审核和监管工作,实现社团共同兴趣发展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有效融合,凝炼每个社团鲜明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个性,以确保学生社团自组织内部的持续发展,减少学生社团活动的满足不了需求的状态。

(五)以品牌建设带动学生社团资源配置

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并不是独立学院经费不足,而是学生社团提不出进一步有效使用经费的可行性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水平较低限制了学校对社团的物质投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社团最希望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社团制定发展目标,打造品牌特色”。这就需要学生社团在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以凝炼品牌活动为抓手,合理进行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电子科技创新协会为例,该社团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以实验室为活动场,以项目为整合,成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00支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一员,同时也是唯一一支来自独立学院的科技创新团队。

(六)完善学生社团发展动力系统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社团之间合作交流频率高,活动好评比例高。校内学生社团之间合作交流较为频繁的,学生社团活动积极性就高。对于学生社团与校外企业合作交流的形式,有32%的学生希望校外企业提供参加学习机会,26%的学生希望校外企业赞助活动,有24%的学生希望社团搭建平台与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有18%的同学希望校外企业高层到校开展讲座。可以看出,学生社团发展需要整合内部与外部力量,构建整体性驱动系统。可以推动以微小项目为驱动,积极搭建学生社团与外部的交流合作平台,带动社团与社团、社团与企业合作。

猜你喜欢

社团应用型学院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社团少年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