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击师德建设的“软肋”

2018-11-30

教书育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软肋师德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是教育行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倍受大家的关注。审视我们的工作,还是存在一些“软肋”。

一、对当前师德建设的三点思考和忧虑

1.外在的权威强制难以内化为教师的自律

目前,我们的师德建设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外在的强制力量,这些要求并没有完全被教师个人所认同并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维、情感和意志。我们有规范教师行为的主观愿望,但是教师群体中依然有违规失德的个案。通常都是学校领导大会要求小会批评,这不允许那不能做,列出几个条款、几个不准、几个注意,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风一吹就会掉在地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2.潜在的职业良心不等于职业道德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个良心活”。这话不能说不对,但是,职业良心并不等于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如果我们只是凭借感性的、经验性的、朦胧状态的职业良心和“人格底线”来尽自己的义务,并没有用理性的、清晰状态的、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这就显现了师德建设中的“低层次”。

3.师德理论的灌输难以达到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们都比较习惯于通过学习宣传师德规范和法规文件来规范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而较少关注教师内心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冲突与失衡,这就造成了师德理论宣传和师德建设实践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使人们误以为师德只是约束教师行为、督促教师尽职尽责的外在手段。

二、我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两点尝试

1.“我们一起来读书”

读书本应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班级事务,除了教学教研用书之外,很少主动阅读其他书籍。为了使教师能够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共创和谐校园、书香校园,我们学校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

首先,根据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由学校领导挑选出一些适合教师研读的书目。然后,组织全体教师同读一本书,并通过检查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优秀读后感评选和读书答题测试等方式,鼓励教师读书。

通过读书,大家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通过读唐晓龙先生的《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教师远离了浮躁,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通过读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找到了职业幸福感;通过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通过读雷夫的《56号教室的故事》,教师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乐……

2.“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是要拥有这种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

教师的平凡需要人们的尊重,心理学家也指出:个体长期处于得不到承认的境地,体验到更多的就是疏离感,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即认同感的缺失。我们会利用“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组织“我的育人故事”演讲比赛、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让老师们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讲身边教师的育人故事;讲自己的成功经验,讲团队的合作精神等。每一次演讲都是一次心理的倾诉,一次成果的分享,一次精神的洗礼。演讲者激情表达,真情流露;倾听者给予赞许和认同,使演讲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另外,我们还会通过评选“阳光教师”“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和“感动学校的人物”等,鼓励大家见贤思齐。

师德教育是关乎教师思想领域和心灵深处的干预行为,简单地说教和表层的制约难以奏效,尚需我们用心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猜你喜欢

软肋师德职业道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致良知与师德
软肋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