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思维魅力 培养生物素养
2018-11-30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李晨霞
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李晨霞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物学作为学科教学越来越重要,成为带头学科之一,是形成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严峻、迫切的任务。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学目标不明确,在生物教学中往往以智力水平和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习和教育的水平,而学习者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则被摆在次要的地位。为了使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需要在教学中明确生物教学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也经常可以看到六七岁的小孩满脑子莫名其妙的问题和异想天开的想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受保守意识、担心失败等观念影响,学生开始满足课堂所学,失去了敢于怀疑,乐于思考的精神,从而挫伤了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调整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比如有些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很想做又怕不成功,也担心操作不规范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取笑;有些学生对某些实验,特别是动物解剖实验则存在心理障碍,因此不敢动手或实验时缩手缩脚;而某些学生则对实验有新的想法,但是担心实验失败和老师的批评。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耐心辅导,鼓励学生放手尝试,同时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协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于学生动手实践的结果,教师应当逐个点评,注意保护和扶持学生活跃、多元化的创新思维。
例如: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技能。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器、捕虫网及其他有关器具和仪器的技能。搜集、培养和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技能。新课程要求中学生应具有采集植物和小动物的能制作装片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的技能。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技能。根据新教材提出的参观、调查的要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等,做观察实验记录,画动植物的简图,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做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此门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平时注意收集相应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实授课内容,提高同学的科学文化素质。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生物学与环保知识结合点较多,相容性较大,是和环境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具备环保技能的合格建设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把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其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了解有关的环保知识。
最新生物科技成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生物科学是新课改的主导学科之一,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结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动物的特性,介绍仿生学的最新进展;讲解大脑的结构时,介绍人工智能、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技术;结合生物的遗传,介绍良种培育;此外,还有“克隆羊”“转基因动植物”“太空生物实验”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消化课本知识、培养科技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用生物常识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也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由于现行生物教材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所脱节,往往出现学生学完生物依然“五谷不分”的弊端。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生物常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如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结合相关新闻报道,指出夜晚睡觉时与大量绿色植物共处一室的危险。将课堂所学知识及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提高了劳动和生活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具有很强直观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比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原本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许多学生只是觉得这类实验有趣,但是实验中注意观察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只能是听教师描述而已,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自己动手,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实验中,他们会注意观察对象,注意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探求实验现象发生的原因,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课教学以课本内容讲述为基础,辅以挂图模型或标本。课本内容讲述的基本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绝大多数生物过程,传统的挂图和模型往往只能展示其始终,或者只能表述该过程中某一瞬间的状态,割裂了整个动态过程中前后联系和因果关系。对学生来说,没有直观的感知,因此觉得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各种媒体信息的组合和加工,可以自由地展现各种动态过程及每一瞬间的静态形貌,甚至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压缩和展宽,更加清楚地感知生物学动态过程中内在的自然法则,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学生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做出反馈,从而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
总之,在新课改教育中,应当紧密结合课堂教育,以实践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生物教学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知识的途径,同时成为训练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