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礼仪的种子,收获爱的果实
——浅谈大班幼儿礼仪教育
2018-11-30孙艳
文 孙艳
一、以多种收集方式为出发点,让幼儿了解生活环节中的礼仪
案例:在一次中午进餐的时候,诺诺举手要喝汤,当我把汤端给他的时候,他没有说“谢谢”,端起汤就喝,还发出很大的声音,直到把汤全部喝完。他用手擦了一下嘴,把碗送回到了餐车中。
这样的例子在平常的生活环节中经常发生,幼儿不注重礼仪,甚至一点礼仪的意识都没有,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打喷嚏时没有避开对面的小朋友,咳嗽时没有用手捂住嘴巴,嘴里有很多饭时还在说着话,进餐后没有把嘴擦干净等。其实,幼儿不是不会运用礼仪,而是他们不知道在生活环节中有哪些礼仪。于是,我收集了在进餐环节、午睡起床环节、离园环节等生活环节中基本的礼仪视频,利用娱乐环节让幼儿进行观看。看的时候,视频中人物的做法引发了幼儿激烈的讨论,有的幼儿会笑话别人做的是错的,当我把他们生活环节中的录像播放出来后,幼儿才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且亲身感受到自己在生活礼仪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以多种展现形式为切入点,让幼儿掌握并运用生活环节中的礼仪
(一)展示生活环节中的礼仪图片,引导幼儿全面掌握礼仪内容
案例:在晨间入园时,有的幼儿会带来自己的书包、故事书、小玩具等,在进入教室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些物品随意地放在桌子、柜子或玩具架上,教室里显得非常杂乱。
前期,幼儿已经了解了生活环节中的礼仪内容,为了让他们更加清楚全面地掌握生活礼仪,我制作了不同环节的礼仪图片在教室的不同方位进行了粘贴。例如,在进门处,设计了入园时的礼仪图示,上面绘画的内容是进入班级与老师、同学问好,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等,幼儿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就会明白了;在盥洗处,把设计好的图片贴在了盥洗室墙上,指示大家有序地做事情,如:先排队,然后安静地走进盥洗室,如厕时要互相谦让,不急、不挤、不推等,喝水时要按照顺序安静地接水,能够做到不浪费,在喝完水后,要安静地走出盥洗室,
文孙 艳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游戏等等。同样,我还把离园的礼仪展示在教室门口,将进餐的礼仪展示在食堂的门口,从而及时提醒幼儿知礼、懂礼、用礼。
(二)以自身的正确行为动力,提升熏染自我与他人礼仪的发展
案例:开展“我是小小礼仪家”的宣传活动,在进餐前,每天选一名幼儿作为宣传员,向大家宣传自己习得的一些礼仪知识。今天豆豆是小小宣传员,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孩子,他和妈妈沟通交流后决定向大家宣传放学时候的礼仪,于是他在家认真做了相关练习。今天,他认真地讲述了自己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并赢得了小伙伴的掌声。放学了,当他的妈妈来接他时,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快快地离去,而是站在门口,像小老师一样进行监督,当有幼儿没有和老师主动说再见的时候,他会提醒这名幼儿,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小小礼仪家。
三、以多种评价方式为总结点,提升幼儿在生活环节中运用礼仪的自觉性
案例:我们在每周“我是星宝宝”的栏目中,会由幼儿自主地选评出谁是“礼仪小明星”。在这一周的评选中,出现了佩佩和瑶瑶两位候选人,但是只能选出一位,怎么办?幼儿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两位候选人讲一讲这一周自己是怎样遵守礼仪规范的。当两位候选人说完后,幼儿们推选出佩佩当礼仪小明星。因为,佩佩每天都会主动地遵守很多礼仪,同时还会提示同伴正确的做法。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幼儿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并且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中,幼儿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来提升幼儿运用礼仪的自觉性,如,在进餐环节结束后,我们会让幼儿自主进行评价,选出进餐礼仪小明星,然后在他的身上挂上绶带,由他来执行今天的宣传任务。我们还采取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努力做好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幼儿把礼仪带回家,让每一个家庭也充满和谐的礼仪氛围,使幼儿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礼仪小使者,真正做到学礼、知礼、懂礼、用礼,让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