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的情境 主动地游戏

2018-11-30顾晓梅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游戏

文 顾晓梅

一、打造情境化的园本文化

我园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互动性游戏环境,建立多元化游戏区角,关注区角之间的开放性、互动性,充分发挥“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教育作用,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可以观、可以闻、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的世界。

一是户外,除了基本的攀援区、组合器械区、木质钻爬平衡区、帐篷角色区外,我园还创建了休闲农庄、健康操场、曲水长廊大型互动区,积极打造幼儿生态式文化校园,力求让每个角落都焕发生命力。二是室内,我园尊重每个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差异性的学习特点,大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合理灵活地创设走廊、通道、专用室等活动空间,通过适宜材料的投放、动态环境的创设,满足每位幼儿的需求。

在“六大支架”的引领下,我们在各班活动室内依然保持表演区、科学区、益智区等多个核心区域,逐步去掉“展示性”“固定性”的标牌,投放数量充足、种类繁多、适合幼儿的材料,将活动室、卧室和走廊整合起来,创设开放式游戏区,允许幼儿跨区域游戏。至于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幼儿自己做主,使幼儿的游戏活动变得更丰富、更真实、更生动。

二、丰富课程生成内容

课程内容是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内容是在教师不断的探索中建构起来的,是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在调整、尝试中开展的。

我们保留活动“主题式”呈现的特点,探索有本班特点、体现地方文化的主题游戏模式;调整集体教学模式与每周节次,采取主题区域游戏方式并进行小组化教学,完成课程的每个阶段任务;教师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方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材料进行园本课程游戏化设计和环境创设;幼儿园定期组织交流,让经典游戏和民间游戏传承、创新。我园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做深入思考,充分尊重农村幼儿的身心特点,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加入游戏课程观、生活观、经验观等理念,使课程更具整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挑战性和适宜性。

三、调整活动组织形式

将幼儿桌椅“秧苗式”排列改变为活动区布置的空间结构,幼儿可以自行选择座位与同伴;在活动区完成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集中共性问题开展集体活动,提高集体活动效益;以游戏为集体活动主要组织形式,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生活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区域游戏、户外活动做到让幼儿自选内容、自主游戏,自主决定活动进程,自定规则并遵守;开展小、中、大班幼儿混龄户外集体活动,通过大带小,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合作、互助;开展重大节日庆祝活动,邀请祖辈家长或民间艺人来园和幼儿跳竹竿、翻花绳、甩大炮、扎龙人、编花篮等。

四、拓宽实践活动空间

教师在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的过程中与幼儿、家长有效互动、交流、沟通,建构起属于自己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将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之中,既关注活动的过程,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落实;既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我们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走进由各种材料建构的室外游戏场,体验纵情游戏的欢愉。我们在距离幼儿园不到1公里地的红学公园,开展半日体验课程,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幼儿在公园中自由玩耍、探索,开展各种原生态的自主游戏,进行攀爬、跳跃、匍匐、单双吊等各种体能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开朗、活泼、合群、热爱自然的品质。我们还组织幼儿走进田野,去种蔬菜、拾稻穗,体验用传统农具耕作、收割的劳作,体验用芦苇制作笛子的乐趣;走进中医诊所,体验针灸、把脉、拔罐等中医医术的博大精深……进行开放式的实践体验。幼儿园与社会、与大自然相联相通的场景,促使幼儿在优化的情境中获得审美享受和道德情感熏陶,拓宽了教育空间,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应。

五、重审活动过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过程性的,关注的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客观的发展状况,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关心的是主题实施中的得与失,从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调整,不断使之完善。

以“保证幼儿整体发展、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为基准,通过多种途径评价,了解每个幼儿是否获得最基本的经验积累,每个幼儿是否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教师的观念、理念、课程游戏化的能力是否得以提升。

我们将携手家长,凝聚集体的智慧,不断探寻、优化,形成适合本园的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的园本课程,打造绿色生态、积极向上的和谐乐园,让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园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让曲幼之花越开越艳!

李吉林.激情萌发的智慧——李吉林情境教育论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